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势汹汹!医生:秋季最好不要做这3件事,以免身体不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1:0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3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48岁的李先生最近突然高烧、咳嗽、全身酸痛,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太在意。直到三天后症状加重,被诊断为甲型流感

医生说还好就诊不算晚,否则可能引发肺炎甚至心肌炎。李先生一脸困惑:秋天凉快了,不是流感淡季吗?怎么会突然中招?

医生解释,秋季正是甲流高发的“前哨站”,尤其是这三件事,很多人天天在做,却不知已经悄悄把病毒“请”回了家。

很多人以为,流感只有在冬天才猖狂。其实不然,甲型流感病毒在我国的活动高峰,往往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之间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2023年秋冬交替之际,南方多个省份的甲流检出率曾一度超过30%。秋天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通风减少,正好为病毒传播创造了“黄金”机会。

尤其是办公室、商场、学校这些空间密闭、人流密集的地方,病毒一旦传播,比你想象的还要快。

1.早晚锻炼穿太少

很多人坚持早起跑步、晚上散步,确实是好习惯。但秋天早晚温差大,如果穿着依旧像夏天一样清凉,很容易导致身体受凉,免疫力下降。

医生提醒,流感病毒并不是“寒冷”本身带来的,但当你身体受冷、抵抗力变差时,就更容易被病毒“趁虚而入”。

所以,秋季锻炼要记得“春捂秋冻有底线”——不是冻给病毒看,适度保暖才是关键。

2. 空调还在吹,窗户却不打开

很多办公室和家庭,秋天依旧开着空调,但窗户却紧闭,担心“凉气跑了”。

问题是,封闭环境+循环空气,正是流感病毒的“温床”。病毒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怕冷怕热”,它最怕的是通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曾指出,保持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减少传播。

哪怕天气渐凉,也建议早晚各开窗一次,哪怕几分钟,也比闷着强。

3. 感冒了还硬扛,不及时就医

很多人觉得发烧、咳嗽是“小感冒”,能抗过去就是“免疫力强”。

但甲流和普通感冒不同,它的潜伏期短、发展快,高热、全身酸痛、咳嗽剧烈是它的典型“三件套”。

如果发热超过38.5℃、持续超过48小时不退,就应及时就医。甲流病毒感染早期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效果最好,越早治疗越有效

拖着不去医院,不是“扛过去了”,而是可能扛出肺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

你也许听说,有人得了甲流,三四天就恢复了。但这并不代表甲流“就是个小病”。

尤其是以下这些人群,一旦感染甲流,可能会发展成重症:

·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容易并发肺炎;

· 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体温调节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感染后恢复慢;

· 孕妇:感染甲流后并发症风险更高。

国家卫健委曾明确指出:高风险人群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并在流行季节加强防护。

医生强调,预防甲流,靠的不是“吃抗病毒药”或“靠扛”,而是科学的日常防护。

1.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办法

流感疫苗不是“万能保护伞”,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率和住院率。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每年9月至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尽早接种。

2. 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公共场合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护方式。

尤其是秋季开学,孩子接触人多,家长要特别注意学校与家庭的“防疫衔接”。

3.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熬夜

熬夜会让免疫系统“掉链子”。保持每天7小时以上睡眠、适度运动、营养均衡,比吃多少保健品都管用。

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但在享受凉爽与丰收的同时,也别忘了病毒已悄然登陆

甲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轻敌”。医生提醒的这3件事,很多人天天做,却不知道已在给病毒“开绿灯”。

保护自己,从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多通风、早睡觉、别硬扛,让病毒无机可乘。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全国流感监测周报》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秋冬季节流感防控建议》.2022年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静淑聊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