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个中年农民,平日里在家除了种好自己的二亩多承包地外,还在农村大集上做些小生意。
我是一个中年农民,平日里在家除了种好自己的二亩多承包地外,还在农村大集上做些小生意。
五年前,朋友的儿子结婚,我去喝喜酒。
妻子看我穿的鞋子样式陈旧,不宜再穿。
三番两劝,我去了镇上的名品鞋店,花了二百多元买了双名牌鞋子。
到底是名牌皮鞋,穿着得体合适,非常舒适。
我舍不得下脚,一年四季除了冬季,其他三季都穿在脚上。
前几天,我穿着开车,老觉着鞋子里进些沙粒石子之类的小东西。
回到家里,脱鞋仔细一看,原来是鞋面同鞋底之间开线了,两只都是同一种情况。
镇上有我熟悉的鞋匠,让他修补一下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我骑车赶到了镇上,找到了我熟悉的鞋匠。
说是熟悉,我和他的哥哥曾是初中三年的同班同位同学。
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相互串门玩耍,中学毕业乃至成家立业后,我们的关系依然较好,也有不浅的人情来往,基于这种情况,所以我也认识了他的弟弟。
他的弟弟小我们两岁,初中毕业以后,就跟人学会了修鞋。
他在我们小镇的黄金地段安了个修鞋摊,每天去摊上修鞋。
见我到来,他非常客气。我从书包里掏出皮鞋,说明了来意。
他接过鞋,两只都看了看,对我说:“这鞋没有法缝补了,也不能再穿了。”
听到这里,我失望地离开了他修鞋的地方。
回到家里,我反复看着开线的皮鞋,喃喃自语地说:“这鞋要是修好了,还能穿上几年吧,扔掉了怪可惜。”
看了我的这副模样,妻子说:“不能修,再买一双吧,那双扔废纸箱里吧。”
我心里在想:“现在挣钱不容易,能修好穿更好,省下买鞋钱用在其他地方。”
今年一大早,我去西边的他乡的农贸市场去赶集,顺便带上了那双皮鞋,抱着试试的心理,让人家那儿的修鞋匠给修下吧。
到了中午,生意不忙时,让人帮忙看摊,我找到了那儿的修鞋匠。
修鞋匠有60来岁,黑黝黝的脸庞,粗大的手,正在手摇修鞋机给顾客修鞋。
有好几个顾客都在排队等待,有象我这样年近六十的人,也有靓女帅男。
我惦记着自己的生意,趁他忙完一份活之际我拿出鞋向他说明了原因。
大家知道我的情况,都主动为我让路。
那个修鞋匠看了我鞋的情况,什么也没说,拿出针和线,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
针在手中飞,线在手中舞,没用多会功夫,修鞋匠就把两只皮鞋就缝合好了。
我穿上试试,和原先没开口一样,舒适得体。
我问他:“师傅,多少钱?”
“给两块钱就行。”他边答应着边又忙活着下一个顾客的鞋。
付完了钱,我不禁说起了自己修鞋的经历。
我跟前的那些顾客说:“你们那儿的修鞋匠嫌活小,向你收钱不好收,所以故意托辞不管修,而这个师傅却不这样,再小的活他都接,不怕麻烦,他心里装着的是顾客,不像你们那儿的修鞋匠,一心想着自己的利益。”
我暗暗埋怨自己的笨,干了20多年的生意,竟然没看出这其中的猫腻。
来源:三友话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