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的钱包刚过完年,还在恢复元气,厂商也不急着推新货,消费者更愿意等年底促销。但偏偏2025年就不走寻常路,GPU、CPU的出货数据突然“跳起来”,让不少业内人都觉得“反常”。
2025年中这波PC硬件抢购潮,真不是开玩笑。
按常理说,每年第二季度都是PC市场的“淡季”。
大家的钱包刚过完年,还在恢复元气,厂商也不急着推新货,消费者更愿意等年底促销。但偏偏2025年就不走寻常路,GPU、CPU的出货数据突然“跳起来”,让不少业内人都觉得“反常”。
根据乔恩・佩迪研究公司(Jon Peddie Research,简称JPR)在2025年发布的市场报告:GPU总出货量环比上涨8.4%,达到7470万块;其中独立显卡(Add-in Boards,AIB)更是环比暴涨27%,同比增长22%。
一时间,显卡市场热得像过年。
这波抢购潮的导火索,来自于特朗普政府计划对科技类产品加征进口关税。虽然政策还没正式落地,但“靴子没落地”的不确定性,反而成了最有力的信号。
一旦新关税生效,整机和硬件的价格可能上涨15%到25%,这对零售商、分销商、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很多人不想赌未来的价格,于是选择“现在就买”。这批“超前消费”人群,直接把下半年的需求提前释放。JPR研究人员甚至将这波现象称为“关税前抢购”。
从零售商角度看,如果等政策落地再进货,那就是“高价进、低价卖”,亏得更快。所以不少渠道商选择在第二季度加大库存采购,迅速出货。
而消费者这边,同样是“宁可早买,不想被割”。尤其是显卡发烧友,一听说可能涨价,立马下单。很多人担心几个月后一块显卡要多花几百美元,干脆趁现在入手。
有人可能会说,这波热销是不是厂家有意为之?比如英伟达和AMD是不是故意选这个时间发新品,刺激大家消费?
但从时间轴看,英伟达的Blackwell系列和AMD的RDNA 4新卡,确实是在这个时候陆续上架,但这类新品的发布时间通常是提前规划好的,不太可能因为政策风声临时调整。而消费者抢购这些新品,更多是“赶巧”。本来还计划观望一阵的用户,听到涨价风声,直接买了。
尤其是中端GPU,比如英伟达新推出的入门级与中端 Blackwell 系列显卡,性能已经够用,价格还没飙升太多,成了不少人的“理性选择”。厂家也正是靠这些中端型号,维持了整体出货量的增长。
中端显卡能稳定出货,源于厂商倾向于通过这类产品维持出货量,其价格也相对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
但高端显卡——比如GeForce RTX 5090,就没那么好抢了。JPR在报告中特别提到,这类旗舰卡不仅价格上涨,还出现严重缺货情况。
背后原因也不复杂:高端显卡本身产量就少,加上消费者提前抢购,库存很快耗尽。即使有新货,一上线就被“秒光”。
不少用户反馈,想按原价买RTX 5090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是没货,就是价格高得离谱。
大家越怕涨价,就越愿意提前买,逐渐就形成一个“提前消费—库存紧张—价格上涨”的循环。
JPR在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个警告:这波“关税前抢购”虽然让Q2数据漂亮,但Q3、Q4就不一定有好日子了。
因为大批消费者已经提前完成了采购,后面市场可能会进入“需求真空期”。
这个现象在很多行业都有,比如疫情期间的囤货潮。短期销量爆发,长期却陷入低谷。厂商如果不及时调整生产节奏,可能会面临库存积压的问题。这也让人思考:这波看似红火的销量,究竟是市场繁荣,还是“虚假繁荣”?
2025 年这波 PC 硬件抢购潮,主要是所有人都在怕政策变动。
不管是普通买家、电脑厂商还是中间商,都想通过 “现在就买”“现在就囤”,躲开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
不是每一次销量上涨,都是市场繁荣的信号;有时候,看起来热闹的背后,是更大的不确定性。
来源:小眼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