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香重返花果山|一江碧水向东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0:52 1

摘要:连日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长安村,重庆桃乡醉谷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谢华的电话简直成了热线。而从他嘴里最常蹦出来的词,就是“不好意思”——

重庆市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邬姜 高晓燕

“确实卖完了!明年!明年我们产量还要增加,一定提前给大家说,真的不好意思!”

……

连日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长安村,重庆桃乡醉谷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谢华的电话简直成了热线。而从他嘴里最常蹦出来的词,就是“不好意思”——

合作社8000多棵鹰嘴桃树迎来首个丰年,加上前几个月出品的早熟品种,共计2.5万公斤桃子被一抢而空,入股村民增收近30万元。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长安村花果山的桃子累计卖出5.5万公斤,不少村民为此感慨万分:三代人,数十年光阴,终于让这一缕百年桃香重回花果山。

繁盛与沉寂

长安村位于西彭镇西部,2002年由原长安村和花果山村合并而成,面积5.17平方公里,长江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环抱村庄。源自南宋时期的摩崖造像,静静诉说着回响千年的文脉和乡愁。

“花果山这个名字,还是在我出生那些年取的呢!小时候,我每天都在山上跑,桃子、李子、橘子,香得很呐!”63岁的村民曹光志,一辈子住在长安村,见证了村里数十年的变迁。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山还没有名字。得益于江水滋养,土壤湿润肥沃,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果树的传统,山上1500多亩桃子、李子、杏子、枇杷、柑橘等果树四季飘香。

1958年,这里被定为全市水果种植典型并加以扶持。从那以后,国营果品公司的货轮频繁靠岸收购水果,销往全市、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水果出了名,客人自然就多了。尤其是夏天,长安村特有的百花香桃,粉嫩饱满,清香扑鼻,口口香甜,宾客纷纷赞叹:“这不就是齐天大圣最爱的‘花果山’吗?”

“花果山”之名由此产生,长安村也更名为花果山村。

“那时候家家种果树,虽然管理不如现在科学,但凭借先天条件,水果产量喜人,大伙儿收入持续增长,长安村越来越有名。”曹光志回忆道。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花果山会一度荒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市场和政策导向影响,柑橘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花果山的水果种类越来越单一。2000年前后,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果园渐渐无人打理。外地水果凭借更好品种、更多渠道抢占市场,长安村水果日渐式微,连有百年历史的百花香桃也黯然失色。曾经热闹非凡的果园逐渐沉寂,果农收入大幅减少,村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花果山,就这样成了杂草遍野的荒山。往日繁华,如一场大梦,只留在村民的记忆里。

坚守与希望

转机,源于不甘与信念。

面对荒山,长安村人心底总埋着一份不舍,一批“开荒人”重新开始在花果山播种希望。

2011年,时任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李元台下定决心,要带着乡亲们重振花果山,找回那份丢失的桃香。

“百花香桃是长安村的宝贝,现在没有了,我们就种回来!”他自筹资金创办重庆勇长奇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流转100多亩土地,带头种植1600多棵桃树,辗转各地考察学习,反复试验种植技术。

随着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南临长江的长安村,肩负起守护江岸生态的使命,花果山的未来也更加清晰。

2017年,花果山新桃树首次挂果就采摘了1500多公斤。村民们信心倍增,纷纷自主学习种植技术。到2019年,百花香桃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年产1.5万公斤,参与农户超过300户,香桃价格也从最开始的每500克几角钱涨到了20多元。

李元台和村民的“开荒”试水,使花果山的蜕变迈出关键一步。

2021年,九龙坡区正式启动打造“长江花果山·四季花果乡”农旅综合体项目,以“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将荒山变成智慧鲜果示范园区,分层种植多品类水果。同时,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稳定,为长江沿线增添绿色屏障。

同年9月,村里牵头组建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重庆桃乡醉谷农业股份合作社。长安村自此迈上产业发展快车道,向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阔步而行。

新生与未来

花果山的“新征程”,打的就是“生态牌”。

区农业农村委启动花果山产业提档升级项目,引入智慧果园系统,为果园配套水肥一体化浇灌设备,实现生态种植与科技管护的结合。这不仅让农药用量减少30%、人力成本降低60%,果园抗旱防涝能力明显增强,更显著提升了沿岸水土保持能力。

2024年,51岁的谢华成为重庆桃乡醉谷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让他惊喜的是,智慧果园系统将水分精准地输送到桃树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浪费,加上持续改良的土壤结构、科学施肥管理等,桃园出桃的品质有了保障。

花果山上,桃香回来了。

桃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备受市场追捧的就有百花香桃、富丽桃皇、红金刚、鹰嘴桃等品种,成熟期可从每年4月持续到8月。其中,鹰嘴桃经过3年“调试”,今年迎来首个丰年,“爆卖”1万公斤。除了桃子,合作社种植的柑橘、李子等水果也备受欢迎,真正实现四季有花果,全年有欢乐。

花果山上,年轻人多了。

随着水果产业越做越好,乡村生活越来越方便,直播、短视频等“新农活”广泛兴起,花果山上的年轻人慢慢多了起来。“今年好几个娃娃都回来帮忙,有的要回来创业,还有的当上村干部,村头老辈们高兴得很。”曹光志感慨道。

今年8月22日,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为长安村开设了助农销售公益直播专场。年轻媒体人用自己的方式,带着网友沉浸式体验采摘,直播订单500件,销量2500多公斤。

如今的长安村,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小汽车开进农家,果农细心照看着每一棵果树,返乡的青年在果园认真拍着小视频。

望着村里的这番新景象,谢华不禁心潮澎湃,他提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合作社今年的“成绩单”:“入社土地725亩,农户166户465人,分红29万元……”

未来的花果山,还会写出怎样“以桃为媒”的新故事?

谢华说,他不确定,但也不迷茫:今年秋天卖橘子,再申报绿色食品标志;明年几个桃子品种会更成熟,得提前铺渠道。另外,要严控品质、做好保鲜,还要把“直播+采摘”做得更扎实——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