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地发布“苹果病”警告,感染率处于警戒级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5:08 1

摘要:近日,日本多地发布“苹果病”警告,呼吁民众采取措施,防止感染“传染性红斑症”。这种病由人类细小病毒B19引起,患者感染这种病毒后,面颊出现蝴蝶状或苹果般的鲜红色皮疹,所以俗称“苹果病”。自去年以来,“苹果病”在日本持续流行,目前达到历史最高点。大多数“苹果病”

近日,日本多地发布“苹果病”警告,呼吁民众采取措施,防止感染“传染性红斑症”。这种病由人类细小病毒B19引起,患者感染这种病毒后,面颊出现蝴蝶状或苹果般的鲜红色皮疹,所以俗称“苹果病”。自去年以来,“苹果病”在日本持续流行,目前达到历史最高点。大多数“苹果病”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症状,但孕妇等少数群体感染后,可以引发严重后果。

这种皮疹通常在病毒感染后1—2周出现,先从双颊开始,然后可能扩散到躯干、四肢,形成网状或蕾丝状红斑。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包括低烧、头痛、鼻塞或关节痛,但大约25%的感染者无症状,而且病毒在症状出现前一周即可传播,难以防控。成人感染时,皮疹较少见,但可能出现关节痛,尤其是女性。如果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胎死腹中或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日本的“苹果病”从2024年底开始持续流行,目前进入高峰期。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和国立感染症研究所(NIID)的监测数据(基于约3000家定点医疗机构报告),平均每个医疗机构有2.28例患者,创1999年监测以来历史最高纪录。日本总病例估计数万,但因为很多无症状或未就医,实际数字应该更高。患者以5—9岁儿童为主,但成年人病例在上升。

日本那霸市自9月8日起的一周内,6家指定儿科医疗机构报告的“苹果病”患者人数为12人,那霸市保健所发布超标警报,呼吁民众采取感染控制措施。福冈县、佐贺县等地近日也都宣布,“苹果病”感染率处于警戒级别。

“苹果病”是什么?

如何传播?

如何做好预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主任医师说,“苹果病”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患者在发病时,两颊会出现明显的红斑,看上去就像是熟透的苹果,被形象地称为“苹果病”。临床上称为传染性红斑,又名“第五病”,系因该病为历史上第五种被确认的儿童发热伴皮肤出疹性疾病。

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及血液危重症率和致死率极低

“传染性红斑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也正因为症状并不严重,甚至很多医生都不知道这个病。”黄主任强调,虽然该病具有传染性,但其危重症率和致死率都非常低。

她进一步解释说,传染性红斑主要由一种名为细小病毒B19的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也可通过血液传播,会造成院内感染。

黄主任提到,受到传染性红斑危害较重的是白血病患者、手术患者、输血患者,感染了微小病毒B19以后,会出现发热伴随严重的贫血,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对其原先就有的疾病造成更重的打击。免疫力低下的肿瘤患者间也较容易传染。之前曾出现过住在同一层的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30多个患者中有十几个感染传染性红斑的情况。相较而言,感染细小病毒B19后检测不到免疫应答的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长时间感染,并能检测到病毒水平。

治疗方面,黄主任表示,由于传染性红斑的危重症率和致死率极低,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即可。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如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热镇痛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传染性红斑并不可怕做好预防工作即可

传染性红斑的潜伏期是1-2周。在预防方面,黄主任建议,民众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病患密切接触等。此外,孕妇、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人群,建议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传染性红斑并不可怕。”黄主任强调,只要大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就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来源:中原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