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落户青岛,央地合作为海洋经济注入新动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23:03 1

摘要:2025年9月18日,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华电山东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产融服务和城市运营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

2025年9月18日,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华电山东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产融服务和城市运营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及相关市直部门领导出席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此次合作不仅是两家企业之间的战略携手,更是青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举措。通过央企与地方国企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海洋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海洋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风险性高,需要央企与地方国企强强联合,共同破解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升级。


01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布局

中国华电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连续14年进入世界500强。华电山东公司已形成涵盖煤电、风电、光伏、供热、港口物流等完整能源产业布局,在青岛装机规模达到238万千瓦。

华电山东公司拟在即墨投资建设200万千瓦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61亿度。同时配套开发海水制氢、波浪能、漂浮式海上光伏等新型能源系统。

青岛国信集团作为青岛市唯一将海洋产业纳入主业的市直企业,自2012年至今已在海洋产业累计投资超百亿元,构建了海洋产业发展“三条曲线”布局。

一方是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一方是深耕海洋产业的地方国企,这种合作体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为央地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02 多元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重大项目投资、科技创新协同、先进试点示范上联合打造“央地合作”新模式。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单一领域,而是涵盖多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能源领域,双方将探索建设“人工渔礁+底播+网箱”的复合型海洋牧场体系,实现新能源与海洋渔业的协同发展。

在科技领域,国信集团将依托近期成立的海洋科创中心和海洋装备产业联盟,强化产学研协同和产业链联动,吸引风电装备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本地配套率。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国信集团正谋划建设海洋装备产业园,推动“产业+园区+链主企业+基金”模式加快落地,为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这种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将有助于推动海洋产业从单一开发向综合利用转变,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03 面向未来,海洋强国的青岛担当

当前,海洋经济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中央层面不断释放着系统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海洋经济正加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青岛作为山东发展海洋产业的龙头城市,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被赋予“现代海洋城市”的新使命、新定位。

年初,青岛定下目标:力争2025年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跃升全国城市第二位。

面向经略海洋的新一轮发展热潮,国信集团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国际化”战略,聚焦打造“海洋引领、产融支撑、运营高效的世界一流企业”定位。

通过与华电等央企构建战略合作共同体,国信集团将更好地发挥青岛“海洋产业发展引领者、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者”的重大使命。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产业机会逐渐显露。

青岛国信与华电山东的合作,展现了央企与地方国企共同经略海洋的雄心。

这种“央地合作”新模式,不仅能吸引风电装备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本地配套率,还能加快提升港口设施功能,为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在政策持续加码、市场活力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沿海省市正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布局。青岛这次走在了前面。


来源:加能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