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四川盆地西缘的夹金山下,雅安市宝兴县这片被大熊猫眷恋的土地上,近年来,因其独有的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宝兴中药材、宝兴枇杷、宝兴有机肉、宝兴茶叶、宝兴山药、宝兴三文鱼等“六大”特色产业。如今,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宝兴“六宝”的特色产业,正装上加速发
宝兴山药种植基地。
宝兴山药。
宝兴藏香猪。
□彭永生
在四川盆地西缘的夹金山下,雅安市宝兴县这片被大熊猫眷恋的土地上,近年来,因其独有的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宝兴中药材、宝兴枇杷、宝兴有机肉、宝兴茶叶、宝兴山药、宝兴三文鱼等“六大”特色产业。如今,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宝兴“六宝”的特色产业,正装上加速发展的引擎,引领着宝兴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山间的“土宝贝”变成富民的“金疙瘩”,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蹚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共富之路。
生态沃土孕宝 特色产业扎根
9月4日,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来到陇东镇青草坪山顶,一片片长势繁茂的山药地就呈现在眼前,一行行整齐的竹架上,绿油油的山药藤蔓和枝叶攀援其上,展露着勃勃生机。指着山药架下隆起的土壤,宝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再过月余,这些海拔两千米的高山山药就将收获。这里的山药切开像裹着层奶白,黏液能拉出细丝,炖在锅
里自带清甜……”现在,这抹山药的清甜,已在宝兴蔓延成势。全县万亩山药种植基地散布在五龙乡、陇东镇、穆坪镇等地,2024年山药总产量4000余吨,产值超1亿元,五个规范化种植基地、一家加工厂,连同60余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让往日山间“土疙瘩”变成了农户的“钱袋子”。
在五龙乡枇杷种植基地,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枇杷树在秋阳中舒展着深绿的枝叶。五龙乡东风村,已建4000亩示范种植基地,推广枇杷和玉米、土豆等复合间种套种“粮经统筹”示范片 6000 余亩,带动农户实现一地多收 。 2024 年 ,枇 杷 产 量2400余吨,直接产值3000余万元,增产约20%,户均收入约2万元。五龙乡成功创建 2024 年省级特色优势产业强镇。
事实上,宝兴“六宝”家族都有着各自的风采。全县发展黄柏、厚朴、杜仲等药材13万余亩,采取林药套种模式,种植川牛膝、云木香、芍药、玄参、白术、重楼、毛慈菇等草本中药材10.9万余亩,“宝兴川牛膝”凭独特成分拿下国家地理标志双认证;在高海拔、放牧资源富集的乡(镇)村发展有机牦牛和宝兴藏香猪,存栏均在2万头左右;在灵关片区则发展高山生态(有机)茶2万余亩;充分发挥冷水资源和生态优势,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建设集种苗繁育、成鱼养殖、精深加工和渔旅融合的三文鱼三产融合发展项目。项目总投资 5.1亿元,全面建成后,年产虹鳟种苗2000万尾、成品鱼产量突破10000吨、加工鱼产品5000吨,宝兴将建成中国鳟鱼苗种繁育芯片基地和全国鳟鱼陆基养殖规模第一县。这些特色产品共同构成了宝兴“六宝”的生态矩阵,每一种都承载着宝兴的山水灵气。
三产融合惠民 共享生态红利
守 着 好 山好水,宝兴人没让“宝贝”藏在山里。面对山区发展的局限,宝兴县通过“园区+基地+企业”的联动模式,为“六宝”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一模式以三大特色产业带为依托,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园为支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六宝”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
近年来,宝兴加大了生态品牌的打造,培育夹金山、大熊猫、东拉山等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宝兴川牛膝、宝兴蜂蜜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亮了,市场也就宽了。“夹金印象”的藏香猪腊肉、“齐海蒙”的山药面条,这些带着宝兴印记的品牌慢慢闯出名堂,40余个农产品拿到了“两品一标”认证。合作社的姑娘和小伙们架起手机直播,镜头里的藏香猪在林间撒欢,山药从土里刨出来还带着泥,订单就从全国各地飞来。每年举办的“枇杷季”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不仅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更直接带动了销售增长。这种“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模式,为“六宝”产业打开了广阔市场空间。
藏香猪杀了能做腊肉,山药磨成粉能冲饮,中药材提炼出有效成分做成保健品……产业链一拉长,价值就翻了番。2024年,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的 80.22%,成为全县农民的主要增收产业。
最实实在在的是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如今,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宝兴越来越多的农 民 从 产 业 发 展 中 受益。藏香猪养殖户年均增收 2 万元以上,中药材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获得双重收入,宝兴“六宝”产业带动了全县数千农户致富。
在如今的宝兴人眼里,“六宝”产业已从山里的宝贝,升华成家家户户的好日子,更是生态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