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抓落实中缺乏主动性和行动力,“有待”一词成为他们总结汇报中的“高频词”:调研深度“有待加强”、工作作风“有待改进”、落实力度“有待提升”……看似谦虚表态,实则含糊其词;看似直面问题,实则拖延应付。这种“万能待办式”的工作作风,让“有
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抓落实中缺乏主动性和行动力,“有待”一词成为他们总结汇报中的“高频词”:调研深度“有待加强”、工作作风“有待改进”、落实力度“有待提升”……看似谦虚表态,实则含糊其词;看似直面问题,实则拖延应付。这种“万能待办式”的工作作风,让“有待”成了“久待”甚至“空待”,群众得到了承诺,却听不到落地的回响、等不来实效。
这些“有待”事项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模糊性,以“进一步”等虚词代替具体标准;二是重复性,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出现在落实整改的清单上;三是空转性,只见表态不见行动。“有待”不是党员干部抓落实不力的借口和托辞。群众最反感的不是工作中的不足,而是知而不干、敷衍漂浮的态度。这种“语言套路”,不仅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更消解群众信任,破坏党的形象。
事实上,很多被冠以“有待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群众最揪心的急难愁盼,是事关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直接检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不能用“有待”给自己“找台阶”,而要以“限期办”向群众“交硬账”。拿出马上就办的劲头,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把“有待”变成“有为”,让落实掷地有声。(人民日报)
(策划:李永 执行策划:谭燕 视频:李麦格 设计:史伟)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