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场视觉盛宴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却浮出水面:这朵在世界屋脊绽放的烟花,究竟是献给自然的赞歌,还是一场精心包装、足以将品牌绿色人设送进火葬场的“漂绿”闹剧?
编辑:欣阅
海拔5500米,喜马拉雅山脊之上,一场耗资数百万的烟花秀即将点燃。
艺术家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要在这里呈现名为《升龙》的艺术项目,官方的说法是“向上致美”,用一场盛大的表演,“以东方美学致敬自然”。
时间定在今年的9月19日。
当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场视觉盛宴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却浮出水面:这朵在世界屋脊绽放的烟花,究竟是献给自然的赞歌,还是一场精心包装、足以将品牌绿色人设送进火葬场的“漂绿”闹剧?
始祖鸟的算盘打得非常精妙。首先,他们找来了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蔡国强,将商业活动包裹在“东方美学”的外衣下,仿佛这不再是市场行为,而是一次纯粹的艺术朝圣。并且,他们宣称烟花材料是“生物可降解环保材料”,完全“符合环保标准”。
门店里挂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标语,产品吊牌上印着“环保工艺”,品牌的核心价值观里,“可持续发展”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一切都在构建一个完美的叙事:始祖鸟,是地球的守护者,是户外界的爱马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深沉地联结人与自然。
这种叙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完成情感和道德的捆绑。当你穿上始祖鸟,你消费的就不只是一件冲锋衣,而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我关心地球”的道德优越感。
这场高原烟花秀,正是这场宏大叙事的顶点。而烟花是否真的环保,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青海民族大学的副教授华旦才让,还有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几乎是同时指出了品牌方最致命的逻辑谬误。他们认为,始祖鸟用低海拔或城市环境的标准来衡量高原的影响,无异于“刻舟求剑”。那里的生态,脆弱得超乎想象。
高原地区大气环流极为缓慢,加上低温、低降水、低生物活性的特点,意味着一切污染都难以扩散和降解。品牌方口中的“生物可降解”,在这里几乎成了一个笑话。专家直言,这些材料在高原的降解速度会变得极慢,其具体效果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而不是靠一句宣传口号。
更可怕的是烟花燃烧后留下的东西。烟花并非只有光影,它还会产生含有锶、钡等重金属的微小颗粒。在平原,这些颗粒或许会随风飘散,但在高原,它们会附着在洁白的冰川之上,随着季节融化,进入河流,最终威胁到下游数亿人的饮用水安全和整个生态系统。
品牌方似乎也预见到了些许问题,他们准备了一套所谓的生态修复方案。比如,用“翻土”来修复植被。但在专家看来,这简直是灾难性的。这种做法非但不能修复,反而可能将表层的化学污染物深埋进土壤,造成更长久的二次污染。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更是这场“美学盛宴”背后血淋淋的现实。高原鼠兔这类生性胆小的动物,是高原生态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巨大的爆炸声和瞬间的强光,对它们而言是末日降临。
这会直接导致它们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陷入骚动不安,甚至引发心率骤变等生理改变,直接死亡也并非不可能。爆炸的威力还可能松动本就脆弱的冻土层,直接摧毁它们的巢穴。
更要命的是时机。9月,正是这些高原精灵为过冬储存食物或准备冬眠的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吓,可能意味着它们整个冬天都无法存活。
面对这些担忧,始祖鸟给出的对策是“盐砖驱离”,试图用盐砖把鼠兔引诱到别处。这个方案被专家直斥为缺乏科学依据的想当然。这根本不是在保护,而是在用一种近乎天真的方式,掩盖对自然的粗暴干预。
短短24小时内,舆论彻底反转。这场原本计划中的品牌高光时刻,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公关危机。环保组织的批评纷至沓来,消费者开始质疑,穿上始祖鸟,是否就等于支持了一场对自然的破坏?
而始祖鸟后续的双标公关行为,更是火上浇油。在海外,他们低头致歉,承认需要“调整工作方式”。而在中文声明中,却将问题归咎于“不可抗力”和“突发气象条件”。这种对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心理操控,彻底暴露了其环保承诺的投机本质。
始祖鸟的这场烟花闹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牢牢攥住那份高昂的“绿色溢价”。
“环保”二字,早已成为这个行业里锋利的收割工具。首先一项普通的功能,只要冠以“可持续”的前缀,身价就能倍增。比如,成本仅50元的防水处理,贴上“环保防水”的标签后,最终的售价可以飙升到200元。
其次是认证游戏。品牌们热衷于使用诸如bluesign®、RDS(负责任羽绒标准)等普通消费者根本看不懂的复杂认证体系。这些认证标签看似专业,实则成了混淆视听、抬高价格的利器。一件经过RDS认证的羽绒服,价格翻上三倍是常有的事。
当消费者为这些模糊的概念和复杂的认证买单时,他们实际上在为所谓的“环保概念”平均多支付了高达40%的溢价。品牌通过情感绑架,让消费者觉得自己的高消费是在为地球做贡献,从而心甘情愿地被收割。
而一旦发生问题,危机转移就成了标准操作。就像这次始祖鸟甩锅给“天气”一样,将责任推卸给不可控因素,是品牌维护自身利益的惯用伎俩。
这场数百万的烟花秀,本质上是一笔投资。它投资的不是艺术,也不是环保,而是那个能为品牌带来数亿利润的“绿色溢价”神话。神话不容玷污,所以才有了海内外的双标声明,一切都基于商业利益的精算。
然而,始祖鸟一边宣传环保,一边却用糟糕的产品质量和高昂的维修费用,变相鼓励消费者“坏了就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始祖鸟的记录多达3039条。高价徒步鞋三次开胶,羽绒服两次起球,Logo洗三次就脱落的案例比比皆是。想要维修?维修点稀少,换条拉链就要500元。这哪里是鼓励耐用,分明是在逼着你购买下一件新品。
始祖鸟的烟花最终没能升空,但它炸开的行业“绿色谎言”,其冲击波却远未平息。
这件事让我们看清,真正的环保,从来不是一场需要烟花来证明的盛大表演,它应该是一种内化于企业行为、透明于运营数据、负责到底线的准则。
看看另一家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是怎么做的。他们曾打出广告语:“别买我们的产品”,鼓励消费者修补旧衣,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他们公开供应链的碳足迹等详细数据,接受公众监督。提供终身免费维修服务,甚至建立了官方的二手交易平台,让产品的使用寿命得以最大化。最终,创始人将公司绝大部分股权都捐给了环保组织。
“少买一件”,永远胜过购买任何一件所谓的环保产品。
当我们再次面对一件标榜“环保”的商品时,或许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为之付钱的,究竟是对自然的真实敬意,还是又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表演?
来源:影史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