摘要:一候雷始收声。秋分时节,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并主导天气,暖湿气流显著减弱,天空中形成强对流天气的条件不复存在。人们能直观感受到,暴风雨的狂放被秋日的平静所取代。
2025
09/23
二十四节气
秋分
秋分是光阴的天平,
将白昼与黑夜称量得毫厘不差。
秋分的手轻轻一推,
所有果实都滚向圆满的深秋。
稻穗低垂的弧度里,
藏着一整季阳光的重量。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秋分时节,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并主导天气,暖湿气流显著减弱,天空中形成强对流天气的条件不复存在。人们能直观感受到,暴风雨的狂放被秋日的平静所取代。
二候蛰虫坯户。感知到地表温度持续下降和秋分后昼短夜长的变化,土壤中或缝隙里越冬的昆虫开始忙碌起来。它们会用细土、枯叶将巢穴的入口仔细封堵加固,营造一个相对密闭、保温、防寒的小环境,为即将到来的漫长冬眠做好准备。
三候水始涸。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减小,蒸发作用减弱;同时,多数地区的雨季基本结束,降水显著减少。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水位开始明显下降,水流趋缓,浅滩显露,水质也往往变得更为清澈。
秋分·习俗
送秋牛图
江南农户会用红纸印制耕牛图案,牛身空白处填满节气农谚,称为“秋牛图”。货郎挨家挨户送图时唱诵:“秋分地如筛,麦种莫迟挨”,提醒冬麦播种时机。在岭南,人们更将真牛牵至田间,牛角系红绸,蹄印拓在图纸上制成“踏秋符”,寓意土地神力加持。
酿秋分酒
湘西山民新收糯稻当天蒸酿,封坛时必在坛底压三片枫叶。因秋分当日昼夜均等,菌群活性最佳,酿出的米酒醇而不烈,“昼热夜凉五指暖”正是入窖吉时。开封日舀出头道酒祭奠谷神,酒液需能拉出三寸不断的细丝方属上品。
分秋果
“秋分到,果盘倒”是胶东半岛的古礼,核桃、石榴、柿子等九色秋果堆成塔状。由族长持铜刀将最大石榴居中剖开——籽多者预示家族人丁旺,色红者象征日子火。如今演化为趣味仪式:孩童蒙眼摸果,摸到核桃需背诗,摸到柿子即获赠新笔,称为“开智果”。
秋分·养生
秋分养生,贵在“平补肺脾、御寒固表、敛藏津液”。 此时阴阳平衡,昼夜均分,但凉燥之气日渐明显,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晨起后,推荐饮用温热的玉竹陈皮饮(玉竹10克 + 陈皮3克),玉竹滋养肺阴,陈皮理气化痰,协同缓解清晨咽喉干痒。
此时,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常超10℃),需践行“秋冻有度”法则。 重点防护区域集中于肩胛区、膝关节及脚踝——这些部位脂肪层薄,极易受寒引发筋膜僵硬。
《〈黄帝内经〉徒手健康法》
本书是一本养生类图书。本书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指导与作者的临床经验总结编写而成,以辨因论治、整体治疗为指导思想,运用“上下对应、左右对应、前后对应、交叉对应”四大原则,通过双手在人的体表以推、拿、按、摸的形式进行诊断、治疗和自我保健。正值秋分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运用推拿调理肺经、健脾和胃,正是顺应天时、平衡阴阳的养生之道。
《养脾三步走:祛湿、补虚、养气血》
这是一本顺应秋分时令的健脾养生指南,以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系统整合食疗、艾灸、按摩等传统养生智慧,帮助读者在昼夜均分的节气转换之际,通过调理脾胃来增强体质、预防秋燥。书中详细阐述了脾虚的辨证分型与调理方案,提供从饮食药膳到经络调理的全方位健脾方案,让您在金秋时节收获健康。
《这厢有礼——经典作品中的礼仪》
本书以“礼”为主线,作者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融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与礼仪讲解于一体,既传统又现代,既历史又当下,可读性强,有助于读者明礼于心、行礼于人。
《我在宋朝穿什么》
本书以场景带入式的写法介绍了宋朝各阶层、各职业、各年龄段人士的服饰特点、结构、穿戴方法等。全书设置了诸如帝后谒太庙、给爱妻的开芳宴、节假日的燕居时光、早市上的斗茶等三十八个场景,通过各场景介绍其中人物的穿着并延伸介绍当时的普遍着装情况。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