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伊朗政坛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前总统鲁哈尼联合27个改革派团体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起挑战,却意外引发自身生死危机。
2025年8月,伊朗政坛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前总统鲁哈尼联合27个改革派团体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起挑战,却意外引发自身生死危机。
伊朗前总统鲁哈尼联合改革派力量公开要求政治改革,却遭强硬派死刑威胁。这场逼宫风波背后,既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权力较量,也是伊朗面临民生困境与外部压力的艰难抉择。
前总统鲁哈尼
2025年8月,伊朗德黑兰的政治空气异常紧张。前总统哈桑·鲁哈尼,这位曾经主导2015年伊核协议谈判的温和派人物,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
在德黑兰北部一栋不起眼的别墅里,鲁哈尼与27个改革派团体的代表密会了整整三个晚上。桌上散落着经济数据报告和民意调查结果,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决心。
他们最终起草了一份联合声明,直接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提出三项改革要求:停止对美强硬政策、暂停铀浓缩活动、让革命卫队“回营”不再插手政治和经济事务。
鲁哈尼在闭门会议上拍着桌子道出了改革派的核心论点:“老百姓要的不是口号,而是餐桌上有面包。我们的货币已经贬值十倍,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这难道就是我们革命的成果吗?”(引自鲁哈尼在改革派内部会议上的发言)
这句话直指伊朗严峻的经济现实——通货膨胀率已飙升至43.3%,黑市汇率超过百万里亚尔兑1美元,年轻人失业率高达36%。
面对这一被外界视为“逼宫”的行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迅速作出强硬回应。他在德黑兰大学的露天广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黑色长袍在风中展开如鹰翼。
面对数万支持者,哈梅内伊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遍城市每个角落:“那些要求我们收起反美旗帜的人,不过是被风沙迷了眼。美国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公平交易,只有掠夺和欺骗”。
讲台两侧的大屏幕突然亮起,播放了一段模糊的监控录像。画面显示6月以伊冲突爆发后的第二天,几名西装革履的人在欧洲某国酒店会议室里交头接耳。
情报部门的字幕清晰标注着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哈梅内伊指着屏幕说:“这些人在讨论如何给伊朗换主人,甚至计划让旧时代的国王重新坐上王座。”
广场上爆发出愤怒的呼喊,“打倒美国”的口号声浪震碎了午后的宁静。
哈梅内伊表态后,与革命卫队关系密切的强硬派议员加赞法里发出了更为直接的警告:如果法庭认定鲁哈尼面临的所有指控成立,他最高可能被判处死刑。
这些指控主要涉及鲁哈尼在第二任期内干预外汇市场,导致伊朗货币大幅贬值超过10倍的经济问题。其实早在2023年,鲁哈尼就因此出庭接受过问讯,但当时事情不了了之。
如今旧事重提,政治意味浓厚。加赞法里透露,早就有八项涉及鲁哈尼的诉讼被移交给了司法部门,他质疑有人“压住了案子”,并明确警告“挑战体制就要承担后果”。
加赞法里对鲁哈尼的死刑威胁,表面上是在追究其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责任,实则是伊朗国内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激烈权力博弈的集中体现。
鲁哈尼等人选择在去年8月发难,并非偶然。当时英法德三国配合美国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若伊核问题谈判再无进展,就将实施新一轮制裁。
改革派试图借外部压力倒逼内部变革,但低估了保守派的反击决心和能力。
改革派的困境在于他们看到了伊朗百姓面临的严峻经济现实,认为通过与美国缓和关系解除制裁,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务实之路。
然而保守派尤其是革命卫队,拥有截然不同的考量。革命卫队不仅是一支军事力量,还掌控着伊朗大量经济资源,包括石油出口、走私贸易和基础设施项目。
任何限制其特权或改变对外强硬路线的尝试,都会直接触及他们的利益。
鲁哈尼不是第一个挑战哈梅内伊权威的前总统。另一位前总统内贾德原本是保守派人士,在担任总统时以对美强硬著称。
但他与哈梅内伊在很多问题上出现矛盾后,逐渐变成了伊朗政坛的“挑战者”,几乎在所有问题上与哈梅内伊唱反调。他的外交立场甚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与改革派一起呼吁与美国缓和关系。
