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0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前几天,45岁的陈女士来医院复查,刚坐下,医生就皱起了眉头。“子宫内膜增生还是没有控制住,已经有癌前病变了。”
陈女士听完差点瘫坐在椅子上。一年前,她因为月经异常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可她觉得没啥大问题,拖着拖着,竟然一步步走到了癌变边缘。
这种经历,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人以为炎症只是小问题,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实际上,有些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一年左右就会发展成癌症。
炎症是身体的“求救信号”,但并非所有炎症都能自愈。尤其是长期、反复、迁延不愈的慢性炎症,更容易诱发癌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最新临床指南,下列三种常见炎症,若不控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
1.胃炎:从慢性胃炎到胃癌,只需“一步之遥”
很多人对胃炎掉以轻心,吃点药、喝点粥就不管了。但临床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高危前期病变。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长期存在的慢性胃炎,会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最后走向癌变。
更可怕的是,这种转变常常“悄无声息”。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发现,往往已经到了胃癌早期甚至中期。
医生建议:一旦确诊为慢性胃炎,特别是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积极根除菌体,定期胃镜随访,不要拖延或自行停药。
2.宫颈炎:HPV阴影下的“沉默杀手”
“宫颈炎不是很常见吗?最多就是白带多点。”很多女性都这样想,但事实并不简单。**宫颈炎如果反复发作,尤其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癌变风险极高。根据国家卫健委宫颈癌筛查指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超过1年,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宫颈癌早期往往“无声无息”,等发现问题时,已经发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II或III),甚至是早期宫颈癌。
医生提醒:每年进行一次宫颈TCT联合HPV筛查,尤其是有性经验的女性。发现宫颈炎要积极治疗,切勿敷衍应付。
3.肝炎: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第一推手”
在我国,肝癌80%以上与病毒性肝炎有关,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典型。医院肝病中心指出,慢性乙肝患者如未规范治疗,10-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极高。病毒持续在肝细胞中复制,会不断引起肝组织炎症,久而久之,肝细胞坏死、再生,形成恶性变。
尤其是那些表面抗原阳性但不重视随访的“隐性乙肝携带者”,往往在体检中才被发现肝功能异常,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医生建议:乙肝患者应每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定期做B超监测肝脏状态,积极抗病毒治疗,绝不能“拖着不管”。
虽然癌变听起来可怕,但并不是毫无预兆。大多数癌前病变或炎症恶化前,身体会发出一些“暗号”。掌握以下3个常见信号,可能帮你提前发现问题:
1. 症状反复、迁延不愈
比如胃痛反复发作、白带异常持续存在、肝功能反复异常等,说明炎症未愈或已加重,应及时复诊。
2. 局部组织结构改变
如胃镜下发现胃黏膜“肠化生”、宫颈细胞检查出现“高级别病变”、B超发现肝脏结节等,都是癌变前的危险信号。
3. 检查指标异常
包括肿瘤标志物升高、HPV持续阳性、幽门螺杆菌复发等,都提示炎症控制不佳,需引起高度重视。
炎症发展成癌症,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但很多人恰恰败在“拖”字上。医生强调:一旦确诊为高风险炎症,不要“等一等、再看看”,而要按照医生建议规范随访与治疗。
同时,日常要养成以下健康习惯,降低癌变风险:
饮食清淡,少吃高盐、腌制、油炸食品,保护胃肠道;
避免不洁性行为,预防HPV感染;
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物品,避免肝炎病毒传播;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或慢性病史者。
比发现癌症更重要的,是在它还没到来之前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炎症不可怕,怕的是忽视。胃炎、宫颈炎、肝炎,这些常见的“小病”,如果不当回事,可能就是癌症的“前传”。听医生一句劝:炎症不是拖出来的,是治出来的。别等身体发出“最后通牒”,才后悔当初没早点管。
[1] 国家卫健委《2022年中国宫颈癌筛查指南》
[2] 中华医学会《胃癌早诊早治指南》2023版
[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病科健康科普栏目,2024年3月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精灵天使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