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很多人穿透信息的重重迷雾,想要返璞归真的时候,总能发现,那个“真”就包含了阳明心学。
时代越浮躁,王阳明越红。
为什么?
这个老头究竟有什么魔力,能牢牢抓住见多识广的现代人的心?
一切的答案,就在王阳明的核心思想里。
当很多人穿透信息的重重迷雾,想要返璞归真的时候,总能发现,那个“真”就包含了阳明心学。
50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一个不容辩驳的真相:
那些真正读懂王阳明、推崇王阳明、将王阳明的思想当做行动指南的人,早就成就了一番天地!
曾国藩
有一个笨小孩,出生在大清年代。不怕那太阳晒,努力把书背。
结果发现根本背不会。
这个笨小孩,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在读书上,颇有些“壮举”。
如,背《岳阳楼记》气晕小偷。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未知真假。
如,考了七年才中了秀才。是真的。
第六次考秀才时,写的文章还被监考老师判定为“0分作文”,贴在墙上公开处刑,供大家“不学习”。
但是,他也创造了一些奇迹。
凭借着自己的“笨办法”,曾国藩成功开窍,搭上了考试的小火箭,中完秀才中举人,中了进士点翰林。
速度之快,震惊了整个湖南。
来到北京,进了翰林院,当上公务员的曾国藩,本来以为到了成功的终点,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而他的面前,还有很多座大山阻挡着他。
尤其是他性格上的缺陷。
跟别人吵架,“肆口谩骂”,疯狂问候人家的父母。
不过,曾国藩还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他做完这些事会写日记骂自己。
曾国藩非常痛恨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
幸好他在翰林院的工作帮了他,在翰林院,他的工作是继续读书。
不过他读的不再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八股版)”,而是大量真正有思想的书。
曾国藩是到了翰林院,才真正入了读书的门。
他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受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曾国藩立下“内圣外王”的志向。
曾国藩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知行合一”,每天写日记,不停地修正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才彻底改掉了自己身上的种种缺点,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代表作——
建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成为梁启超口中的“半圣”。
稻盛和夫
没有阳明心学,就没有明治维新。
这句话很夸张。但夸张的背后,却道出一个真相:在日本,阳明心学很重要。
稻盛和夫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位阳明心学的优秀毕业生,在自己大学毕业时,却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
经济萧条,就业困难,好不容易托关系进了一个公司,结果发现公司快不行了。
是选择躺平抱怨生活,还是选择咒骂生活缓解压力?
稻盛和夫偶然间拿起了王阳明的书,读到了这句话:“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稻盛和夫选择把自己的心静下来,听懂自己的心声,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
这种顿悟,解决了他职业上的困顿。
稻盛和夫后来在自传中不无后怕地写道:
有段时间我也曾苦恼不已,抱怨自己简直是倒霉透顶。想来,我那时如果走错一步,或许就会误入歧途的。
后来,稻盛和夫更是在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企业管理理念,成功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王阳明的思想,就这样影响着一代代人,托举着那些能够读懂他的人,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强者、先行者、拯救者。
不难发现,那些能够真正读懂王阳明思想的人,都完成了两件事:
成为了更强的自己,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要怎样才能精通王阳明的思想?要如何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
其中,需要解决的最大一个问题是——
阳明心学的学习门槛。
跟一个500年前的老头进行思想的碰撞,听起来浪漫,真撞起来分分钟给你撞晕,让你陷入呼呼大睡的后遗症中。
拿阳明心学中的“内求内省”举例来说。
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懂这句话的人,自然知道“内求内省”,对个人的幸福和成长有多么重要。
不懂的人,不仅不理解这句话,甚至有点被唤醒了睡眠。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引路人”。
著名历史文化作家度阴山对这句话做过解读:
“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先叩问本心:‘我的良知如何指引’?”
一句话,就将王阳明的“内求”思想准确地翻译出来了。
这就是“引路人”的重要性。
选个懂行的人跟随,可以降低入门难度。
你可以选择市面上你能信任的良师,也可以直接选择:
著名历史作家度阴山老师和他的新版《知行合一王阳明(青少版)》。
为什么选择度阴山老师?
因为他有成功经验,是公认的阳明学代言人之一。
他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图书 ,已经畅销600万册。
他带领无数人走上了践行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道路,为很多人的人生和发展找到了方向,让他们走向了成功。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用阳明心学突破人生困境,度阴山老师推出《知行合一王阳明(青少版)》,帮读者追溯到青少年时期的成长问题,适合青少年,更适合作为大众入门。
《知行合一王阳明(青少版)》跟市面上的众多解读王阳明的书籍相比,至少有以下优势:
1. 思想性和完整性
好的思想,可以滋养人的灵魂。
好的灵魂,是好的人生的基石。
王阳明所主张的思想和行为,是对人性底色的一种培养。
只要人的底色足够好,他的人生就坏不到哪里去。
能够读懂王阳明的人,在人性底色上,就跟别人不一样。
2. 对人思辨性思维的培养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最缺什么?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担心什么?
由于本书是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入门书籍,度阴山老师在创作的前期,一直在寻找当下的父母们的教育痛点,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读者。
经过仔细研判,度阴山老师谨慎选择了本书对读者的提升方向:思辨性思维。
很多父母有一种本能,为了不让孩子“学坏”,会主动帮孩子筛选他可以接受的信息。
时至今日,网络成为了洪水猛兽。
要如何决定孩子参与网络?成了父母们的一大难题。
一刀切?太武断,而且不好实现。
全放开?太危险。
找个度?不知道怎么找。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就是:培养思辨性思维。
当一个人拥有了思辨性思维,能够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时,这种担忧将不复存在。
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是本书的一个核心内容。
在算法为你个性化定制信息茧房的今天,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思辨性思维。
3. 阅读的趣味性
经常读书的人,一定面临过一个问题:
那些被别人奉为经典的书,自己怎么读都读不下去。
比如《百年孤独》。
成年人阅读都如此困难,更别说青少年了。
王阳明的思想,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
为了降低阅读难度,本书在制作的过程中,为读者充分创造出了友善的阅读环境:增加文字的趣味性、减字、加图。
首先,度阴山老师的文字,一向都是妙趣横生,金句频出,读起来像滑滑梯一样丝滑。
其次,原书远超百万字的篇幅,完全能劝退一个入门者了。精简后的20万字则刚刚好。
如果你每天读一篇,只需要55天就可以读完这本书。
最后,在排版上,更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排版形式,最大限度地创造了视觉吸引力,降低了阅读难度。
最后,回到王阳明说的那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那么什么时候最适合立志?
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