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品牌”背后的检察温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0:11 1

摘要:“蒙古语里,‘娜荷芽’是‘新芽’的意思,就像是草原上破土而出的嫩芽。”该院未检检察官微笑解释,“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未成年人案件,都是在守护‘娜荷芽’,让你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图①:2025年6月,东胜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访辖区校外培训机构,深入了解培训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图②:2025年3月,东胜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通过“守护娜荷芽远程课堂”进行普法宣传。

图③:东胜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快检实验室对市场上销售的粉条进行吊白块含量初步检测。

2023年6月,东胜区检察院针对燃气安全隐患问题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

“娜荷芽是什么意思?”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院检察开放日上,一名小学生指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心的展板好奇发问。

“蒙古语里,‘娜荷芽’是‘新芽’的意思,就像是草原上破土而出的嫩芽。”该院未检检察官微笑解释,“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未成年人案件,都是在守护‘娜荷芽’,让你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作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守护娜荷芽”是东胜区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该院检察长任婵介绍:“我们始终坚持‘品质兴院 品牌强院’的发展导向,将品牌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把高质效履职与司法为民贯穿始终,让检察品牌既有法治力度,又有民生温度。”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该院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将品牌建设与服务大局、提升质效、锻造队伍深度融合,在党建、民族团结、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领域打造出“四大品牌”。这些品牌如何诞生?又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走进东胜区检察院,探寻背后的故事。

党建是“魂”,把准检察事业发展脉

走进东胜区检察院党建之家,“崇法尚正 精严至极”八个红色大字庄重醒目。作为该院党建主品牌,这不仅是墙上的标语,更是从一个个案件中沉淀出的精神内核。

“党建不是空洞口号,必须落到办案实效上。”东胜区检察院机关党委负责人刘宇表示。近五年,该院年均办案量超2000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的“一站式”简案快办机制高效运转,2024年集中办理危险驾驶、故意伤害等轻罪案件564件645人,司法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崇法尚正’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诠释。”该院刑事检察部门主任刘海燕感慨。在“品牌专班+数据赋能”“线上远程会商+线下派驻检察官”等创新机制驱动下,技术与制度深度融合,持续赋能检察履职。

去年开展的“护网净网”专项行动中,刑事检察官团队依法提前介入“717缅北专案”等重大电信诈骗案以及“澳彩彩票”“6·6财神棋牌”网络赌博案,追赃挽损共计140余万元。针对二手房屋交易“黑中介”乱象,办案团队走访近20家银行及行政单位,深挖上千条贷款数据背后的犯罪线索。“较真碰硬”的团队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数据转化为监督“利器”,研发出“涉金融安全领域买卖、伪造离婚证法律监督模型”,查扣假印章、假证件5800余件,斩断跨省市制售假证产业链。

保护知识产权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辖区科技创新企业增多、知识产权司法需求上升,该院与公安、市场监管等单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强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协同保护,打通全链条保护“最后一公里”。近三年,该院办理侵犯企业知识产权案件13件,并在当地7家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定期“上门问诊”,帮助企业健全内控机制。

民事检察官团队同样“执拗”,聚焦民生关切,近三年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0件,为弱势群体撑腰: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监督案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多起支持起诉案件帮助当事人追索抚养费、农民工讨薪、退役军人维权,累计追回167.6万余元。

队伍建设是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该院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构建“五学联动”(即“党组示范引领学、支部研讨交流学、部门自觉主动学、检务督察督促学、创新方式宣传学”)学习机制,推行“点单式”培训和全员督察,打造政治建检、红色映检、业务兴检、文化润检四大课堂。近年来,该院组织各类培训200余次,外派学习超百人次,涌现出“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民事检察人才”“全区刑事执行检察业务能手”等业务骨干,为“崇法尚正 精严至极”的品牌理念注入坚实人才支撑。

石榴结籽,续写籽籽连心为民篇

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紧密相依的命运共同体特质,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求高度契合。东胜区检察院的“东检石榴红”工作品牌是服务民族团结大局的又一创新载体。

今年5月,该院借“民族政策宣传月”契机,在万利镇、罕台镇集市开展“守望相助绘就团结画卷”双语普法活动,讲解毁林毁草典型案例,提供针对性维权指引,现场解答群众法律疑问80余次,发放普法手册700余份。村民张大爷感慨:“以前听普法课觉得离自己很远,现在检察官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讲解,一听就明白。”除了线下普法,该院还积极发挥线上阵地作用,民族团结主题宣传片播放量近30万次,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力作。

检察工作与民族团结的融合,更体现在一件件具体案件和民生实事中。在一起刑事案件中,检察官发现不法中介伪造并售卖健康证3000余张,部分流入东胜区,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检察官迅速走访理发店、宾馆、饭店、食品加工厂等,调取15家医疗机构一年的办证数据,比对发现部分从业人员长期使用假证或过期证件。随即与相关单位磋商、召开听证会,推动对辖区1530家公共场所全面排查,并建立电子健康证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办证标准,从源头上遏制假证流通,为各族群众健康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为凝聚为民服务合力,该院建立“检察官接访+检察人员派驻”机制,创新“检察+企业+N”联合救助模式,与民政、妇联、人社等9部门会签协作机制,携手红十字会设立“天骄情·东检蓝”司法救助专项基金,拓宽救助渠道、提升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该院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750余次,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232次,派驻检察人员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接待群众100余人次,为73名因案致困的被害人及家属发放救助金,传递司法温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该院打造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与“统战之家”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阵地,成为检察人员学习民族理论政策、深化“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课堂,也是检察机关向社会传递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窗口。阵地建成以来,已接待参观学习50余批次。检察官们还纷纷化身“石榴籽”深入乡村、社区等开展法治宣讲、矛盾调处、法律咨询等活动60余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公共场所逃生通道被遮挡、医疗美容机构经营不规范等民生问题。

