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确答案:“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说的是谷雨到来,不会再结霜。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降雪现象基本消失,但夜间仍可能出现霜冻;而到了谷雨,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北移,气温显著回升,地表温度在夜间也很少降至冰点以下,因此结霜现象基本结束。当然,这里的“断”并非绝对,在高
2025年4月20日,蚂蚁庄园今日答案,题目是民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说的是谷雨到来,不会再?
A、结霜 B、下雪
正确答案:“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说的是谷雨到来,不会再结霜。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降雪现象基本消失,但夜间仍可能出现霜冻;而到了谷雨,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北移,气温显著回升,地表温度在夜间也很少降至冰点以下,因此结霜现象基本结束。当然,这里的“断”并非绝对,在高海拔地区或气候异常年份,仍可能出现降雪或结霜,但在大部分地区,这句民谚都能准确反映气候趋势。
这句民谚是古人对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气候特征的高度总结。“清明断雪”指清明前后,天气回暖,冷空气势力减弱,降雪所需的低温条件难以维持,降雪现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此时,春雨开始增多,滋润大地,为春耕播种创造条件。“谷雨断霜”则表明,进入谷雨节气后,气温进一步上升,昼夜温差缩小,夜间地表温度很少低于0℃,霜冻现象不再出现,农作物生长环境更加稳定,农民可以放心开展农事活动。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谷雨断霜”的形成有其科学依据。谷雨期间,太阳直射点接近北纬15°,我国大部分地区白昼时间变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加。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逐渐强盛,带来丰富的水汽,空气湿度增大,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夜间地表热量不易散失,温度不易降到冰点以下。此外,随着季节推移,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率和强度明显减弱,难以形成大范围低温天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结霜现象在谷雨之后基本消失。
在农业生产方面,“谷雨断霜”意义重大。霜冻对农作物危害极大,轻则冻伤幼苗,影响作物生长,重则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谷雨断霜后,意味着气温稳定,像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可以大面积播种,茶树、果树等也进入快速生长期。
来源:职来自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