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水稻米粒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香甜!”9月6日,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巴州沟村,连片的水稻已经成熟,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种植大户杨志练的300余亩水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出仓等工序一气呵成,一粒粒金黄的稻谷被装车运走。
新场镇巴州沟村,连片水稻喜获丰收。
空山镇辣椒基地,村民在采收成熟的辣椒。
□胡鹏
“这种水稻米粒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香甜!”9月6日,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巴州沟村,连片的水稻已经成熟,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种植大户杨志练的300余亩水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出仓等工序一气呵成,一粒粒金黄的稻谷被装车运走。
金秋时节,在通江县的田野乡间,万亩良田尽染金黄,连绵起伏的金色稻浪如同巨幅织锦,与绿水青山掩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千重稻浪滚 良田好“丰”景
“今年天气相较往年比较干旱,但我的水稻长势依然不错,平均亩产可以达到1300斤。”站在田埂上的杨志练随手抓起一把稻谷,笑容满面地向我们介绍,“这个品种是‘泰优粤禾丝苗’,稻米不仅口感好、品质高,而且生长周期比普通品种短,可提早10天左右开镰收获,市场价格非常不错!”
来自通江怡福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许建军正在田间熟练地操作着收割机,他说:“这段时间水稻陆续成熟,专合社的10多台收割机基本都运作起来了,每台机器每天能收30亩左右,按这样的速度3到5天就能收完300亩水稻。”
“现在我们水稻生产基本都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速度快、成本低,而且收割损耗少。”杨志练说,“我们今年在水稻八、九成熟时就开始收割,收割完后直接装车拉到烘干厂去,基本上是零损耗。”
为保障水稻实现颗粒归仓,农业农村部门提前部署行动,重点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及机械减损收割技术,以水稻机收、产地烘干为重点,多举措降低水稻收获环节损耗,全方位提升水稻机收质量,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根据海拔、地势、水稻成熟度等因素,采取‘本地农机保主力,跨区农机补缺口’的农机配制模式,提前筹备了联合收割机、小型 收 割 机 和 脱 粒 机 1200 余 台(套)。”通江县农机推广站负责人黄波介绍,“从6号开镰,我们就组织调配农机陆续入场收割,截至目前已经收获水稻19.7万余亩,剩余的预计在本月底就能全面完成收割任务。”
近年来,通江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和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围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统筹推进“五良”融合、“四新”示范,组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行“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业。累计建成宜机化农田45万亩以上,实现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80%以上,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辣椒满枝头 业兴富农家
9月9日,空山镇200亩辣椒基地迎来丰收。火红的辣椒缀满枝头,连片的椒田似一片红色海洋。数十名工人穿梭其间,熟练采摘、分拣、装筐,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欢悦。
“过去种粮食卖粮食,根本赚不了多少钱。”空山镇空山坝村村民老张谈及变化,感慨万千,“如今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闲时在基地打零工,每天还能赚个一百块左右,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啦!”
该基地由优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在通江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扶持下,从选种、种植到田间管护,全程遵循绿色防控标准,均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使辣椒产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预计今年产量可达300吨,同比增长10%。”优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成云介绍,“我们的辣椒主要销往县城的大型商超、农贸市场、蔬菜加工企业及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据了解,基地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可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14277亩,覆盖春在、麻石、松溪、空山等12个乡镇,间接带动3000余户农户参与,推动土地流转率提升15%,有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预计今年全县辣椒产量可达27959吨,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2.7亿元。”通江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何苗表示,“未来,通江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蔬菜种植技术指导、设施大棚、农膜、冷链冷库建设等方面用功发力,推动羊肚菌、辣椒、海鲜菇等特色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力争在2027年全县辣椒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亿元,切实让‘小辣椒’成为撑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今年来,通江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稳播面、提单产、抓示范”,持续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据统计,2025年全县粮食播面 128.66 万亩、产量50.15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4.31%、5.02%;油料作物 34.28 万亩、产量5.55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45%、1.83%;均超目标任务。
通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