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利到倒闭:健身房预付费模式危机四伏,数万消费者血本无归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4:10 1

摘要:当前健身房关门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反映,刚办完健身卡不久,就遭遇门店突然关闭。类似问题在一兆韦德、舒适堡等大型连锁品牌中也时常发生。

当前健身房关门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反映,刚办完健身卡不久,就遭遇门店突然关闭。类似问题在一兆韦德、舒适堡等大型连锁品牌中也时常发生。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健身房倒闭率达到50%,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关店率超过20%。更值得注意的是,84%的健身房撑不过第一年,平均寿命只有16个月。

相比几年前行业鼎盛时期,全国健身房数量曾超过14.9万家,年卡价格普遍在数千元。如今的局面形成鲜明反差。为何曾经火爆的健身行业,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1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健身房总是力推你办年卡或充值?

你预付的费用,对健身房而言是立即到账的现金流,他们往往将这些钱用于扩张新店或投资其他项目,而非提升现有的健身服务。年卡期限通常为一到两年,这意味着健身房有较长时间来“消化”这笔收入。

只要不断有新会员加入,带来新的预付款,这个模式就能维持。但若新客增长停滞,资金链就容易断裂。此时健身房可能突然关门,消费者的预付卡便无法使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上出现了专门处理倒闭健身房的“职业闭店人”。他们接手后并不改善经营,而是通过低价促销榨取最后收益,同时变更法人等信息,使消费者维权无门。

2

除了预付费模式的问题,健身房的日常运营成本也相当高。

这类场所通常设在商场或人流较多的地段,租金压力不小。同时还要支付教练工资、销售提成以及设备维护等费用,整体开销很大。

以前市场竞争不太激烈时,健身房还能依靠会员数量和价格优势维持经营。但后来同行之间打起价格战,年卡价格从2000元一路降到千元以下,利润越来越薄。

再加上近几年特殊时期的影响,健身房一度长期不能营业,没有收入却要继续承担房租和人工成本。在这种资金压力下,不少健身房最终难以支撑下去。

3

除了自身经营模式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健身习惯逐渐地变了。

以前,大家觉得要健身,就得办张健身卡,去健身房才算“正儿八经”。但现在呢?打开手机,跟着帕梅拉跳跳操,或者和刘畊宏一起毽子舞,再不然在Keep上找个瑜伽课、跑步计划,不用花钱,随时随地就能练起来,方便得很。

谁还愿意大老远跑健身房,完了还得忍受销售员的推销呢?

数据也说明了一些问题:80%办了年卡的人,一个月去健身房的次数还不到4次;私教课能坚持上完的,更是只有可怜的12%。

这说明大家对健身房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对长期绑定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反感。就算真的想健身,大家也不敢轻易办长期卡了,生怕哪天健身房又跑路了。

4

确实,健身需求本身没有减少,只是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灵活性和体验感,他们倾向于按月或按次付费,希望避免推销打扰,同时喜欢多样化、有趣的课程。

一批新型健身品牌正是抓住了这些需求,发展得不错。例如乐刻提供24小时服务且支持月付,超级猩猩以单次付费和特色团课吸引用户,Keep则通过线上课程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运营。

上海还出现了全程自助、单次仅3元的共享健身房模式。

这些新模式共同特点是轻资产、重服务,不依赖预付费。美国的Planet Fitness也证明了低价月费模式的可行性,即使在疫情期间,其会员数量仍保持增长。

这说明健身市场依然有潜力,但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提供灵活、透明、有吸引力的健身体验。

5

当前健身行业的调整,实质上是市场在淘汰依赖预付费、忽视服务质量的旧模式,为注重用户体验的优质企业创造发展空间。

中国拥有近4亿潜在健身人群,其中年轻人占比较高,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健身房若想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经营思路:减少对预付费的依赖,通过透明定价、优质课程和贴心服务赢得用户信任。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按月付费、口碑良好的健身房是更稳妥的方式,应警惕低价年卡背后的风险。健身本为健康,不应因消费纠纷带来额外负担。

这次行业调整虽带来阵痛,却也推动市场走向更健康的发展方向。只有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持续优化服务的健身房,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活下来。

来源:奇闻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