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进攀高峰 今朝蝶变迈新程——推进楼宇(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盘龙实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4:08 1

摘要:9月11日,在2025全球总部经济大会暨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盘龙区荣膺“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标杆城区30强”殊荣,与深圳福田区、广州天河区、北京东城区等一线城市城区一同进入全国前30强;拓东街道和联盟街道荣获“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典型街道”奖项,是全国唯一

9月11日,在2025全球总部经济大会暨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盘龙区荣膺“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标杆城区30强”殊荣,与深圳福田区、广州天河区、北京东城区等一线城市城区一同进入全国前30强;拓东街道和联盟街道荣获“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典型街道”奖项,是全国唯一有两个街道获此殊荣的城区。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盘龙区多年持续深耕楼宇经济发展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与期许。长期以来,盘龙区始终将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前瞻性的视野精心布局,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引导、升级楼宇服务等举措,构建起楼宇经济强大核心竞争力。如今,随着一座座楼宇的拔地而起,一个个总部企业的相继落户,盘龙区楼宇(总部)经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从“筑巢引凤”到“生态育凤”:十年深耕打造盘龙楼宇(总部)经济“新高地”

自2016年提出“把盘龙区打造成云南省楼宇(总部)经济的先行区和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引领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锚定现代服务业升级核心目标,绘就清晰发展蓝图,从规划楼宇载体建设到引入总部型企业,每一步都紧扣蓝图方向、不偏航不松劲,以“谋定而后动”的定力,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特别是2023年启动“聚力攻坚北京路,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以来,以北京路春城第一大道为主轴,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推动楼宇经济向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盘龙楼宇(总部)经济坚定不移地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回顾近十年来盘龙楼宇(总部)经济发展历程,从政策引导到服务集成再到构建生态,层层递进、互为支撑,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楼宇(总部)经济实现了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再到“生态育凤”的能级跃升。

——政策引导、“筑巢引凤”。2016年,盘龙区在昆明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楼宇(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发展都市经济为目标,对商务楼宇和总部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尤其是人才政策极具吸引力和前瞻性,充分彰显了对人才的重视。同时,聚焦楼宇载体建设,一方面鼓励老旧楼宇升级改造,提升硬件品质与承载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吸引优质开发商与运营商参与,推动标准化、规范化楼宇项目落地。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厘清了楼宇发展的方向路径,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热情,为后续楼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加持、“固巢养凤”。随着楼宇载体的逐步成型,及时将发展重点转向服务升级,以精细化服务破解楼宇运营中的痛点难点。在全市率先探索楼宇服务“1+1+6”工作机制,推进“楼宇园区一体化服务”、在楼宇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站”,打造“楼宇投资服务站”等举措,建立健全政企对接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降低企业落地与运营成本。针对性开展企业走访调研,精准对接企业融资、人才、市场等需求,助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通过服务升级,提升了楼宇运营效率与企业归属感,推动楼宇经济从“有载体”向“能留商”转变。

——聚链成势、“生态育凤”。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及时调整楼宇经济发展策略,在前期积累基础上,聚焦产业链协同、政企社多方联动、产城融合发展,将单一的楼宇载体升级为“企业共生、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经济生态系统。一方面,统筹推进“楼宇+商圈+街巷”融合发展,围绕楼宇配套需求,完善周边交通、商业、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楼宇综合吸引力。另一方面,将楼宇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聚链成势”,围绕主导产业方向,引导楼宇精准定位,打造一批以金融服务、数字经济、高端商务等为主题的特色产业楼宇,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入驻,形成了以金融、商务、科技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使楼宇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再到“生态育凤”的能级跃升,环环相扣、逐步进阶,共同推动盘龙区楼宇(总部)经济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截至目前,全区拥有楼宇122栋,总建筑面积455万平方米,总办公面积399万平方米。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58栋,其中十亿元及亿元楼宇22栋。超甲级商务楼宇3栋,占全市33%,甲级商务楼宇2栋,占全市22%。恒隆广场、同德昆明广场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形成了“楼宇+商圈”“楼宇+总部”的复合生态,构建了“楼宇经济示范带”及“空中产业园”集群。

十年深耕铸辉煌,关键在于区委、区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传、一届接着一届干”的责任担当。面对不同阶段的挑战,始终咬定楼宇(总部)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既延续前期有效策略,又结合新的变化优化举措,让发展势能持续叠加。如今北京路沿线楼宇集聚效应凸显,一批优质总部企业扎根落户,现代服务业业态不断丰富,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塑造了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更以实际成果印证了持续聚焦目标、久久为功的发展智慧。

从“党建领航”到“服务赋能”:解码盘龙楼宇(总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

楼宇(总部)经济是城市经济的“垂直产业园”。盘龙区锚定楼宇(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魂、品质为体、服务为基的路径,激活了楼宇载体的“乘数效应”,推动辖区楼宇(总部)经济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党建引领突出:“红色引擎、激活动能”。“馨空间·心服务”是盘龙着力打造的楼宇党建工作品牌,旨在以党建为引领,打破楼宇间壁垒,推动楼宇经济发展和服务升级。盘龙率先在亿元楼宇中建设“馨空间·心服务”党群服务中心,在其他楼宇成立党群服务站,打造集党建工作指导、营商环境服务、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同时,健全完善区级统筹,“街道+社区+网格+楼宇+行业”“党组织+群团”联动等工作机制,组建党员服务团队,为楼宇企业提供招商引资、企业注册登记、税务落户等专业服务。此外,还向楼宇选派“楼小二”服务团队,开展楼宇“服务+”系列活动,升级优化服务资源,使“馨空间”成为党群融合、工作融合、生活融合的温馨家园。楼宇党建让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突出功能提升:“软硬兼施、服务集成”。楼宇软硬件是衡量楼宇质量的重要标准。盘龙区通过制定促进楼宇(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持续升级楼宇软硬件设施。近年来先后建成永和府等一批高品质、高标准品牌楼宇,提升改造巨人大厦等老旧楼宇,整合产权分散、业态散乱的存量楼宇,激发楼宇发展新活力。2024年,成立首家楼宇园区一体化服务中心,首次将园区服务内涵扩展至楼宇服务,整合党务、政务、商务、法务、社会服务等系列服务,为楼宇内入驻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2025年,在同德写字楼打造“楼宇投资服务站”,聚焦企业高频需求,系统构建五大核心功能,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做到惠企政策“精准达”、达成诉求响应“快速办”、开展投资促进“搭平台”、推进一企一策“量身办”,护航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让企业足不出楼享受高效服务。

