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版大脑、胆囊挂件、带笑脸的阑尾……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协和时光文创店,这些带有医学元素的毛绒挂件成了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近日,一股文创热席卷公立医院。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医院根据自身风格打造医学文创。不过,专业人士提醒,医院文创应避免宣传偏向与过度娱乐化
据《工人日报》报道,Q版大脑、胆囊挂件、带笑脸的阑尾……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协和时光文创店,这些带有医学元素的毛绒挂件成了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近日,一股文创热席卷公立医院。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医院根据自身风格打造医学文创。不过,专业人士提醒,医院文创应避免宣传偏向与过度娱乐化,要以健康科普为核心导向,将专业健康知识转化为文创的内在价值。
当前医院文创产品正呈现“破圈”态势,很多产品广受市场欢迎。比如医院毛绒器官挂件因“反差萌”设计,成为年轻人“外置大脑”自嘲载体,潜移默化提醒脑部健康。一些医院生产的个性化月饼、糕点等,售卖窗口常现排队场景,印证“医院出品”在食品安全和口感等方面均受到民众的特殊信赖。文具、帆布包等校园用品,器官毛绒玩具挂饰、冰箱贴等医学相关纪念品,面膜、面霜等护肤品以及药研所研发的沉香……这些产品不仅满足情感疗愈需求,更通过优化就医环境、凝聚医护职业认同,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纽带。
医院文创产品的更大作用,在于消除医学的神秘感和普及医学知识。Q版器官、卡通IP等形象设计能降低健康议题神秘感,协和心脏挂件销售时同步科普养护知识,使“少熬夜”叮嘱通过毛绒玩具具象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比生硬科普更易被接受。安贞医院将IP形象植入健康科普直播间、门诊指路牌等场景,构建起医院与公众的情感链接桥梁。
然而,医院文创产品也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比如,器官毛绒挂件出现解剖结构错误,将直接向公众传递错误医学知识。因此专业人士强调,医学知识的严肃性与通俗性平衡需通过严格审核实现。在这方面,一些医院早就有所预见,并提前做好防范,比如,安贞医院在设计“安医生”IP时,其形象灵感严格取自创始人吴英恺的医学贡献,避免随意化改编导致形象失真。
过度商业化甚至炒卖医院文创产品,也会让医院的文创之路走偏。当文创产品沦为炒卖对象,其健康科普功能就会被市场侵蚀。部分医院盲目跟风设计网红产品,忽视医疗场景特殊性,最终可能损害医学科普的公信力。这种现象在“限量款”“联名款”等炒作中尤为明显,需警惕资本逻辑对公益属性的侵蚀。
医院文创必须划定专业底线,建立“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审核机制。这就要求设计团队要包含医学专家、科普工作者与设计师,确保每个产品既具创意又经得起专业推敲。医院的文创店也应要求销售员系统学习产品背后的医学知识,实现“售卖即科普”,并通过多轮专业评审,确保IP形象符合医学伦理。唯有如此,医院文创才能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真正起到弘扬医学文化和传播医学知识的作用。
医学文创化的浪潮已然涌来,它既承载着科普使命,也面临着过度娱乐化的风险。如何在科学与趣味之间找到平衡点,不仅关乎商业成功,更关系到我们对生命、疾病与健康的基本态度。医学文创化的真正挑战,不在于如何让医学变得有趣,而在于如何让这种有趣不伤害医学的本质价值——那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痛苦的共情,对科学的求真。只有当文创的创意与医学的神圣相得益彰时,我们才能说这类产品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