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BA”衢州市联队的主场设在衢州市衢江区体育馆,两次国青男篮国际挑战赛、两次“星街战”都在这座开馆不到两年的体育馆举办,还先后接待过NBA球星保罗·乔治、德雷蒙德·格林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
9月22日,《浙江日报》专版刊登《衢江区加快布局现代服务业》一文,报道衢江区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激活新突破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浙BA”衢州市联队的主场设在衢州市衢江区体育馆,两次国青男篮国际挑战赛、两次“星街战”都在这座开馆不到两年的体育馆举办,还先后接待过NBA球星保罗·乔治、德雷蒙德·格林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
近年来,衢江区一批公共设施投入使用,体育馆、图书馆、非遗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馆两中心”一应俱全。今年,还新增网球中心和衢州地区首家海洋世界。建区20余年,衢江城区已迅速成长为一个人气兴旺、功能完善的新兴城区。
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一马当先。近年来,衢江区的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不久前,衢江区召开区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要求。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为什么选择现代服务业这条赛道?让我们走进衢江的大街小巷,探寻区域发展的脉动。
增强衢江区的城市味
来到衢江城区,这里处处焕发着高速发展的蓬勃气息。不仅经济增速领先,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浓郁而鲜明的“城市味”。
城市味来自消费商圈的繁华。以衢州银泰城、衢江东方广场为核心的商圈新格局已然成型,成为市民消费娱乐的热门打卡地。振兴中路夜市红火、求实路美食荟萃……今年,衢江区还开展“新年促消费”“夏季汽车促消费”等系列活动,1—8月,累计发放消费补贴3400余万元,拉动消费超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6亿元,同比增长3.5%。
城市味离不开新兴产业兴旺。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竖屏短剧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衢江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自去年8月正式运营以来,美高短剧超级工厂已吸引5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累计拍摄短剧超400部,实现营收6亿元,带来人流量超10万人次,展现出新兴业态强大的发展潜力。
楼宇产业集聚,城市经济更具活力。近年来,衢江城区先后落地品质楼宇项目18个,总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中悦大厦、青年大厦、天泽总部等一批写字楼已建成运营,吸引近500家企业入驻,涵盖商贸、物流、金融、电商、数字文化等多个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楼宇经济也成为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城市味更是文化味。衢江区重点打造的文化地标,体育馆、图书馆、非遗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馆两中心”已运作一年,成为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和城市文化会客厅。浙西首个姑蔑博物馆即将建成。“文艺赋美”唱响街头,每逢节假日,衢江东方广场爱情街、市民公园、衢州银泰城等场所都会响起流行音乐的旋律,农村文化礼堂也悠然回荡着铿锵婺韵。据统计,2025年,衢江区已成功举办各类高品质演出180余场。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打造400余个遍布城乡的基层文艺微舞台,构建起触手可及的“15分钟文艺生活圈”。
还有更丰富的城市生活。比如衢江区体育馆自启用以来已承办30余场高端赛事,国青赛、“浙BA”、电子竞技大赛等都在这里举办。
城市的建设与经营,并非朝夕之功,衢江区向来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建区之初的“打基础拉框架”,到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从“打造康养城”,到“聚力空港新城”,再到深化“五城”建设、打造“青年衢江”,这些举措都推动衢江服务业发展迈出了有力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衢江区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态势良好。近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2%,其中两年增速排名衢州市第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达到46%。目前,衢江城区人口达到13万,相邻的衢州智造新城产业人口达到10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高端消费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衢江区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积极布局现代服务业,不仅满足本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在地图上,从杭州出发沿着钱塘江一路往上游找,很快就看到衢江。衢江区,以江为名,建有钱塘江最上游的内河港——衢州港衢江港区。
在衢江港区,江面上整齐停泊着100多艘船舶,岸上龙门吊在集装箱装卸区不停起降,一片忙碌景象。短短5年来,衢江港区的年吞吐量从50万吨增长到420万吨,增长了8倍,连续多年成为浙江省增速最快的内河港。围绕港区兴起的现代服务业,为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依托衢江港区,衢江区明确发展路径:聚焦打造现代物流新高地,实施枢纽港聚能提升行动,加快完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形成“千万吞吐、百亿贸易”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核心区。
目标并非好高骛远,目前,一张港通四方的航运版图已经形成。衢江港区与沿海城市、长江沿线、京杭运河等重点港口构建形成了32条适水航线网,服务版图覆盖7省32个城市,还辐射江西、福建等地,港口货品也已从煤炭、砂石单一装卸货种增加到了工业盐、纸浆、粮食、钢板等30余类货种。通航以来,航运费每吨从43元降到17元,累计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3亿元。
