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此同时,“沈阳太二酸菜鱼门店全部关闭”的消息也被证明属实,而其上半年财报显示,太二门店净减少68家,收入下滑13.3%,同店销售额大跌19%。
文 | 职业餐饮网 小鱼
继西贝之后,“酸菜鱼一哥”——太二也卷入了预制菜风波。
近日,太二一门店因 “点单 7 分钟即上齐酸菜鱼等三道菜” 的极速出餐,引发外界对其 “是否使用预制菜” 的质疑。
与此同时,“沈阳太二酸菜鱼门店全部关闭”的消息也被证明属实,而其上半年财报显示,太二门店净减少68家,收入下滑13.3%,同店销售额大跌19%。
这都在指向一个事实:这个曾创下翻台率近5次、排队两小时的“顶流品牌”,正站在增长停滞的十字路口。
十年,是一个品牌绕不开的生命周期节点。如今,时钟也为太二敲响,真正的考验已经开始……
这不仅关乎太二的命运,也是所有渴望穿越周期的餐饮品牌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半年关了68家店,“酸菜鱼一哥”增长神话不再
2015年,凭借“酸菜比鱼好吃”的口号,太二酸菜鱼迅速走红,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流量密码”。
即便设立了“超过4人不接待、不拼桌、不做外卖”等严格规则,也依然没有阻挡消费者的热情。巅峰时期,其翻台率高达4.9次/天,与同期海底捞持平,被业内誉为“单品爆款神话”。
然而,随着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环境变化,太二的增长逐渐放缓。
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2年,其翻台率从4.8逐步降至2.6,显示出到店客流的显著收缩(疫情有一定影响)。
尽管近两年翻台率曾有一定回升,但仍远未恢复至历史高位。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太二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3.8进一步下降至3.1,疲软态势仍在延续。
更严峻的是,太二正经历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门店收缩。2025年上半年,沈阳市场门店全部关闭,杭州、大连等城市也出现大量撤店,半年净减少68家。
与此同时,其核心经营指标持续承压。上半年太二营收为19.49亿元,同比下滑13.3%,这一跌幅超过九毛九集团整体水平;同店销售额也大幅下滑19%。
褪去“高冷”外衣,转战“鲜活”赛道,太二开启战略大转移
当增长神话褪色、业绩预警频传,太二这家曾以 “不改规则” 为傲的品牌,终于在第十个年头放下了身段,开启了一场从内到外的 “爆改”。
太二不仅取消 “四人以上不接待” 的限制,还通过扩充产品线、降价、开放加盟和加码外卖等多重举措积极探寻增长。但上述动作更多只是战术层面的微调,并未带来明显的业绩改善。
真正的转型节点出现在今年3月,太二启动了自品牌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焕新,推出 “太二鲜活” 门店新模型,并于第二季度起向全国加速推广。
截至目前,已完成 68 家门店升级,预计至年底将拓展至 150 家,并计划于 2026 年完成全部门店调改。
本次升级中,太二一举更换已沿用十年的 slogan,将品牌定位从 “酸菜比鱼好吃” 彻底转向 “够鲜活,才太二”,并系统性推进多项落地举措:
在空间呈现上,店内增设鲜活食材展示区,采用全明档厨房,强化 “看得见的新鲜”;
产品结构上打破原有 “酸菜鱼” 单一爆款架构,拓展出 “活鱼、鲜鸡、鲜美牛肉” 三大鲜活系列,配套更丰富的热菜组合,并做出鲜活承诺;
整体环境也升级为原木新中式风格,提升舒适性与聚餐氛围,适配家庭及多人轻正餐场景。(具体详见:太二转型为“鲜活”炒菜馆!主推三大招牌菜,要放弃单品战略了?)
