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再次无缘北京选调生资格,留学生进体制的路堵死了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0:55 1

摘要:今天(9 月 22 日)上午 9 点,北京市 2026 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 报名通道正式开启,将持续到 9 月 26 日 18 点。相比去年,今年的规则对留学生依然没有放宽:定向选调继续“关门”,优培计划招收人数缩减且条件收窄。

原创 蓝基米 留学生日报 北京

今天(9 月 22 日)上午 9 点,北京市 2026 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 报名通道正式开启,将持续到 9 月 26 日 18 点。相比去年,今年的规则对留学生依然没有放宽:定向选调继续“关门”,优培计划招收人数缩减且条件收窄。

北京不是个例,多地发布的选调公告,留学生失去“入局”资格。近期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的选调生招录政策中也明确将留学生排除在了招录类别外。

门槛更高、窗口更窄,多地的政策不利好,这意味着——打算回国进入体制或事业单位的留子们需要早做打算,提前规划。

打算报考北京地区的留子们必须把握住短短几天的考虑期,仔细核查是否符合优培计划资格。文末含北京地区报名链接,大家可视情况报考。

2024 年及以前,部分符合条件的留学生还能通过定向选调进入公务员序列。
2025 年起,北京明确将留学生群体整体移出选调范围,仅面向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分“双一流学科”应届毕业生。
2026 年,这一规则没有打破,而是延续:留学生还是无法报考定向选调,想走这条路成为体制内公务员的希望基本破灭。

不少留子纷纷表示

换句话说,留学生只能把目光转向 “优培计划”,这是本次公告唯一留下的官方通道。

那么与 2025 年相比,2026 年的优培计划对留学生的要求如何呢?

保持高压态势,并在细节上继续收窄

1. 毕业时间窗口继续“锁死”

2025 年版:2024 年 8 月 1 日—2025 年 7 月 31 日毕业。

2026 年版:2025 年 8 月 1 日—2026 年 7 月 31 日毕业。

其实在2025年之前对毕业时间卡的没有那么严格,有两年的时间。但现在开始只认一年,步步严卡,意味着对留子们的容错率降低了。若仍想参加明年的考试,可能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向学校灵活申请调整毕业时间,卡在要求时间段内。

若你硕士阶段在TOP100的学校,学制方面基本都符合要求,这点无需多虑。

文件指出报考人员本科阶段必须就读于以下特定院校或专业:

43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25 所“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

20 所北京市属高校的“高精尖学科”。

这意味着 海外本科+海外硕士 的组合也不符合条件,基本上告别了北京的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如果想要留在北京需要另作打算。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 2025 年软科排名,新增了香港城市大学(第 99)、斯德哥尔摩大学(第 100);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Purdue University – West Lafayette)、沙特国王大学(King Saud University)则掉出榜单。

此类考试通常根据最新的学校排名,这可能会影响到部分留学生的资格。留子们在择校时也要留心一些卡在榜单边缘的学校,你毕业当年的学校排名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资格审核。

最后,除了上述对留学生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以下几个硬性条件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招聘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政治素质好,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有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甘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

(四)作风朴实,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有较好的人际沟通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五)学习成绩优良,最高学历期间必修课程无重修或补考,能如期毕业并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相应学位的2025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国(境)外高校非北京常住户口留学人员应符合《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规定的条件要求;

(六)截至2024年9月,年满18周岁,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

(七)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八)具备下述条件之一(京外高校的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须具备下述第2项条件):

1.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

2.在选调和招聘高校就读期间,获得过校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校级一等及以上学生奖学金;

3.具有参军入伍经历。

报考定向选调的人员还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条件。

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的应届毕业生,独立学院毕业生,毕业后申请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各类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毕业生,专升本毕业生不在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范围内。

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学术不端和道德品行问题的,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或聘用情形的,不得报考。报考人员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职位。

优培计划招聘名额结构性缩减

今年“优培计划”的招聘名额出现了明显收缩:从去年的 495 人降至今年的 401 人,减少 94 个岗位,缩减幅度接近 19%。对于只能通过“优培计划”渠道报考的留学生群体而言,这意味着席位更少、要求更高、竞争更集中。

此次报考的考生最多可以同时报考 定向选调、优培Ⅰ类和优培Ⅱ类各 1 个岗位,但留学生群体仅与优培相关,必须在报名时抓住有限窗口、准确选择。

门槛叠加,筛选更严

国内本科“双一流”+ 海外 Top100 硕士 → 筛选大多数人,只有“顶配留子”能报,且全程海外留学群体被整体排除

窗口更窄,错过就失效

错过毕业窗口期则报考无门。毕业时间一年一锁需严格对齐政策时间。

竞争者质量更高,机会更集中

其实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本就是高层次人才。对普通留学生来说,竞争难度无疑更高了。

从“可进选调”到“仅限优培”,再到“优培缩招、门槛抬高”,北京对留学生的政策定位正在逐步收紧。放眼全国,各地对于海外留学生的报考条件也趋于严格,体制赛道正变成一条“独木桥”

以上海为例,其一度被认为是留学生考公的“友好窗口”,如今也转向“本土化”。在2026 年公告中彻底删除“海外高水平大学毕业生”表述,从去年的“单列招录”变成完全不提,留学生通道正式关闭。

其实,2026 年各地的选调公告几乎呈现出同一个方向:留学生不再被视为重点引进对象,各地都在收紧留学生报考资格。

如果说 2024 年以前,留学生还可以凭借“世界名校”标签进入部分省份的选调体系,那么到了 2026 年,全国层面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

彻底关闭:一线和中西部大省(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四川、湖北、湖南、云南、重庆等)已经不再允许留学生报考定向选调或集中选调;有限余地:个别省份(如河南、江苏、浙江)虽未完全关死大门,但设立了更苛刻的条件。河南省普通选调仍允许留学生报考(需硕士学历且本科为国内高校),但定向选调已禁止;江苏限定专业必须与国内目录完全对应;浙江则增加“政治理论测试”,专门考察对国内政策理论的掌握。提前收紧:河北、山西等地早在 2024 年起就已停止招录海外院校毕业生,成为收紧风向的先行者。

大家可以直接查询当地发布的最新政策动向,灵活调整备考计划。

总体来看,留学生进入体制想通过选调已经变得机会渺茫,是零星少数精英穿行的“针眼”,机会稀缺且竞争激烈。若仍然想谋得体制内一席之地,只能另寻出路去其他赛道抢夺先机,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涉外岗位,通常对留学生优先录用。

来源:草根练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