杭衢高铁即将开通,甬金衢上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多式联运的拼图正在一块块补齐。衢江港区的发展定位,也从最初宁波舟山港的喂给港,逐步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枢纽港。
江上货流如织,岸上雄心涌动。衢江区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还通过了《衢江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重点项目清单》,描绘出“一核六区”的衢江临港产业园宏伟蓝图。以衢江港区为“一核”,联动衢江区数智装备产业园区、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千亩物流产业园区、临港保税区、海关监管作业区、应急物资储备区,形成“一核六区”格局,辐射带动新兴产业和项目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港区经济,推动两业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岸上的改变,已经在发生。今年以来,衢江区积极开展“跨境联动”拓市行动,精心组织5家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抢订单、稳份额。今年1—7月,衢江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9.95亿元,增速高达49.21%。随着衢江港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验收获得运营资质,不仅标志着衢州港从“内河港”向“口岸港”的质变,更意味着对外贸易渠道更通畅,跨境生意更好做。
从“四省边际”迈向“通江达海”,从交通枢纽升级为服务枢纽,从传统产业转型至现代业态,从“规模增长”转向“品质提升”,把握现代服务业新机遇,让衢江区的发展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面向未来的钥匙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衢江区加快布局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考量。衢江区必须把服务业作为衢江拼经济、争发展的重要抓手,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让服务业真正成为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衢江区《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决定》的发布,明确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要顺政策之势,锚定区域发展新定位。加快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服务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衢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既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答题”,更是依托四省边际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服务枢纽、提升城市辐射力的“主动仗”。
要破产业之局,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面对传统产业升级压力,现代服务业是衢江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通过推动科创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制造+服务”“农业+服务”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多式联运枢纽港,串联物流、商贸、数字服务等业态,把“公铁水空”的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短剧全产业链,促进短剧流量有效转化为实体经济收益,培育新的增长极。
要惠民生之需,夯实共同富裕新根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是“以服务提质促民生升级”:一方面,文旅体融合、社区便民服务等业态的拓展,能直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楼宇经济、科创平台等载体的建设,可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衢江区有更具体的目标,就是到2027年要重点打造六大标志性成果:四省边际最大内河枢纽港、浙西楼宇经济集群新标杆、区域品质消费高地、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短剧产业基地、四省边际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四省边际服务业营商环境最优区。
其中,打造四省边际服务业营商环境最优区聚焦“打造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四省边际服务业标杆”,打响“企呼我应”服务品牌,建成四省边际港区服务综合体,创新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短剧服务一件事”成为衢江特色亮点;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改革突破,形成具有衢江辨识度的“联席聚力·优化服务”硬核成果。
目标已定,任务已明,关键在落实。衢江区提出六聚焦和实施六个行动:聚焦打造现代物流新高地,实施枢纽港聚能提升行动;聚焦加快城市产业新跃升,实施楼宇经济集聚提能行动;聚焦发展商贸新业态,实施县域商业焕新提档行动;聚焦布局视听产业新赛道,实施短剧发展提速行动;聚焦推动多元融合新实践,实施文旅体产业提质行动;聚焦破解企业发展新诉求,实施服务赋能提效行动。同时,还要强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保障举措。
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衢江区坚持市区一体、主动融入,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提升现代服务业结构层次和辐射能级,促进服务业各业态之间融合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衢江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标识。
来源丨浙江日报
编辑丨黄成鹤
一审丨余慧仙
二审丨舒勤
三审丨徐芳
期待你的
+
来源:衢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