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段视频,算是官宣了中国空军对未来空战的布局:歼-20S双座隐身机+单座歼-20+大批隐身无人机协同作战,直接把美军憧憬中的“六代机作战模式”搬到了现实。
长春航展刚一开幕,国内军迷圈就炸开了锅。中航工业展台上循环播放的一段官方视频,不声不响地把歼-20S推上了全球战斗机“王座”。
这段视频,算是官宣了中国空军对未来空战的布局:歼-20S双座隐身机+单座歼-20+大批隐身无人机协同作战,直接把美军憧憬中的“六代机作战模式”搬到了现实。
视频画面里很有看头。歼-20S后座飞行员操作界面上,清楚显示一架隐身无人机的状态,弹舱里挂着4枚空空导弹。
整个编队结构明确:歼-20S作为“指挥中枢”,后面带着单座歼-20和多架无人机,最前面是无人机打头阵,负责前出侦察和猎杀敌机。
实战演示更直观:歼-20S指挥下,单座歼-20和无人机各自发射导弹,成功锁定并击落敌方战机和预警机。
整个“有人-无人协同”过程一气呵成,指挥流畅。这套东西,美国空军这些年PPT里没少画,没想到中国率先亮到了实战演示层面。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歼-20S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服役的双座隐身战斗机。美军F-22、F-35,俄军苏-57,欧洲新一代“六代机”,全是单座型。
美国很多媒体也分析过:五代机自动化高,单座完成所有任务没压力,后座飞行员视野还不如教练机,表面看多余。
可中国空军的思路完全不是传统那一套。歼-20S的后座,不是拿来训练,也不是单纯减轻前座负担,而是专为“未来空战”,也就是“指挥+协同无人机+编队作战”准备的。
后座就是无人机操作员和战场指挥官,负责调度全场。全球空军现在有个共识:未来六代机,必须能实现“有人-无人协同”。
问题是,现有的单座隐身战斗机,哪怕美俄拼命升级数据链、AI助手,也做不到一名飞行员指挥一大堆无人机。大编队、复杂作战环境,单人操作根本忙不过来。
歼-20S的双座设计,恰好解决了这个卡脖子难题。后座飞行员专职指挥、无人机操作、协同决策,编队作战效率一下拉满。
配合歼-20S自身的全向雷达、数据链、光电系统,未来空战中它就是移动的“作战中枢”和“通信节点”,指挥一堆歼-20和无人机,主导整个空域。
九三阅兵时,1架歼-20S带4架单座歼-20编队飞过天安门,角色已经很明确:歼-20S就是“指挥官”,单座歼-20是“主力”,无人机是“猎犬”。
而美军F-15EX、俄军苏-30双座机,根本做不了隐身突击,和歼-20S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国人一直畅想中国六代机歼-36会长啥样,连美国军迷都承认,歼-20S这种“指挥无人机+编队作战”模式肯定会被写进歼-36的作战体系。
但现实是,歼-20S已经把“六代机的核心能力”提前实现了。印度空军当年非要给T-50搞双座型,理由其实很简单:苏-30MKI用惯了双座,后座武器官负责复杂传感器和弹药管理。
但印度人那套想法,跟中国空军根本不是一个路数。人家压根没想过未来要协同无人机,更没能力把双座隐身机带到实战。中国空军用歼-20S,直接把“5.5代”战斗机硬生生做成了现实。
美俄的五代机还在单兵作战、有限协同打转,中国已经把“编队网络化+无人机打头阵+全域指挥”一口气拉满。未来等六代机服役,歼-20S能无缝接棒,体系作战直接过渡。
长春航展这一段视频,等于是官方给全球空军打了个样:歼-20S不是单纯升级,而是用双座智慧、体系协同,提前叩开了六代机时代的大门。
未来空战,谁能把“隐身+智能+协同”玩明白,谁才是天下第一。现在看,歼-20S已经把这条路走通了。
来源:娱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