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练八段锦胳膊酸到抬不动?或动作软得像没骨头没效果?这俩问题根儿一样:没搞懂啥时候该使劲、啥时候该松。八段锦发力讲究“棉里裹铁”,看着软,里头藏着准劲儿,瞎使劲和完全不用劲,都是练错了。
练八段锦胳膊酸到抬不动?或动作软得像没骨头没效果?这俩问题根儿一样:没搞懂啥时候该使劲、啥时候该松。八段锦发力讲究“棉里裹铁”,看着软,里头藏着准劲儿,瞎使劲和完全不用劲,都是练错了。
松不是瘫,紧不是僵
把八段锦当广播体操猛抡,或当散步瞎晃,都是走偏了。正确的状态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就跟握筷子似的,手指松着但能夹住菜,不攥得指节发白,也不会让筷子滑了。
预备势最能体现这点:双脚跟肩齐,膝盖微屈像坐矮凳,双手在肚子前抱个圆。这时肩膀要沉,像卸下肩上的包;手指得微屈,像握着气球不捏爆。不少人一站就浑身僵,脖子硬肩膀耸,这是把“站好”跟“绷紧”混为一谈了。真放松是肌肉不对抗重力,还能稳住关节,就像晾在绳上的衣服,软但不瘫。
发力错了准出问题:硬绷着会憋气,练完头晕;全松了动作散,练再久也白搭。八段锦的“劲”藏在动作衔接处——换动作时稍使劲,到位了就松,像海浪拍岸,有起有落,不是一直猛冲。
每个动作都有发力密码
不是所有动作都一个劲,得按招式找准发力的地儿。
“双手托天理三焦”别光用胳膊硬举:先收小腹提肛,像有根线从肚子往上拽,带着脊椎一节节拔,最后胳膊再自然往上托。有人举得肩膀酸,就是没用到腰腹的劲,把胳膊当主角了。
“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劲在后背:拉弓时肩胛骨往中间挤,像两肩中间夹本薄书,同时沉肩坠肘,胳膊就是跟着后背的劲走。见过有人使劲掰胳膊,练得肩膀更僵,这是把“开弓”当成真掰硬弓了。
“调理脾胃须单举”得练上下对拉的劲:往上举的手像托着盘子往上送,往下按的手像按水里的浮球,腰腹就是中间的撑点。这种对拉不是用蛮力,是找到胳膊和身子间的张力,像拉橡皮筋,两端使劲但不扯断。有人举手身子歪,就是没找着这个平衡点。
呼吸带劲才省力
不会跟呼吸搭,再对的劲也白使。八段锦的劲得跟着呼吸走,就跟海浪跟着月亮涨落似的。
“攒拳怒目增气力”出拳时呼气,拳头带劲但不僵;收拳时吸气,胳膊松着但不散。呼吸乱了,劲就没了根。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劲在脚跟:提脚后跟时吸气,脚跟像踩了软弹簧;落地时呼气,轻轻震一下别跺脚。有人猛提猛落,震得膝盖疼,这是把“颠”当成“砸”了。真的颠劲是脚踝使劲,像踮脚够东西再轻放,劲从脚底起,顺腿传到腰,轻轻一抖就收。
练时得想“意到气到”:做“两手攀足固肾腰”,别光想着“够着脚尖”,用意念带着劲从腰到背再到腿,弯腰时呼气,起来时吸气。有人硬掰腰够脚,闪了腰,这是把“动作到位”看得比“劲顺”还重。
八段锦用劲是细活:该松的地方像棉花,该紧的地方像钢丝,呼吸就是串起这些的线。新手不用求动作多标准,先找“松着带点劲”的感觉——比如抱圆时摸着手臂微微沉的劲,转身时感受腰腹带着动。
记住,练八段锦不比谁劲大,比谁劲巧。松对了地方,劲自然就来;劲用对了,练完浑身轻快,不是累得不想动。这才是老祖宗的理:用巧劲代替蛮力,让身子越练越灵。
来源:清醒三分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