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招聘中常遇见“第一学历”之问,许多人被第一学历挡在了招聘大门之外,但是,教育部说:没有这个概念。第一学历”歧视不知坑了多少人,危害有多大?形成原因与歪理邪说是什么?遇有第一学历歧视有啥招数破解?
接上期。
在招聘中常遇见“第一学历”之问,许多人被第一学历挡在了招聘大门之外,但是,教育部说:没有这个概念。第一学历”歧视不知坑了多少人,危害有多大?形成原因与歪理邪说是什么?遇有第一学历歧视有啥招数破解?
一、究竟什么是第一学历?教育部:没有这个概念(见上期)
二、荒唐的“第一学历”(见上期)
三、究竟什么是第二学历?(见上期)
四、没有“第一学历”,有哪一些学历?(见上期)
五、什么是第一学历歧视?(见上期)
第一学历歧视的2种意思
1、重视重点大学学历,歧视一般大学学历
2、重视普通全日制大学学历,歧视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学历
六、带来的问题很严重(见上期)
七、“第一学历”歧视的原因与歪理邪说
(一)原因
1、价值观坏了
用“第一学历”标准选人就是学历歧视,本质上是“出身决定论”,是“文革”余毒,这一价值观在作怪。
2、根子上是图虚荣,“唯名校”
为配合用“第一学历”选人方式,有的用人单位还用当年招聘新员工中的985本科毕业占比来评价招聘工作的业绩,因而,除了博士学历的员工比例,本科名校毕业的员工比例也成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指标。
这种对“第一学历”的过度筛选,实际是从“唯文凭”进一步升级到“唯名校”,这种“名校情结”是图虚荣,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这样的观点、做法是做不好企业与工作的。
3、图省事,“一刀切”
有的用人单位不认真选人,而是图省事,在筛选简历时进行“一刀切”。
4、公务员、事业编招考导向
有人对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分析发现, 公务员、事业编招录的学历门槛明显提升,在进一步强调学历,高学历人才需求量加大。
5、双一流、985、 211给学校贴上了牢固的标签
一些双一流、985、 211工程、计划的存在,给学校贴上了牢固的标签,有的用人单位相应提出非双一流、非985、非 211不用。
6、教育质量、学生质量的差别
的确,名校的教育资源好,师资力量雄厚,学生也是高分生,这给用人单位执行“第一学历”歧视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
7、个体维权困难或维权意思淡薄
个体维权困难重重且往往收效甚微,不愿意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有的认为不是一个人的事,怕麻烦,维权意思淡薄“第一学历”歧视就得不到打击。
8、监管力度、打击力度不够
“第一学历”歧视是违法行为,但监管不到位,打击力度不够,使得“第一学历”歧视能够存在。
9、社会、学生的默认
因为学历的差别是学生经历的真实情况,把学历差别演变为“第一学历”歧视,得到了社会、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认同或默默承受,这就惯纵了“第一学历”歧视。
(二)歪理邪说
1、名曰:降低招聘成本
面对各种学历的求职者,用人单位筛选简历花费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较高,一些用人单位便以第一学历是否为名校筛选求职者,降低其招聘成本。
2、名曰:提升效率
面对各种学历的求职者,用人单位筛选简历花费大量时间,便设置第一学历门槛,希望直接提升筛选效率 。
在用人单位看来,用“第一学历”选人是十分高效的,能很快从众多的求职者中选出“优秀”者,用人单位不需要对求职者进行过多的考察,只需按学历进行排列组合,就可给所有求职者排序,如“三个985”——985院校博士毕业、985院校硕士毕业、985 院校本科毕业,更有甚者则是“三清三北”——从本科到博士,一路北大、清华。
对于这种选人方式,有的单位HR负责人还振振有词:可能会漏掉少数优秀人才,但绝大多数的选择不会错。
这种做法看似提高了效率,实则容易缩小人才选择范围,甚至导致用人单位跟优秀人才失之交臂。
这种十分粗暴的选人方式,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根本不需要有“识人”的能力与眼光,按学历高低就可把人选出来,这是一名小学生或电脑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3、名曰:对名校学生的激励
“唯学历”论支持者认为,用“第一学历”标准选人是对努力读书考进名校学生的激励,认为:如果从名校毕业与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历被平等对待,那谁还会那么努力地考名校?一名职业高校毕业学生的学历含金量会和一名北大本科毕业的学生的学历含金量不一样 。
由于以上等原因及歪理邪说,就造成了“第一学历”歧视。
用什么招数甚至是绝招破解“第一学历”歧视呢?请听下集分解。
一民生态 2025.09.22
来源: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