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排世锦赛跌出前四那天,热搜爆了整整八小时,骂声比掌声多十倍。
女排世锦赛跌出前四那天,热搜爆了整整八小时,骂声比掌声多十倍。
飞机落地北京,郎平没走贵宾通道,直接坐经济舱。
她头发剪短了,走路有点跛,手里拎一个旧帆布包,上面印着里约奥运的logo。
安检口被球迷认出,手机快门声连成一片。
排协上周刚开了闭门会,议题只有两个字:救急。
赵勇带队输给泰国二队后,内部评估报告写了三页纸,核心结论是“临场应变不足”。
报告递上去第二天,郎平的微信收到一条语音,只有五秒:回来吧,哪怕看一眼。
她这次回来,不带队,不签合同,连办公室都没要,只在训练局食堂吃了顿饭。
菜单没变,红烧茄子还是那味儿。
她端着餐盘坐到李盈莹对面,聊了十五分钟,话题从手腕发力到早餐碳水比例。
第二天训练,李盈莹扣球线路多了两条斜线。
朱婷的名字被反复提起。
意大利联赛刚结束,她手腕缠着冰袋出席发布会,说想休息。
排协想让她六月回国打亚锦赛,团队对接人换了三拨,沟通卡在一个细节:商业代言分成。
郎平没打电话,只发了一条短信,四个字:先养伤。
短信发出后一小时,朱婷订了回国的机票。
北仑训练基地的夜晚,郎平把一摞笔记本摊在会议室桌上,封面写着2016—2024对手分析。
日本队主力古贺纱理那的扣球落点图用红笔圈了三次,旁边标注:一传到位率72%时,副攻快球概率增加19%。
这些数据是她在美国康复期间,守着电脑一场场抠出来的。
有人问她图什么。
她指着笔记本最后一页,上面贴着一张老照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领奖台,年轻的郎平抱着奖杯。
她说,那时候没奖金,没代言,回国坐绿皮火车,硬座三十小时。
现在这些孩子,条件好了,怕的东西也多了。
亚锦赛倒计时七十天,排协没提目标,只把训练时长从每天六小时加到八小时。
郎平每天出现两小时,不喊停,不鼓掌,就站在场边记笔记。
训练结束,她把记满两页纸的A4纸塞进赵勇手里,转身去食堂排队买酸奶。
球迷在场馆外拉横幅,写着“郎平时代永不落幕”。
她路过时停下脚步,拍了拍横幅上的灰,没说话。
夜里十一点,基地灯全灭了,只有三楼会议室亮着,投影幕布上循环播放日本队比赛录像。
有人算过,郎平执教八年,女排商业代言增长十七倍。
这次回来,品牌方没动静,社交账号没更新,连机场街拍都没修图。
她像突然切回1995年,那个刚回国执教、工资八百块的时代。
训练局老门卫记得清楚,上次见到这场景是2013年。
那年亚锦赛第四,郎平连夜赶回北京,拎着同款帆布包。
后来发生的事,报纸写了十年。
这次会不会重演,没人敢问。
食堂电视播着体育新闻,主持人说女排精神不是赢,是爬起来继续打。
郎平端着餐盘经过,电视声音突然断了,画面切到广告。
她头也没回,把餐盘里的鸡翅分给隔壁桌的小队员。
凌晨一点,朱婷拖着行李箱进宿舍,手腕冰袋换成国产冷敷贴。
走廊尽头,郎平房间灯还亮着。
门缝里飘出中药味,混着一点咖啡香。
天亮前,训练馆地板刚拖过,水渍映出天花板的白炽灯。
郎平把笔记本塞进帆布包,拉链拉好,包上里约奥运的logo已经磨得发白。
来源:糖果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