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逆袭!曹仁贤带阳光电源反超特斯拉,8万本金变传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5:35 1

摘要:合肥有个“曹老师”,1997年揣着8万块在小平房里创业,2025年硬是把公司做到近3000亿市值,还在储能赛道把特斯拉给“反杀”了。

合肥有个“曹老师”,1997年揣着8万块在小平房里创业,2025年硬是把公司做到近3000亿市值,还在储能赛道把特斯拉给“反杀”了。

这事儿听着像爽文剧情,但真是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的真实经历,他早年是合肥工业大学的老师,公司里至今还这么叫他。

一开始曹仁贤也没那么“未卜先知”,刚创业那阵儿,公司就20来平米小平房,连个正经会议室都没有。

那会儿新能源市场还没起来,为了活下去,他啥传统电源业务都接,UPS应急电源做得还不错,后来都排到行业前三了,一年能稳赚上千万。

本来想,就这么做下去也挺好,至少饿不着。

但2002年国家推“光明工程”,要给西北无电地区送电,曹仁贤突然觉得机会来了。

2003年,他带队搞出了国内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还在上海成功并网发电。

这一下就打破了西门子、ABB这些外资品牌的垄断,本来是件大好事,可他接下来的操作让全公司都懵了,要砍掉应急电源业务,把所有钱和人都砸进光伏逆变器。

说实话,当时我要是公司员工,我也得犯嘀咕:应急电源是现金流支柱,而且华为、特变电工这些大厂都开始做逆变器了,咱们凭啥跟人抢?

但曹仁贤铁了心要干,他后来跟媒体说,迷恋小市场就没今天的阳光电源。

结果证明他赌对了,2009年阳光电源拿了国内六成多的逆变器市场份额,营收从2008年的1亿涨到2010年的6亿。

2011年公司还上了A股,成了“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这事儿让我觉得,创业者有时候就得“狠”,该舍的就得舍,总想着啥都抓,最后可能啥都抓不住。

曹仁贤没止步于光伏逆变器的成功,早在2006年,他就偷偷布局了个“慢生意”。

这生意一熬就是十年,谁也没想到,最后成了反杀特斯拉的关键。

2006年那阵儿,储能这东西根本没人当回事。

锂电池贵得离谱,市场小得可怜,曹仁贤非要搞储能变流器研发,不少行业里的人都等着看笑话。

2014年他跟韩国三星合作搞储能系统集成,结果这合作达成后,两年才慢慢有动静,业务一直“小打小闹”。

到2020年,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才0.8GWh,跟当时光伏逆变器的规模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本来想,这储能业务可能也就这样了,没想到2021年突然迎来转机。

国内好几个省都要求新能源项目必须配套储能,欧洲那边因为电价暴涨,家家户户都开始装“光伏+储能”。

阳光电源的储能营收一下涨到31.4亿,占总营收的比例从6.1%提到了13%。

但即便这样,跟海辰储能、亿纬锂能这些专门做储能的企业比,阳光电源也不算突出,毕竟它不做电芯,而电芯占储能成本的一半还多。

2023年的时候,欧洲大型储能市场里,特斯拉还占着近三成份额,阳光电源才一成。

我当时还想,这差距咋追啊?但曹仁贤没硬拼,他盯着欧洲用户的需求做文章。

欧洲各国电网结构不一样,对兼容性要求高,特斯拉的标准化产品没法适配,曹仁贤就专门开发定制化方案。

2024年,阳光电源一下拿了欧洲和东南亚最大的储能订单,2025年上半年直接超过特斯拉,成了全球储能出货量第一。

这事儿说明,做业务不是光靠规模,得懂客户,尤其是海外市场,你拿标准化产品硬怼,不如顺着人家的需求来,慢工有时候真能出细活。

现在储能做得风生水起,曹仁贤又开始“折腾”新东西了。

他这人好像从来不会停下来,这些新动作看着散,其实都是为了让公司走得更远。

今年,阳光电源成立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子公司,还专门让副董事长顾亦磊带队,重点瞄准海外市场,说要做“算力发电厂”。

AIDC这赛道现在确实火,AI算力耗电大,还得要绿电和储能配套,曹仁贤这是把老本行和新趋势捏到一块儿了,不算盲目冒进。

公司内部说,现在还没找到客户,但正在抓紧研发,争取明年出产品。

除了搞新业务,曹仁贤还在资本上动了心思。

去年末,公司说要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GDR,一个月前又公告要去香港上市。

早年阳光电源两次融资都踩对了节点,2016年募资26亿,2021年募资36亿,每次都帮公司抓住了行业机会。

现在海外营收已经占总营收的一半多,去香港上市既能凑钱,又能吸引国际资本,帮着拓展欧洲市场,比如德国那边的储能电站项目,钱到位了推进也快。

不过储能行业现在也不好做,价格战打得厉害,还有安全隐患、无序扩张这些问题。

曾毓群之前也说,行业得回归技术创新,别光顾着抢市场。

曹仁贤也一直在呼吁大家坚守安全底线,公司今年的研发投入也没少花。

很显然,他没打算躺在储能的功劳簿上,还想往更大的全球能源玩家方向走。

从8万本金到3000亿市值,曹仁贤这一路走了28年。

阳光电源反杀特斯拉,不是一时的运气爆发,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往后新能源赛道还会变,可能会有新的对手冒出来,也可能会有新的机会。

但只要曹老师还保持这股“敢舍、能熬、会抓机会”的劲儿,这家公司估计还能给行业带来不少惊喜。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