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他人都偷偷藏起想走红的心思,就他大大方方说出来还一个劲追着王铮亮,就跟我闺蜜在样品特卖时死盯着最后一双37码鞋子似的——虽然有点尴尬,但真实得很明显。
先别忙着断言张极不聪慧,我此次重新观看《披哥5》四公组队的片段,发觉他才是那个点明真人秀真相的人。
其他人都偷偷藏起想走红的心思,就他大大方方说出来还一个劲追着王铮亮,就跟我闺蜜在样品特卖时死盯着最后一双37码鞋子似的——虽然有点尴尬,但真实得很明显。
更为巧妙的是,节目组一方面弄出他“智商低”的大字报,一方面还反复重播这段,两边都想要赚取流量,而我们才是被套路的。
当然张智霖和苏醒的“双向奔赴”很好嗑,他们精准算出“没人选即自由人”这一漏洞,便大大方方地牵手成功,弹幕也一同刷起“智性恋的顶尖范例”。
可别忘了这规则其实是节目组偷偷安排的剧本,只要所有哥哥都清清楚楚看
透了这招就彻底没用;得让大多数人处在信息不对等的状况糊里糊涂去猜测才能凸显他俩特“人间清醒”。
所谓高智商,不过是被允许先看到答案而已
因此我看到李承铉“变卦”被骂上热搜,我实在骂不出口,他先口头应承了张晋,转眼间又被丁震的真诚所打动,这就如同公司团建时,我临时倒向对面小组一般,仅仅是因为那边有我心仪的小哥哥。
人性本就会摇摆,综艺便是将剪辑刀置于摇摆之处,予以无限回放,再配上“背叛”的字幕情绪立刻就被调动起来,屏幕外的我们,谁敢声称自己从未有过临时反悔?
沙一汀的“失算”颇为有趣,丁震称“我肯定选你”,而后他已预先写好了小队群名,不过现场却被放了鸽子,表情管理全然未加控制。
有人称他是玻璃心,不过我将视频放慢0.5倍,能清晰看到丁震说完后自己也被导演组叫去了——规则随时会发生变化,所谓承诺不过是节目效果罢了。
成年人的世界中,白纸黑字都能反悔,一句口头支持又算得了什么?他打破的不只是信任,更是对真人秀“说话算数”的美好憧憬。
最惨的是早安,上一季仅他一位说唱歌手被诸多明星围绕,本季一下子来了五位说唱歌手还有苏醒,他顿时就不如以往了。
弹幕上有人称“过气只需一季”,而我在思忖:这怎会是过气?分明是供需不平衡,譬如公司招录了一批既便宜又好用的应届生,若老员工不努力便会被冷落。
若因未及时拓展副技能而道早安,要是他在现场来一段唱歌或跳舞,打造出“多面手”的新人设,或许反倒能够升值,职场的姐妹们都听清楚了没,单一的标签便意味着随时有可能被替代。
把镜头往远了拉,你就会瞧见,四公组队就跟一场“职场重组”的沙盘游戏似的
高层即节目组忽然改变架构,将队伍打散;中层为队长,其手中掌握着有限的人员名额;基层的队员们则疯狂地推销自己;HR是导演组,在暗中操控简历的流向。
张极看似像“低智”是由于他采用了最笨拙的冷电话推销方式,既没提前拉群,也没交换资源,更没展示差异化价值;而张智霖、苏醒却早已开展了“双向背景调查”,资源均已锁定,因而自然十分轻松。
有人言认真便输,然吾以为,认真方有后续之事。
张极虽有过社死情况,但话题热度挺高,B站上相关剪辑的播放量进入本周前三;就算是黑红也是红,下个赛季招商的PPT里,他的名字肯定会被归到“自带流量”那一类
对比之下,默默被挑走的哥哥反倒找不到人了,娱乐圈存在这样一个规则:不怕被骂,就怕没有镜头。
明明知晓发朋友圈会遭人议论,可我依旧会发,只因不发朋友圈便等同于在社交媒体上失去存在感。
当然套路看多也会反噬,在上一季姐姐们的团综当中,节目组也是运用“毁约”来制造矛盾,而后观众都集体投诉“故意恶剪”,致使评分跌至7以下。
观众并非愚钝之辈,首次生气,二次当作玩笑,三次便转台
真人秀能火多久,就看“套路”与“真诚”把握得是否到位:剪辑时要突出冲突,同时还得给观众留出一些可以自行揣摩的余地——“没准他们私底下早就和好了。”
要是连缝都堵死,就只剩脱粉回踩。
因而当我再观张晋那段“空城计”时反倒是被他的微表情所打动,李承铉离开之后,他愣了两秒,耸了耸肩,苦笑着道:“也罢那就重新进行排列。”
没有拍桌子叫嚷,也没有绷着脸,而是立刻采取行动止损,职场中成熟的人都明白:PlanA被否决时,马上启动PlanB,先把情绪搁一边,表面始终保持冷静
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哥哥们真正的魅力所在:并不在于舞台有多么热闹,而是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依然能够从容不迫地掌控节奏。这种沉稳的力量,恰恰是三十岁左右的观众最渴望看到的意外之喜。
可节目组就是不给予你更多展示“稳定”的机会,因为“稳定”不存在能吸引人之处
弹幕有人刷“张晋好惨”,导演组便配上《一剪梅》的背景音乐来营造悲壮氛围,不过他十分钟内重新分词、安抚队员的段落却被剪掉了。
观众被牵着走,情绪耗尽后,下周还得接着等更新,说到底我们才是那场“自由人游戏”中真正的自由者,随时可来,亦随时可走。
若将你我置身于那场组队的激烈竞争当中,我们会是怎样的情形?是早早洞悉规则的苏醒,还是四处去进行推销的张极?是资源丰富却被余下的早安,还是诺言瞬间就改变的李承铉?
我问过身边闺蜜,几乎一半人选“张极”——笨拙却还想再努力一下。原来我们吐槽的从来不是他,而是那个在职场、情场里屡屡被拒绝却还死磕的自己。
综艺最为厉害之处在于,能令你笑着心生埋怨,却哭着无奈接受。
认完之后,我心里反倒轻松起来:既然规则是由人制定的,这样就不存在永远能赢的人,
下一次公演,或许又会更改赛制,说唱歌手皆被淘汰,唱歌的则集体晋级;要不自由人数量翻倍,清醒组合反倒被反超,不必去思索怎样才不翻车,倒不如接受翻车亦是一种景象。
明知上班或许会遭遇甲方变卦,我依旧每日化好全妆,背负两套方案:一套用于获胜,一套在失败时可优雅退场,反正真人秀仅有十二期,而人生尚长。
来源:子夜观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