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18日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直接驳斥了美国要求英国“孤立中国”的施压,称此举是“愚蠢之举”(stupid thing),并强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英国必须与之保持紧密合作。这一表态标志着英国在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18日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直接驳斥了美国要求英国“孤立中国”的施压,称此举是“愚蠢之举”(stupid thing),并强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英国必须与之保持紧密合作。这一表态标志着英国在美中贸易战中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立场,甚至可能成为特朗普全球关税政策下首个公开“反水”的西方主要盟友。
里夫斯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此前,英国已与中国签署了价值6亿英镑的合作协议,涵盖金融服务、绿色债券、贸易投资等领域。此外,英国政府还积极招揽受美国关税打击的企业家赴英发展,试图利用全球贸易动荡吸引外资。这些行动表明,英国正试图在美中博弈中寻找自己的利益平衡点,而非盲目追随美国的“脱钩”战略。
那么,问题就是英国为何“硬刚”美国?其原因很可能就是英国有三大战略考量。
第1. 经济利益驱动: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里夫斯明确表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英国无法承受与中国“脱钩”的代价。2025年初,英国智库预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英国GDP增速下降0.05%-0.25%,而与中国深化合作则可能带来10亿英镑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金融服务、绿色科技等领域,英国企业依赖中国市场,若盲目跟随美国制裁,将严重损害自身竞争力。
第2. 对冲特朗普关税冲击,寻求经济自主权。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英国商品加征10%关税(汽车25%),英国政府虽努力谈判豁免,但未能成功。在此背景下,英国必须寻找替代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自然成为关键选择。里夫斯下周将赴华盛顿参加IMF会议,试图通过贸易谈判缓解关税冲击,但她也明确表示,英国不会牺牲对华关系来换取美国的“优待”。
第3. 全球战略调整:避免沦为美国经济附庸。
英国脱欧后,一直试图在全球贸易体系中重新定位。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让英国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可能使其丧失外交自主权。里夫斯在《观察家报》撰文呼吁建立“更加平衡的全球贸易体系”,直接批评特朗普的“保护主义策略”。这表明,英国希望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扮演更独立角色,而非单纯充当美国的“跟班”。
英国的做法很可能对特朗普全球关税政策造成冲击,其主要表现在盟友“反水”加剧孤立,进而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首先,削弱美国“对华围堵”联盟:英国作为G7核心成员,公开拒绝配合美国“孤立中国”,可能鼓励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重新评估对华政策,使特朗普的“经济冷战”战略更难推进。
其次,暴露美国贸易霸凌的脆弱性: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引发全球反弹,包括欧盟、加拿大等均威胁反制。英国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反水”,进一步证明单边主义不得人心。
最后,加速全球供应链重组:若更多国家效仿英国,寻求与中国合作而非“脱钩”,特朗普试图重塑的“去中国化”供应链可能面临失败。
而英国的做法对中国反制特朗普霸凌的战略价值显然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就是西方阵营出现裂痕,中国可借此分化美欧联盟,推动更多国家拒绝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其次就是对冲美国制裁影响,英国市场的开放(如金融、科技合作)可部分抵消美国关税对中国企业的冲击。最后就是强化“多边贸易”话语权,英国对自由贸易的呼吁与中国立场一致,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舆论战中占据道德高地,反衬美国的单边霸凌。
尽管英国目前表现出对华合作倾向,但其政策仍受制于英美特殊关系。若特朗普进一步施压(如威胁加征更多关税),英国可能被迫调整策略。然而,从长远看,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不可逆转,英国若想维持金融中心地位,与中国合作仍是理性选择。
来源:书香盈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