目前,这一系列变革在初期已收获部分市场积极反馈。战略调整亦在经营数据上初现成效。
据最新财报,太二客单价已从 71 元回升至 73 元,同店销售跌幅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逐月收窄。尽管完全逆转业绩仍需时间,但此举已被业界视为太二重回品质轨道、重构品牌差异化的关键一步。
在 “反预制菜” 成为主流情绪的背景下,押注 “鲜活” 现做,或许也是应对信任危机,重建壁垒的破局之道。
难逃“周期”魔咒,太二的“重生之战”才刚刚打响……
“每一个品类,都是周期的孩子。”
太二的门店收缩与增长放缓,也正是餐饮赛道周期轮转下,一个再典型不过的缩影。
1、品类周期:一年净关店3331家,“酸菜鱼”赛道红利见顶
每个餐饮品类都存在明显的生命周期,酸菜鱼亦不例外。从爆发、增长到趋于稳定,该赛道已彻底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5日,全国酸菜鱼门店总数约2.58万家,近一年新开7256家,但净增长为-3331家,收缩态势持续加剧。
这一品类的困境源于两大核心痛点:其一,生命周期短。与烤鱼、牛蛙等品类类似,酸菜鱼也经历了迅速兴起又快速退热的周期轨迹;
其二,口味创新有限,同质化严重。由于口味架构相对固定,品牌在产品、场景和服务上难以实现有效差异化,最终加速红利消退。
而随着品类红利逐渐消失,酸菜鱼赛道已从最初的“蓝海扩张”全面转入“红海厮杀”,存量市场竞争正变得愈发激烈。
2、模式周期:大单品策略失效, “手头紧”的顾客爱上了“丰富多样”
大单品策略曾凭借其易复制、强认知、供应链集约等优势,在餐饮行业迅速风靡,催生了包括太二在内的一批聚焦型品牌。
然而,大单品的“聚焦”特质,也天然划定了它的客群边界——往往只能吸引特定需求的消费者。若赛道本身容量有限,或消费人群过于细分,品牌很快会触达流量天花板。
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消费者追求高效与便捷,大单品模式凭借其“快决策、易复制”的特点成功抓住了市场红利。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消费者变得更为理性,既追求品质,也要求多样,同时不愿多花钱。
在这一背景下,酸菜鱼这一以大单品为生的模式即便再有名,也不过是川菜、江湖菜中的一道菜,它可以延伸的空间有限,当消费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最容易遭遇冲击,以往依靠单一爆款“打天下”的策略正逐渐失效。
3、品牌周期:消费环境剧变,网红品牌的寿命越来越短
当前,餐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网红品牌的寿命越来越短了。
传统餐饮品牌生命周期通常经历10-15年,而如今的网红餐饮从爆红到衰落,周期已缩短至3-5年甚至更短。
这一剧烈变化背后,主要有三重推动因素:首先,信息传播速率加快,一个新品牌可凭借爆款产品或新奇体验迅速引爆流量。然而一旦出现更新鲜的概念,用户注意力便即刻转移,"速生速朽"成为常态。
其次,同质化围剿。当一个品类成功后,跟风者迅速涌入,蓝海秒变红海。产品、场景、营销严重趋同,不仅稀释品牌辨识度,也加速整个品类生命周期的衰退。
再次,宏观经济周期转变带来根本性冲击。随着经济从上行进入下行阶段,消费者购买力普遍下滑,价格敏感度不断提升,降价已经失效,这倒逼品牌不得不进行模式调整。
太二已走过十年,而这十年恰是消费环境发生根本变革的阶段。它原有的增长路径与品牌战略,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职业餐饮网小结:
太二的困境,也是整个餐饮业周期波动中的共同挑战。
从品类红利消退到大单品模式触顶,再到消费理性化,曾凭借聚焦策略崛起的品牌,正面临深刻重构。
十年之际,太二转向“鲜活”,不仅是品牌焕新,更是对增长模式的反思。毕竟,没有品牌能永远立于顶峰,唯有勇于重塑、回归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赢得未来。
太二的转型,才刚刚开始。
来源:职业餐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