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没堵看腿脚就知?提醒:下肢出现4种变化,该去检查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0:55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6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5岁的张大爷最近总觉得走几步路就腿酸脚麻,坐下歇会儿又好了。他以为是年纪大了“筋骨退化”,可没过多久,一次爬楼梯时突然摔倒,送医后才发现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就是血管严重堵了。

医生说得很直接:腿脚的异常,其实是血管在“报警”

很多人以为血管堵了都是胸痛、头晕,其实腿可能是最早发出信号的地方。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下肢出现以下4种变化,最好尽早就医检查。

不少中老年人走路走不远,总觉得小腿发酸、疼痛,一歇就缓过来,以为是“年纪大了走不动”。

其实,这很可能是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典型的早期信号。

这是因为动脉血管逐渐变窄,导致腿部肌肉供血不足,走路时耗氧量增加,便会引起酸痛。一旦休息,肌肉耗氧减少,症状就会缓解。

这种“走几步歇一歇”的情况,绝不是简单的衰老,而是血管在提示你:该疏通了!

天气不冷,脚却发凉,这是很多血管病患者的共同体验。

特别是夜间,脚冷得难以入睡,甚至要用热水泡脚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动脉狭窄,血液无法正常流到脚部,导致末梢供血不足。

正常情况下,脚掌的温度应该和手差不多。如果经常一边脚凉、一边正常,很可能是单侧动脉堵塞了,建议尽快做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有些老人脚趾突然变黑,或者小小的伤口迟迟不愈合,还开始渗液、发臭,这时候就不是单纯的血管堵塞了,而是已经发展为缺血性坏疽

这是动脉严重闭塞,导致组织坏死的结果,处理不及时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医生提醒:如果脚上出现颜色变深、伤口难愈或没感觉等情况,要尽早到血管外科老年病科就诊。在坏疽形成前介入治疗,仍有可能保住肢体。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细节:腿毛突然脱落,皮肤变得光滑、发亮,这其实是血管老化的外在表现。

血液供应不足会导致毛囊营养不良,从而出现腿毛稀疏甚至脱落。而皮肤发亮,是因为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变薄。

一旦出现这种变化,说明下肢血管供血已经出现明显障碍,属于中晚期表现,需尽快干预。

据《中国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指南》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

造成血管堵塞的主要元凶包括:

· 长期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速动脉硬化。

· 糖尿病: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栓形成。

· 高血压、高血脂:血管长期处于高压、高脂环境中,容易形成斑块。

· 久坐不动:腿部血液循环差,增加堵塞风险。

很多人等到腿脚出状况才去检查,这时候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早期筛查主要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

· 踝肱指数(ABI):是判断下肢供血是否正常的快速手段,数值

· 下肢动脉彩超:无创检查血流速度与通畅程度。

· CTA或MRA:用于判断血管堵塞范围及程度,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这些检查在多数三甲医院都能完成,价格不高,却能及早发现无症状的血管病变

血管病最怕拖,尤其是下肢堵塞,如果早期干预,大多可以避免严重后果。医生建议:

· 戒烟限酒:烟酒是动脉硬化的催化剂。

· 控制三高: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 坚持运动:散步、骑车、游泳都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 定期体检:尤其是5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患糖尿病的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踝肱指数。

别等到腿疼、脚麻、走不动了,才后悔没早点查查血管。

结语

血管堵不堵,不只是心脑的问题。腿脚的变化,其实早就写满了血管的“求救信号”。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症状,别犹豫,尽快就医检查,血管通了,走路才轻松,生活才有底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中国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指南(2020年版)》. 中华外科杂志, 2021.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