——突出整体打造:“一轴辐射、组团发展”。围绕昆明城市主轴北京路,打造创新要素、高端要素聚集的楼宇经济聚集带、示范带,构建国际金融商务总部聚集组团、泛亚数字商贸辐射中心组团、城市服务经济活力示范组团、区域现代服务拓展组团和生态特色总部发展组团。不断优化组团产业现状、挖掘组团资源禀赋,实施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机会产业战略布局,最终形成五大组团错位协同、共同串联北京路高端产业主轴的格局。如泛亚数字商贸辐射中心组团,坐拥商务楼宇26 栋,聚集中铜、健之佳等总部企业30余家,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突出生态构建:“融合发展、共促共荣”。立足“楼宇强产业、商圈促消费、街巷添温度”融合发展理念,构建“楼宇+商圈+街巷+公共服务”城市活力体系,促进楼宇生态繁荣。依托楼宇经济高效集聚效应、商圈的多元消费场景、街巷的文化烟火气息,打造尚义街、白云66、奥斯迪特色街区等消费场景,推动空间互联、流量共享与产业共生,形成“楼宇办公+商圈消费+街巷休闲”的繁荣楼宇生态。如,恒隆广场通过整合主次街商业资源,打造尚义街消费街区,现已引入9家主理人店,其中5家为城市首店,形成功能互补、业态多元且具烟火气的消费新地标,服务办公人群,激活了区域商业活力。

——突出产业承载:“总部引领、聚链成势”。聚焦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招引高能级总部企业。恒隆广场、同德昆明广场、欣都龙城等超甲级、甲级写字楼吸引了大量知名总部企业落户,实现产业聚集和带动。截至目前,全区拥有总部集团型企业83家,其中近三年招引总部企业21家,年营收(销售额)超300亿元。如,盒马鲜生区域销售总部落地后,带动芸岭鲜生、一米八等链上企业落地;特斯拉、小米汽车销售总部落地后带动零售业快速增长;巨量引擎落地带动了辖区电商直播产业发展。总部金融机构和农业研究机构聚集,带动了服务贸易发展,“农业技术服务贸易助力区域性辐射中心建设”和“推动中国金融服务走向南亚、东南亚”两个案例,成功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提升了盘龙楼宇(总部)经济辐射力、影响力。

——突出多元创新:争奇斗艳、各竞风采。鼓励主城区各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在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中走差异化创新之路,形成“一街一亮点、处处有特色”的生动局面。如,拓东街道聚焦高能级总部企业招引、培育,辖区楼宇入驻率稳定在95%左右,共培育超甲级楼宇1幢、亿元大楼9幢、千万元大楼13幢。鼓楼街道聚焦金融总部,开展“一楼一策”调研,绘制“一楼一表”台账,培育总部企业12家。东华街道聚焦楼宇精细服务,推出“三张清单+一站转办”服务模式,构建“党建引航、政务支撑、市场互助”生态。联盟街道聚焦商贸集群,成功招引巨量引擎、桔骑科技、滴滴等龙头企业落地。金辰街道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茶文化、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培育特色总部,打造酒店、烟草、商贸等特色楼宇。青云街道聚焦分类发展,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形成重点、一般、特色三级楼宇梯队,建设楼宇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各街道各展所长、竞相发力,共同为盘龙区楼宇(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多元活力。

从“空间赋能”到“生态升级”:书写未来盘龙楼宇(总部)经济发展“新篇章”

未来,盘龙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产业链协同、政企社联动与产城深度融合,推动楼宇提质、服务下沉,激活空间价值,把楼宇打造成资源共享、企业共生、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单元”,为楼宇(总部)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书写发展新篇章。

——夯实楼宇发展大生态。围绕构建“一轴辐射、组团发展、四位一体”楼宇生态圈,以繁荣现代化楼宇生态为目标,以北京路为主轴,打造国际金融商务总部聚集组团、泛亚数字商贸辐射中心组团、城市服务经济活力示范组团、区域现代服务拓展组团和生态特色总部发展组团五个组团,以组团聚产业,形成五大组团错位协同、共同促进北京路高端产业主轴发展的良好格局。

——聚焦楼宇服务大升级。进一步提升楼宇园区一体化、“楼宇投资综合服务站”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更便捷高效地为楼宇企业提供“一哨响应、一站通达”服务,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打造更多甲级、超甲级高品质楼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楼宇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强化楼宇产业大带动。以商贸、科技、金融、数字经济等总部企业为引领,深入分析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入驻盘龙。推进总部聚集区建设,发挥现有总部企业的集群效应,制定针对性的总部企业聚集规划,力争打造具有规模效应和影响力的总部聚集区。

——推动楼宇经济大繁荣。打造更多高品质楼宇集群,以卓越的楼宇品质树立区域标杆。推进专业特色楼宇培育,打造优质楼宇品牌。对标全国先进地区楼宇发展经验与创新模式,推动区内楼宇向全国领先水平看齐,不断提升盘龙楼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与影响力。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