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北京亦庄开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9 07:42 1

摘要:4月19日7点30分,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人类跑者共同站在北京亦庄全程21.0975公里的赛道上。随着一声枪响,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惊叹。

4月19日7点30分,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人类跑者共同站在北京亦庄全程21.0975公里的赛道上。随着一声枪响,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惊叹。

这场赛事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邀请了全球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俱乐部、高校等创新主体的人形机器人参赛,不仅为马拉松赛事注入了新活力,也开启了人机协同竞技的新篇章。

赛道人机共跑,打造最美马拉松路线

据介绍,本次比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这种模式对机器人而言,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首次。

赛场上,人类跑者与“钢铁跑者”们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出发,途经泡桐大道、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网红打卡地,最终到达通明湖信息城。

“要打造一条最美的马拉松路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说,机器人和选手们将在前行过程中,感受到“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在春季的别样风光,也能在文昌大道一睹各大企业的风采,穿过最具梦幻的泡桐大道,充分领略“一城花海,两侧紫韵”的风景。这一匠心独运的设计,完美诠释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更实现了人文精神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生。

长距离耐力测试,“钢铁跑者”们各显“神通”

据介绍,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在开放环境下的长距离耐力测试。每个参赛机器人须具备人形外观,实现双足行走或奔跑,禁止轮式结构;控制方式可选手动遥控(含半自主)或完全自主。参赛团队需确保机器人安全合规,严格遵守比赛线路与规则。

为确保更多机器人能够顺利完赛,参赛团队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更换电池,也可通过更换机器人以接力形式参加全程比赛。赛道沿线还设置了多个补给站,提供电池更换、机器人维护及数智医疗等后勤保障服务。

赛事除设置冠亚季军之外,还设置完赛奖、最优耐力奖等系列奖项,并准备科技创新研发奖励,激励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创新突破。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本次大赛我们秉持‘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的理念,毕竟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测试验证平台。21公里的长距离测试以及不间断奔跑,对机器人的多项技术都是巨大挑战。”

据介绍,赛事通过动态路况与复杂环境,能够全方位检验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核心技术能力,对其性能提出多维度挑战:既要应对长距离续航,也要在坡道、转向等复杂路况下实现灵活运动。这也是众多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报名参赛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适应长距离奔跑,有的参赛机器人会采用特殊设计。在更换电池环节,部分机器人具备不关机就能更换电池的特殊功能,以此提高续航能力。在材料选用上,为实现更轻量化且更耐用的目标,赛队也会进行独特设计。有些机器人还会采用穿鞋的设计,而有些则会在脚底安装耐磨设备,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特殊地面状况。

参赛队之一的“天工队” 发言人魏嘉星介绍,主力机型 “天工 Ultra” 经轻量化设计与算法优化,搭载自主研发的慧思开物智能平台,通过大量室内外测试,力求实现拟人化稳定奔跑。“行者二号队” 总负责人李清都坦言,他们参赛目标不仅是获奖,更希望展示仿生驱动优势,推动人形机器人高效、自然发展。

人机交互共融合作,未来产业发展新起点

去年,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赛场上,人形机器人“天工”在起点为选手“加油打气”,还与参赛选手一同冲过终点,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今年,人形机器人赛队们“齐头并进、一马当先”的盛况,更加大放异彩。

人形机器人踏上赛道奔跑,看似一小步,实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大步。梁靓介绍,人类挑战马拉松是挑战身体极限,而机器人跑马拉松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起点。这次比赛致力于打造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当前,机器人产业已进入产业爆发期。北京经开区正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已形成产业链完整覆盖、生态体系健全完善、应用场景开放多元、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四大显著优势。目前集聚了安川首钢、智同精密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1+6”产业体系。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占全市的50%,是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和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在具身智能领域,亦庄率先布局了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落地以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龙头机器人本体企业,以星海图等为代表的头部具身智能企业,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产业链体系。

梁靓表示,从跑赢赛事到跑通产业链,这是对人形机器人行走、奔跑、全身协同、具身智能等能力的最佳检验场景之一。通过创新设计的专业规则与人机协同机制的探索,可有力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撬动人形机器人蓝海市场。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