内贾德的转变不仅让哈梅内伊彻底放弃了他,也引起保守派阵营的强烈不满。2023年,有传闻称有人要干掉内贾德。
在大选后,这一传闻几乎变成现实。内贾德原本应该乘坐的汽车突然失控撞上护栏,造成车上人员受伤。幸亏因为空调问题,安全主管临时为内贾德换了车辆,他才逃过一劫。
从此,内贾德变得沉默寡言,每两三个月才露面一次,且言辞谨慎,几乎不再发声,最后一次公开活动是2025年7月初的一场小型会议,他只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便匆匆离场。
内贾德虽与哈梅内伊决裂,但他的立场反复横跳。从保守派“反美先锋”转为呼吁对美缓和,导致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待见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对现有体制已无实质威胁。
而鲁哈尼始终牢牢抓着改革派的支持,他的“逼宫”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改革派对保守派发起的集体挑战。
鲁哈尼的遭遇与内贾德惊人地相似,但鲁哈尼面临的却是死刑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他的行动直接挑战了当局的核心利益,且手握的经济“罪证”使其更易被从法律层面追究。
更重要的是,鲁哈尼的政策直指革命卫队,这是哈梅内伊最依赖的力量,掌握军队、经济和情报。削弱它的权力,等于在动整个保守派体系的根基,这在伊朗体制中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鲁哈尼“逼宫”失败的背后,是伊朗政坛保守派全面掌权的现实。自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改革派的“对美缓和”路线被彻底否定,保守派借机上位。
而2021年总统选举中,所有重要改革派候选人都被取消资格。
之后的议会选举里,保守派拿下290个席位中的约245个,开启了强硬保守派全面掌权的时代。
即便2024年改革派候选人佩泽什基安当选总统,也没能改变权力格局。真正的决策权仍牢牢掌握在哈梅内伊和革命卫队手中。
更致命的是,改革派的支持者早已流失。鲁哈尼执政后期的经济困境让很多人对“改革”失去信心。
外部压力也让局势更紧绷。自2025年6月起,英、法、德三国威胁若伊核谈判无进展,将恢复制裁。
改革派试图通过外交换经济缓和,但这恰好被保守派利用,塑造成“勾结外国”。
在舆论上,这种指控极具破坏力,会让普通民众对改革派立场产生怀疑,从而削弱其社会支持度。
这进一步为司法出手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及西方的持续制裁加剧经济困难,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滋生。
改革派主张通过妥协换取制裁解除,但保守派及最高领袖认为妥协不仅换不来西方真诚的回应,反而会危及政权安全,且美国政权更迭的终极目标不会改变。
哈梅内伊之所以对改革派的提议如此敏感,与伊朗的历史创伤有直接关系。1953年,美国中情局策划的政变推翻了摩萨台政府,将巴列维国王重新扶上王位。
这段历史让伊朗民众记忆犹新。哈梅内伊在讲话中特意提到这段往事:“七十多年过去了,华盛顿的伎俩从未改变。他们以为换批演员就能让伊朗人忘记历史?”
情报部门公布的银行转账记录显示,近半年来已有超过2000万美元资金流入伊朗境内的反政府组织账户,这些资金的源头指向美国的匿名基金会。
哈梅内伊还抛出了重磅证据,提到6月以伊冲突爆发第二天,美国情报人员就在欧洲密会,讨论如何推翻伊朗现政权,甚至计划扶持流亡海外的前国王之子礼萨·巴列维复辟。
伊朗司法部门尚未对鲁哈尼案件做出最终判决。哈梅内伊会像2023年那样再次高抬贵手,还是借机彻底清除改革派的挑战,这一切还是未知数。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伊朗现有的权力结构下,任何挑战现有秩序的行为都将面临极高风险。
鲁哈尼的死刑风险与内贾德的边缘化,共同体现了伊朗政坛的权力规则,那就是最高领袖与革命卫队构成的权力核心不容挑战,任何触碰这一核心的政治人物,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伊朗政坛将更加保守,对外政策会持续强硬,改革派的话语权将进一步萎缩。
但保守派能压制异见,却解决不了经济制裁下的民生困境——哈梅内伊口中“能克服的经济困难”,终究要由普通民众承受。
鲁哈尼的逼宫失败及其面临的严重后果,再次凸显伊朗政坛的残酷现实:在现行体制下,试图通过温和改革改变国家轨迹的空间极为有限。伊朗普通民众成为了最大受害者,他们在高通胀、高失业率中挣扎,却因害怕被定性为“外国代理人煽动”而不敢大规模抗议。这场政治博弈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权力斗争和民生苦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新闻报道和资料撰写,旨在提供信息参考,不对文中涉及的政治人物和事件立场作出评价。
来源:世事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