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英国《AirforcesMonthly》杂志整了个大活,发了篇16页的专题,把印巴“57空战”的细节扒得明明白白,最让人意外的是,巴基斯坦空军隔了4个月更新了战果,说一共打下来或打坏8架印度战机,这里面居然有4架“阵风”,剩下的还有苏-30MKI、米格-2
最近英国《AirforcesMonthly》杂志整了个大活,发了篇16页的专题,把印巴“57空战”的细节扒得明明白白,最让人意外的是,巴基斯坦空军隔了4个月更新了战果,说一共打下来或打坏8架印度战机,这里面居然有4架“阵风”,剩下的还有苏-30MKI、米格-29UPG这些常见机型,连“苍鹭”无人机都没跑掉。说实话,印度总共就36架“阵风”,还分了俩中队,101中队要盯着中国,就17中队应付巴基斯坦,一下没了4架,这哪是小损失,分明是伤着筋骨了。
咱先说说这4架“阵风”的事儿,巴方一开始就确认了3架的编号:BS-001、BS-002、BS-027,后来又补上一个BS-021。本来想以为这架BS-021是被当场打下来的,后来发现不是,它被歼-10CE发射的“霹雳”15E导弹击中了,但没在空中散架,飞行员硬撑着把它开回了基地。也难怪巴方一开始没敢认这个战果,直到他们的情报网反复确认,知道印度内部已经判定这架飞机没法修了,才把数字改过来。
“霹雳”15E这导弹也挺厉害,射程能到140多公里,打超视距目标很在行;歼-10CE是咱们中国的战机,航电系统和感知能力都不差。印度当初买“阵风”可是花了大价钱,2016年跟法国签的协议,36架飞机直到2020年才陆续交货,这战机最大能飞2马赫,多用途能力也强,本来是想当宝贝用的,结果这次折了4架,怕是心疼坏了。
巴空军能打赢这场仗,真不是碰巧,从2020年开始,他们就在全国建了好多C2空战指挥中心,里面设备全得很,态势感知、电子战、数据链这些现代化空战需要的东西,一样不缺。老实讲,这种提前布局的思路,比印军临时抱佛脚强多了。
这些C2中心还用了Link-17数据链,这东西抗干扰能力强,能把战场信息实时传给每个飞行员,让大家都能看清整个战场的情况。而且巴基斯坦的国家航空航天科技园区,还专门研发了电子战设备,能干扰印度的S-400防空系统和战机雷达,这等于断了印军的“眼睛”。
今年5月初的时候,巴方的C2中心就发现不对劲了,印度往边境调了400多架运输机,拉物资拉人,17中队和101中队的“阵风”也往克什米尔附近的机场凑,一下来了20架,还有至少2个S-400导弹营也在动。如此看来,印度的一举一动早就被巴方看在眼里了。
开战后巴方的操作更稳,先干扰了印度至少3颗卫星,断了他们的下行数据;加上印度出动的战机太多,超过了指挥中心的管理能力,好多飞机连通讯都成问题。更关键的是巴方飞行员的训练,他们平时练“霹雳”15E打靶,都选在150到190公里外的目标,就算是15分钟的飞行训练,只要有一点细节错了,就得复盘8个多小时纠正。毫无疑问,这种较真的劲儿,才练出了真本事。
巴方确认战果的方式也挺严谨,跟外界以为的“爱吹牛”完全不一样,他们会把每架探测到的印度战机编上号,一直盯着,要是发现飞机没按预定路线回来,或者从追踪名单里消失了,才先算成“可能击落”。
这还不算完,事后技术人员会调每个参战飞行员座机的记录,看目标锁定、导弹发射的时间和方式,一方面总结经验,另一方面确认战果。最后通过好几种途径反复核实,才敢宣布战果。而且巴方还留了余地,为了不跟印度彻底闹掰引发全面战争,主动放过了不少能锁定的印度战机,这分寸感把握得挺到位。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印度的反应,5月10号的时候,巴空军第14中队的JF-17C战机,从拉菲基地出发去打印度的S-400,还带了咱们中国的CM-400AGK导弹,这导弹射程能到400公里。巴方专门压制干扰S-400的雷达,最后把它的预警雷达、监视雷达和低空补盲雷达全毁了。结果印度后来只敢展示S-400的发射单元,对雷达的事儿提都不提,还在宣传上钻了空子。
搞不清印军咋想的,明明刚在空战里损失了“阵风”,前不久居然宣布要再买114架,还说要跟法国联合制造,印度自己造的部分要超过60%,连航电系统和发动机都要自己搞。本来想觉得他们是吸取教训补装备,后来发现印度根本不承认空战输了,只觉得是“阵风”数量不够、用得不对。更何况印度之前造战机的品控就一般,这次联合制造怕是要出不少问题,这步棋走得真不算明智。
这场空战看下来,巴方赢在务实,提前准备、训练到位、确认战果也严谨;印度则有点执念,既不承认问题,还想着靠买更多战机、搞本土制造翻盘。后续南亚的空中力量对比,怕是还得看这两家谁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来源:喵喵大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