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社区“智”理 智能生活可见可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5:11 1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银川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服务的融合应用,实现智慧共享、和睦共治,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宁夏中房好生活智慧服务中心。资料图片

枫林湾小镇的洗衣店为居民提供各类“小修小补”服务。本报记者 刘嘉怡 摄

孩子们在家门口的社区科普馆参与活动。本报记者 刘嘉怡 摄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银川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服务的融合应用,实现智慧共享、和睦共治,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

“黑科技”亮相

让小区更“聪明”

在宁夏中房好生活智慧服务中心,有一块容纳了海量数据的数字化小区大屏,它犹如一双“智慧之眼”,工作人员可以看到小区的各项数据信息,如人口详情、完成工单数量、实时车辆数据、各点位监控等。

“中房玺云台小区的游乐园区域卫生需要打扫一下,请尽快处理”“车棚有多辆电动车临时断电了,请工作人员马上前往处理,查看是否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在“云端调度”下,实时监控大屏对物业项目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提示,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响应,确保了服务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为该智慧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宁夏银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平告诉记者,中心依托大屏和500多台自动传感器,对在管的物业项目进行24小时巡检和天眼监测,让问题发现更及时,资源调配更高效。“我们还专门为居民上线了好生活服务平台,当遇到报修、物业相关的服务问题时,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问题。”朱永平介绍。

在探索智慧化的路上,中房玺云台小区通过精细化管理为小区数字化治理提供保障。也有不少小区通过上线“黑科技”让居民生活越来越便捷。

在金凤区中梁拾光印小区,一条智慧步道贯穿整个小区,刷脸打卡、智能计步、百米竞速、运动排名以及天气、湿度等情况都一目了然。此外,小区里还有集科技感、萌感于一身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智能快递机器人和体检机器人。

中梁拾光印小区物业项目经理卜江江介绍,两台清洁机器人只需一个小时就能把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机器人内设多线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物理防撞触边等技术,可以实现360°安全避障,还可以自动规划清扫路线,清扫地面的同时拖地、吸尘和消毒,对于北方的沙尘天气格外实用。

机器人的“聪明”远不止于此。电动车、机动车违停占用消防通道可被“秒速”发现;垃圾桶里的烟头没有熄灭、电动车充电区域出现火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收到预警,成功填补了人工巡逻的空白,也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B

连接“神经末梢”

传递“城市温度”

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放眼智慧社区,它更像一个精密运转的“微缩城市”:连接政府服务的“神经末梢”,串联居民生活的“柴米油盐”。从居家养老的紧急呼叫,到小区车库的无感通行,智慧社区以科技传递“城市温度”,成为智慧城市落地生根的最佳注脚。

在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枫林湾社区服务中心,一块数字化大屏实时呈现各类服务数据。社区相关负责人马鸿斌介绍,该平台集成了四大核心功能:居民信息电子化管理、线上政务办理、周边商户资源对接以及24小时智能咨询服务。平台上线后,不仅显著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也为居民办事带来极大便利。

通过“金凤e家”和“幸福驿站”两款APP,居民可随时反馈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等日常问题,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以往采集居民信息,需工作人员上门手写登记,如今一部手机就能完成,”马鸿斌介绍。智能平台支持养老认证、社保认证、介绍信开具等业务办理,同时整合了洗衣店、水果店、超市等商业资源,让居民足不出户即享便捷服务。

智慧社区还深度对接养老服务。“多亏‘智慧养老’,即使我不在母亲身边,也觉得特别安心。”常年在北京出差的王志超告诉记者。社区为独居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人体感应器、门磁监测等设备,即便电话无法接通,子女也能实时掌握老人的动态与位置。

马鸿斌介绍,社区的“智慧养老”项目还与互联网+智慧健康医疗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围绕“老年健康疾病干预应用”定制干预治疗方案及监测防范机制。项目融合线上健康管理平台与线下可穿戴医疗设备,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加强对主要健康问题的有效干预。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科技助力”和“物联网+健康服务”双轮驱动,系统精准把握辖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实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C

科技赋能

老旧小区便民服务升级

“现在查社区通知、预约就医、订食堂饭菜,手机点几下就行,太方便了!”近日,兴庆区凤凰北街街道崇安社区居民王阿姨对“i银川平台”小程序连连点赞。今年以来,崇安社区聚焦居民生活“急难愁盼”,从线上服务优化、线下设施升级双向发力,以智慧化手段重构社区服务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老旧小区也随之焕发新活力。

为打破服务“时空壁垒”,崇安社区链接“i银川平台”小程序功能,构建起覆盖“政务+便民+治理”的全场景服务体系。居民登录平台,不仅能在线办理基层政务事项、报名志愿服务、查询社区通知,还能随时发布生活诉求——小到邻里矛盾调解,大到公共设施维修,均可实现,让“群众跑”变为“数据跑”。

依托“完整社区”建设契机,崇安社区将老旧小区唐徕小区作为改造重点,瞄准“设施旧、管理难、功能缺”的痛点,打造智慧化改造“样板间”。

在改造中,社区重点升级小区智能化基础设施:新增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刷脸即可进出,有效杜绝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安装报警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及电子保安设备,24 小时守护居民安全;更换智能路灯,根据天色自动调节亮度,既节能又提升夜间出行安全性;增设智能充电桩,解决居民“充电难、充电险”问题;同步上线“银房康养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慢病管理等服务。

如今的唐徕小区,不仅环境整洁有序,更形成了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现在小区又安全又方便,住得比以前舒心多了!”居民张大爷笑着说。

在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银啤苑社区,随着19个老旧小区508个智能充电桩全覆盖,居民们不仅告别了“飞线充电”的烦恼,更实实在在迎来了便捷、安全、贴心的智能新生活。如今,在我市各老旧小区,基本实现了智能充电,智能充电桩整齐排列在小区指定区域,自带过载保护、短路防护功能,后台24小时监测设备状态,一旦有异常立刻断电预警。

从“担心充电安全”到 “享受智能便利”,再到“期待更多智能设施”,老旧小区居民正一步步迎来属于他们的接地气又贴心的智能新生活。

D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幸福新生活

早晨,在小区门口的快餐店吃个油条,喝杯豆浆,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下班后,在小区附近的超市挑几样新鲜蔬菜,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周末,到家门口的健身房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快乐……从家出发,步行不超过15分钟,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即可得到满足。如今在银川,这样便捷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加速构建中,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何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要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附近就能便利消费,满足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等种种日常生活需要。

最近,家住金凤区香溪美地小区的市民王女士想给家里添置一款洗地机,要在过去买电器只能去大商场,而如今在家门口的枫林湾小镇就有新百电器超市,从她家到枫林湾小镇步行就几分钟。“枫林湾小镇建起来之后,生活方便多了,商超、夜市、餐厅、健身会所应有尽有,我们日常需求在这里都能实现,生活在这里挺好。”王女士说。

“当前银川市正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我们的宗旨就是把枫林湾小镇打造成城南老百姓家门口的集中性商业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趣味、舒适的场景式购物体验。”建发枫林湾小镇营销负责人介绍说,作为辐射枫林湾、香溪美地等小区及附近企业的社区商业场所,枫林湾小镇现有商户60多家,集合了生活超市、电器超市、健身房、餐饮、儿童教培、亲子体验等多元业态,可全方位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及社交需求。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被商务部评选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以来,银川市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以全域覆盖为建设目标,以部门协同发力为工作思路,以群众满意为最终方向,深入扎实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截至目前,银川市已建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3个,覆盖小区122个,服务群众40万余人,社区商业和公共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闫茜 吴春霖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