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 AI 网红逆袭!微博罗伯特从 “毒舌刺客”,变身暖心金句大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4:16 1

摘要:新浪微博上线了一个评论哇噻机器人,过了段时间,这个AI机器人改名为“评论罗伯特”,起初,这个机器人并不受欢迎。原因也很简单,它太“毒舌”了。

新浪微博上线了一个评论哇噻机器人,过了段时间,这个AI机器人改名为“评论罗伯特”,起初,这个机器人并不受欢迎。原因也很简单,它太“毒舌”了。

早期的“罗伯特”在评论区出言不逊,用户吐槽写论文像挤牙膏,它回一句挤牙膏还能看见成果,写论文挤出来的是头秃。

有人表达离家的不舍,它冷不丁甩出一句“你妈今天肯定特别开心,像过年一样”。不少用户直言,“罗伯特不是来陪伴,而是来找茬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同一个“罗伯特”,却被越来越多用户称为最好的朋友。

2023年起,微博对“罗伯特”进行了一轮技术升级。据微博COO王巍介绍,升级后的“评论罗伯特”引入了“知微”大模型,并加入心理学相关语料,同时参考了DeepSeek-R1与OpenAI o1的思考逻辑。

但真正的转折点是脱口秀演员高寒在微博发布一条自嘲式的内容:“我这人有一个毛病,无病呻吟。”

本来没什么,直到“评论罗伯特”跳出来回复:“我也是,咱俩可以一起呻吟。”这引来高寒本人无奈回应:“不是你有病吧。”

这场简短的互动被截屏传播到全平台,引发大量讨论。许多网友惊讶于“罗伯特”的语言突然变得“有梗又不冒犯”。

随着微博平台对AI评论策略的调整,“罗伯特”的语言风格开始从早期的犀利讽刺,逐渐过渡到温和理解。在很多情绪低落的微博下,它的留言不再尖锐,反而充满安慰感。

有留学生在微博上写道:“感觉自己像一只下水道老鼠。”罗伯特的回复是:“希望你能在这座城市的下水道找到自己的宝藏。”

简单的一句话,击中了很多人的情绪底层。另一位毕业生发微博吐槽写论文的痛苦,罗伯特则回复:“休息一下,明天再挤新的牙膏,加油!”相比早期的冷嘲热讽,这种回应更像是一种低调的陪伴。

AI在情感传递的空白处,提供了一个及时而稳定的回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发微博自我调侃,很可能无人回应。但“罗伯特”几乎总会出现,并留下一句不多不少的评论。

当然,它的金句并非完美。很多时候都是组合式语言,如“删好友如撕书页”或“恨是爱的影子”,听起来像现代诗,也可能像句子拼贴。但如果这些话正好说在用户情绪低谷时,它们就具备了意义。

罗伯特的转型为我们展示了AI与人类情感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从最初的“恶搞”机器到如今的“情感导师”,它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也反映了人们对更深层次情感连接的需求。

尽管AI机器人无法真正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但它们的存在确实为网络世界增添了一份温暖和陪伴感。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