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就是先后受到省级以上表彰15项,一等功2次,二、三等功7次,200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2016年10月退休,现担任洪泽区人民法院关工委主任的张贵银。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忘记初心,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群众解决困难。”这是自工作起37年来张贵银一直坚守的初心,更是一直践行的行为准则。
他三十年如一日践行初心,退休后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处处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他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培养青少年根植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树立法治意识,细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他提炼总结婚姻家事解纷耐心、细心、贴心、责任心、父母心“五心”工作法,以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妥善处置濒临破碎家庭,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
他就是先后受到省级以上表彰15项,一等功2次,二、三等功7次,200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2016年10月退休,现担任洪泽区人民法院关工委主任的张贵银。
他是挽救家庭的“贴心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家的温暖,是他处理离婚纠纷的首要考虑,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自退休以来,张贵银诉前化解婚姻家庭纠纷1258件,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821件,挽救了346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走向幸福。
早已习惯于家和法院间两点一线的张贵银,并未因光荣退休而离开他所热爱的法院工作,而是主动请缨,把自己放在诉前调解工作的最前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贵银调解工作室”。转换的是身份,但不变的是初心。调解工作对他来说,是最擅长的,很多群众遇到矛盾,都会到法院来请他“把脉问诊”,群众信任他。但在处理离婚纠纷中,他总是悬着那颗“护苗”心。
2009年,李先生和赵女士经人介绍相识、结婚并育有女儿小李。婚后多年中,双方因性格脾气差异,逐渐产生矛盾。2021年春节后,李先生到法院起诉离婚并对孩子的抚养权产生争议。张贵银经多次调解劝“和”无果。
该如何挽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呢?
张贵银想到可以先从孩子入手,随即张贵银便主动上门与孩子聊起了天,“我不希望爸爸妈妈分开,希望爸爸对妈妈好一点,也希望爸爸妈妈天天开心,我们一家三口可以永远在一起。”孩子低着头小声说道。孩子的一番话语触动了张贵银。
谈话结束后,张贵银将谈话的全部内容转告其父母,并在调解的一个多月里,张贵银每天都趁中午或是晚上当事人下班之后的时间联系,有时候沟通15分钟,有时候半个小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当事人重归于好,最终守护了这个小家。
“五心”工作法是他在总结家事纠纷审判理论和当前离婚纠纷实战基础上得来的,成为了他化解一个个家庭危机的“秘密武器”。亲情血缘、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最能让当事人静下心来,去思考家庭责任,同时他将平时搜集的婚姻家事的相关案例进行归类,遇到不同类型的纠纷精准植入“法律广告”,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张贵银看来,家庭幸福,才能看到孩子的笑容,治愈家庭成员间的裂痕,才能为孩子成长创造温馨环境。
他是关爱儿童的“守护者”
调查走访是他在法官办案过程中养成的习惯,2020年5月组织将法院的关工工作托付于他后,在东双沟法庭、洪建社区设立关工辅导站,成立“银发志愿服务队”,从未成年人受教育程度、受帮扶情况、困难儿童分类及人员分布等8个方面制定调研提纲,查阅涉及未成年案件卷宗、召开涉未保护座谈会,征集工作意见建议,带领老干部志愿者到机关、学校、社区、洪泽湖区进行走访,掌握困境儿童生活学习状况。
在一次开展的进社区走访活动中,张贵银邀请了区关工委、区教体局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同会办7岁小严小朋友无法报名就近入学的问题。
每年6月底,区内各小学开始新生入学报名,细心的张贵银牵挂着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入学问题,放心不下,于是与刑庭法官开展了一次“大筛查”,查询到了小严可能面临的入学难问题。
原来,小严的父母亲均因涉嫌犯罪被判刑、送监执行,7岁的小严由其外祖父母照顾。年老体弱的老人在城区租房、靠打零工维持祖孙三人的生计。而小严属于无学区住房,无城区户口特殊人群家庭的儿童,孩子的上学问题让两位老人操碎了心。得知孩子的上学问题解决了之后,两位老人露出了感动的泪水。
“小严,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还有张爷爷在。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的上学问题,爷爷都会帮你解决。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告诉我……”张贵银的一番话,让小严湿了眼眶、暖了心扉,更增添了走过人生阴霾的勇气。
凡是帮助过的未成年人,张贵银都要随时走访,确保孩子们后续的学习、生活能正常进行,因此,在这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张贵银也一直不忘时常到小严家里,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
张贵银对孩子们的那些牵挂和“放心不下”,他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真正“放心得下”。
他是调纷止争的“和事佬”
“做法官的时候,得有一是一,二是二的果断,但现在做调解不一样了,很多都是很小的矛盾,甚至只是为了争口气,这时候除了释法以外,还要耐心、细心去了解当事人,解开当事人心里的‘锁’。”成为一名特邀调解员后,张贵银意识到想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必须在对待当事人的方式方法上作出改变。
2017的开春,苏北大地寒风凛冽。街道办事处办公楼前,一百多名村民情绪失控,明确表示鱼塘补偿如果账目不透明、分配不公开,就一定要上访。该街道办的主要领导打电话到洪泽法院,希望法院派人到现场一起做村民工作。那地方是火药桶,谁愿去,派谁去?领导一时有些为难。
张贵银刚走进工作室,得知此事后主动站出来。他说:“群体性纠纷,沸点搞不好就会成为‘炸点’,耽误不得,马虎不得,让我去!”他喝了两口水暖暖身子,而后骑上自行车,冲进寒风中。
“张法官来了,他是老法官,我们信得过。”到达现场后,几位村民围了过来。“别看案子小,如果调解不成功,一旦案子进入法院诉讼程序,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也结不了案,这对双方都是持久的消耗。”了解情况后,张贵银与村民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与街道办事处领导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让双方都心服口服。晚上七点多时,双方终于谈妥,当看到村民代表与街道办事处领导在协议上签字时,一身疲惫的张贵银打起了瞌睡。
“通过调解,不仅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还能提高结案效率,大大减轻当事人诉累。”张贵银说,有的案子,虽然审了,但双方当事人并不服气,还要继续上诉,因为心中的矛盾还在。但如果调解好了,这个案子就结了,双方当事人再上诉的可能性就很小。
像这样的纠纷,张贵银近几年平均每年要调解结案200余起。小到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大到各种经济纠纷、离婚案件等,他都接手。
多年的法官经历为他从事诉前调解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专业储备,调解案件时得心应手。
他经常讲,调解技巧其实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让双方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就能做好调解工作。( 凡振峰 费苏皖)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