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亚运故事 | 从镜头里的瞬间到城市中的传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0:48 1

摘要:时光流转,记忆永恒。两年前的杭州亚运会,是运动健儿展示实力的舞台,也是你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请你一起打开记忆的盒子,重温亚运。

潮新闻客户端 王子健

时光流转,记忆永恒。两年前的杭州亚运会,是运动健儿展示实力的舞台,也是你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请你一起打开记忆的盒子,重温亚运。

杭州亚运品牌促进会和潮新闻联合推出“迎亚运两周年・我的亚运故事”征文活动,诚邀广大网友分享自己的亚运故事,无论你是当时亲临现场感受热烈氛围的观众,或是参与赛事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还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欢迎你来分享你的独特亚运记忆。

作为一名从黑龙江远赴杭州打拼的东北人,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一场国际赛事结下如此深厚的联结。2022 年,当杭州亚运会筹备工作迈入关键阶段,官方发起的“亚运随手拍”活动宛如一束光,为我照亮了参与这场盛会的独特路径——以镜头定格亚运点滴,用行动传递杭州温度。

最初留意到“亚运随手拍”活动,是在杭州亚运官方公众号上。那句“晒晒你眼中的亚运”,瞬间点燃了我的热情。身为普通市民,我没有专业摄影设备,唯有一部随身携带的手机,但我始终坚信,真诚的观察远比精良的器材更能打动人心。从那以后,我的闲暇时光有了全新方向:清晨到亚运场馆周边晨跑时,我会拍下工人师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安全帽上的反光条在朝阳下闪烁,恰似为亚运编织的金色纽带;周末漫步钱江新城时,我会定格街头巷尾的亚运元素——便利店门口悬挂的“琮琮”、“宸宸”、“莲莲”玩偶、公交站台上印着“心心相融,@未来”口号的海报,甚至是公园里小朋友手中紧握的亚运主题气球。

为了让作品更具温度,我时常与身边志同道合的同事交流探讨。记得有一次在奥体中心附近,我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亚运标语,墨迹晕染间满是对盛会的热切期盼。我上前与老人攀谈,得知他是附近社区的退休教师,每天都会来这里义务创作亚运主题作品,希望为亚运增添一抹文化气息。那天,我想像他一样,打造一幅独具个人特色的亚运宣传创意作品,于是暂且放下技术考量,将重心放在创意构思上。此前,我曾参与公众号留言活动,凭借高点赞量获得排名第一的成绩,收到了一份特别奖品——火炬主题彩绘飞机模型。模型机身上印着杭州亚运会火炬 “薪火”的图案,精致的设计让我爱不释手。我尝试将这架亚运彩绘模型与临平亚运场馆相结合进行创作,这一尝试也让我首次入围“亚运随手拍”奖项。收到通知时,我刚加班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公众号公示的获奖信息,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灯火都变得格外温暖——原来普通人的一点点努力,也能成为亚运筹备中的一抹亮色。

转眼到了春节,我带着这架飞机模型回到黑龙江老家。年夜饭过后,我召集家人围坐在一起,拿出模型和手机里的获奖作品,分享我在杭州参与亚运的经历。我给他们讲场馆建设获得鲁班奖的故事,讲街头巷尾的亚运氛围,讲我拍摄时遇到的那些温暖瞬间。看着家人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用东北传统的剪纸技艺,创作一幅亚运吉祥物作品。

说做就做,我找出家里的红纸与剪刀,凭着记忆中“宸宸”的形象一点点裁剪。虽然许久未剪过纸,手法有些生疏,但当那个头顶钱江潮、面带笑容的吉祥物形象逐渐成型时,全家人都围了过来。我向他们介绍,“宸宸”的设计灵感源自京杭大运河,它代表着杭州的历史底蕴与活力生机,就像这座城市,既有千年文脉的厚重,又有拥抱未来的热情。那天晚上,亲戚们纷纷拿着“宸宸” 剪纸拍照,弟弟妹妹还缠着我多讲讲杭州的故事——从西湖的断桥残雪到灵隐寺的古刹钟声,从南宋御街的烟火气息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看着家乡人对杭州和亚运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我不仅是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更是在搭建一座连接南北的桥梁,让更多人读懂杭州的美、领悟亚运的魂。

亚运会落幕之后,我与杭州文化的联结并未中断。我开始计划打卡杭州的博物馆,用脚步探寻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先后走进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100多家博物馆。在良渚博物院,我为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而震撼;在南宋官窑博物馆,我为古人的匠心独运而惊叹;在西湖博物馆,我读懂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诗意。而杭州亚运博物馆,更成了我常去的地方。每次走进这里,看到展区里陈列的火炬、奖牌、运动员服装,听着讲解员讲述赛事背后的故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第一次到访时,我心中满是参与盛会的自豪;后来再去,我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更好地传递亚运精神与杭州文化。有时遇到外地游客,我还会主动充当“临时讲解员”,分享我所知的亚运故事与杭州历史。看着他们认真倾听的模样,我愈发坚定了继续做文化传播者的决心。

从偶然参与 “亚运随手拍”,到主动传承杭州文化,这段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风景与建筑,更在于它能让每个普通人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作为一名东北人,我庆幸自己能在杭州与亚运相遇,也自豪能为这座勇敢且充满机遇的城市发光发热。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热爱,用更多元的方式讲述杭州故事,让更多人爱上这座既有千年底蕴、又具时代活力的城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