向阳花开,护佑青春七彩梦

“娜荷芽”在蒙古语中意为“新芽”,象征希望与成长。2019年,东胜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校园欺凌案件时发现,单纯的司法惩处难以根治问题,必须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力量形成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格局。由此,“守护娜荷芽”品牌应运而生,致力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注入法治力量。

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绝非简单套用法律条文,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的精细工作。该院分管未检工作的副检察长贺亚楠深知其中的分量:“翻开案卷,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段被忽视的成长轨迹。”因此,“守护娜荷芽”团队将深入社会调查作为办案的必经之路。受理案件后,检察官们便逐一走访学校、社区、家庭,细致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形成“成长档案”。这份详尽的“成长档案”,是后续精准帮教、心理疏导等工作的基石。

为深化源头治理,该院建成内蒙古首个未成年人生态教育观护基地,通过公益劳动、补植复绿等方式开展帮教和警示教育,帮助25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正途。“秦博士观护未成年人工作室”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专业力量持续介入,为涉罪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130余次,为100余名困境儿童提供物质援助与普法教育,帮助5名受侵害学生重返校园。

“防线筑得越早,孩子们就越安全。”“守护娜荷芽”团队与东胜区教体局合作,利用教育网络开设“守护娜荷芽远程课堂”,覆盖48所学校、8万余名学生。自2021年起,“法治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350余场,惠及师生4万余人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心年均接待学生超1万人次,VR模拟法庭、网络安全闯关、禁毒警示教育等沉浸式体验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

数字化时代,“娜荷芽”的守护延伸至线上:未检微信公众号上线7年,发布信息4009条,关注人数近2万;开发线上法律咨询小程序,为未成年人提供便捷、私密的求助渠道。团队还研发“在校学生异常电话卡”法律监督模型,精准筛查违规办卡、售卡线索,制发督促监护令71份、检察建议18份,注销异常电话卡5590张、关停高风险账户1095个,推动建立未成年人通讯数据调取、线索移送机制及《在校学生办卡程序规范指引》。

“益路前行”,捍卫民生福祉线

“‘东胜检察 益路前行’品牌的初心,就是让群众知道,公共利益受损时,有人为他们站出来。”不久前,在东胜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现场,该院检察官苏蔓语气铿锵。

“益路”的起点,源于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幕:非法放牧的牛羊践踏湿地,垃圾侵占栖息地,全球仅2万余只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的繁殖家园受到威胁。该院检察官郑园园在笔记中写道:“如果连生态屏障都守不住,谈何守护公共利益?”2022年,“公益筑巢 鸥翔蓝天”保护站建成,该院联合公安、保护管理站、兄弟检察院及高校,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集监督、预防、保护、宣传、教育于一体。三年来,湿地破坏活动减少,遗鸥数量回升至8000余只,鸟类品种由83种增至115种。

该院依托保护站,建成全市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站、检察公益林、大数据平台、快检实验室和检察官工作团队,推出业务课代表、检察贡献榜、检察之星、理论研究与法治宣传强提升等机制,拓展办案领域,解决类案办理标准不一的问题。近三年办理食药安全、环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公益诉讼案件135件,推动解决袋装粉条铝超标、健康证过期、建筑工程偷税漏税等问题。

正如鄂尔多斯市人大代表敖乌云所言:“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就是要聚焦群众身边事、细微处,通过法治方式守护公共利益。”

从湿地荒野回到城市街巷,“益路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城区里,多年堆积、异味扰民的近700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清运,居民终于能“开窗见清风”;荒废十余年的生态公园恢复水清草绿;60多天走访100余个老旧小区、30余家餐饮单位,与17家行政机关协作推进燃气安全整治,出台用气标准,加装立管护栏947处、调压箱标识牌80个,完成“瓶改电”“瓶改管”138户,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东胜区检察院的“四大品牌”,不仅是工作的抓手,更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它们以文化为魂、以法治为器,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传递着检察温度。在这片北疆大地上,法治的光芒与民生的温暖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一幅新时代检察履职的动人画卷。

●代表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区域办负责人奇玉琴:

党建品牌建设成果丰硕

东胜区检察院将“从政治上看”融入履职全过程,以党建带队建、促业务,充分发挥党建主品牌与其他支部品牌的联动作用,将精细、严格、公正、务实的作风刻入履职办案全过程,通过党建引领、数据赋能、类案治理等,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检察院的智慧与担当。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副部长桂荣:

小品牌蕴含着大能量

“石榴红”象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东胜区检察院以品牌为纽带,将民族团结融入司法救助、矛盾化解等实践中,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同时倾心打造特色教育阵地,在乡镇、社区“出摊普法”,详细解读政策、答疑解惑,传递法治之音,润物无声地凝聚了民族团结之心。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冯亚萍:

倾心力、注真情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中,检察机关肩负重要责任。东胜区检察院以“守护娜荷芽”品牌为原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用心挽救每一名误入歧途的孩子,用力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六大保护”融通发力,织密未成年人健康幸福守护网,这份坚持和细致始终温暖着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臻:

用心用情做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守护者”

“东胜检察 益路前行”品牌以“益”为核、以“路”为径,在守护民生福祉这条道路上从未停歇,更以实实在在的“行”诠释出公益诉讼的核心价值。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平台搭建等多项创新举措,该院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扎实成效,实现司法办案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

来源:安徽淮南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