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理想汽车因在宣传中擅自使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飞机型号形象,疑似被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下发质询函,勒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与此同时,理想汽车近两个月销量出现连续下滑,品牌发展遭遇“侵权纠纷+销量承压”的双重挑战。
近日,理想汽车因在宣传中擅自使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飞机型号形象,疑似被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下发质询函,勒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与此同时,理想汽车近两个月销量出现连续下滑,品牌发展遭遇“侵权纠纷+销量承压”的双重挑战。
擅自使用军机形象,中航工业发函追责
2025年9月22日,疑似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发布《关于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质询函》,直指某汽车在宣传推广品牌汽车时,未经中航工业允许,擅自使用“歼-20、歼-10、空警-500”等多种国产军机型号形象,并搭配“与国同梦 与家同行”等宣传主题,在多个传播平台开展具有误导性的内容传播。
虽然网上透露出来的质询函在关键品牌位置上进行了涂抹,但仍然能看出是理想汽车的名字。
质询函明确指出,理想汽车的行为“侵犯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合法权益,误导了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已经属于严重虚假宣传以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在质询函中,中航工业文化中心对此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立即停止所有侵权内容传播并删除侵权内容;二是正式向中航工业道歉,对外澄清双方无联名宣传关系并在相关媒体平台发布;三是要求理想汽车就处理情况正式回复,同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从理想汽车此前发布的长春航展相关物料可见,其海报与宣传图中,不仅展示了旗下MEGA等车型,还刻意融入国产军机编队形象,借此营造“与航空工业联动”的宣传效果,但该行为并未获得中航工业方面的授权。
近两月销量环比下滑,市场压力凸显
就在理想汽车与中航工业侵权事件发酵的同时,理想汽车近期的销量业绩同样引发行业关注。据公开数据,2025年7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约30,731辆,同比下滑39.74%,环比下降15.29%,首次跌出新势力前三;而到了8月,新车销量再度下滑至28,529辆,同比下滑41%,环比继续下降,为年内除2月外的最低水平,呈现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的态势。
对于销量下滑,业内从多维度分析了潜在原因: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增量扩张”转入“存量博弈”阶段: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持续通过降价、技术迭代抢占份额;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加速产品矩阵更新,尤其是蔚来在连续推出乐道L90和蔚来ES8全新换代产品之后,已经逐步在走出阴影。
此外,传统车企如吉利、长安、东风等企业的新能源子品牌也纷纷推出重磅车型,并且几乎所有的高端车型都采用插混或增程的动力方式,竞品也基本锁定理想L系列的所有产品,如吉利推出的银河M9车型入门价格只有17万多,比亚迪方程豹推出的钛7产品顶配四驱也只有21万多,长城魏牌蓝山四驱的价格也只有24万多。可以说理想的每一款产品都在被直接针对。
虽然笔者一直认为理想汽车的L系列车型是目前国内车型设计中最完美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产品。但在多重竞争下,理想汽车的用户群体确实在被一步一步分流,就像当年理想从奔驰、宝马、奥迪身上抢客户一样。
此外,理想汽车当前主力销售的L系列(L6、L7、L8、L9)及MEGA等车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推广后,部分消费者的“新鲜感”有所下降。加之纯电车型i8暂时还没有形成产品优势,所以理想的销量疲软也就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理想汽车待解多重难题
其实,这次理想汽车侵权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8月初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碰撞事件已经算是敲响了警钟,说明有些底线不能碰。好在当时及时止损,理想汽车最终道歉,而乘龙收获了流量和同情。
但当时因碰撞事件引发的舆论讨论,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极大损害了理想汽车的声誉。
而仅仅过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尤其是在刚刚“9.3阅兵”之后,“国防”成为热点话题并被大众广泛关注的情况下,理想汽车又一次因擅自使用“歼-20、歼-10、空警-500”等多种国产军机型号形象,导致在外部产生侵权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相似的错误,类似的维权问题在一个上市公司的身上连续发生,理想汽车公关策划或者市场推广部门怎么了?
截至发稿,理想汽车尚未就侵权事件做出正面回应,只是在其官方账号上已经删除了相关的疑似侵权图片和文字。但行业人士指出,此次侵权事件不仅涉及法律与知识产权层面的问题,更对理想汽车长期打造的“家庭科技旗舰”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品牌信任、产品力、合规宣传等维度,已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理想汽车若要扭转销量下滑趋势、修复品牌形象,不仅需要妥善处理与中航工业的侵权纠纷,更需在“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的“合规性、可持续性”上拿出更扎实的行动。
来源:车问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