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菜篮子”里新“丰”景 蟹虾肥美富农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0:02 1

摘要:“咱们的稻田蟹个个顶盖儿肥,卖得可好了!”包头市什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王龙从池塘深处提起地笼,一只只青壳白肚的河蟹张牙舞爪地跃出水面,在晨光中闪着褐色的光泽。现场蒸煮的稻田蟹香气四溢,尝鲜的顾客连连称赞:“黄满膏肥,鲜得很!”

金色稻田画。

河蟹丰收。

“咱们的稻田蟹个个顶盖儿肥,卖得可好了!”包头市什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王龙从池塘深处提起地笼,一只只青壳白肚的河蟹张牙舞爪地跃出水面,在晨光中闪着褐色的光泽。现场蒸煮的稻田蟹香气四溢,尝鲜的顾客连连称赞:“黄满膏肥,鲜得很!”

“大丰收啊,就盼着让老乡们都尝尝这地道的鲜味儿!”包头市优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高伟林话音刚落,一网南美白对虾哗啦出水,银光跃动、虾尾弹溅。工人们利落地将鲜虾分拣、称重,然后放入包装箱,准备发往各地市场。

秋风起,稻浪翻金,蟹肥虾美,“菜篮子”也越来越丰盛。

在东河区什大股村的天禾生态农业基地,千亩稻田间,蟹稻共育、一地多收。据悉,今年基地投放了一万多斤蟹苗,预计产量可达三万斤,从九月到中秋后,这些膏肥黄满的稻田蟹将持续上市。“我们是从辽宁来看孩子的,这边的环境特别好,模式很新颖,这螃蟹看着就新鲜,买了一些带回去给小孩们尝尝鲜。”来自辽宁的游客程先生说。

“我们的蟹稻共养模式已经第四年了,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相较往年,今年的产量高销售情况也好。”王龙抓起一只巴掌大的螃蟹介绍说,“虽然个头不算最大,但自然养殖的稻田蟹口感特别好,蟹肉清甜,膏黄饱满,有的顾客已经五次回购。”基地还创新开展了稻田画观光、湿地科普、亲手捉蟹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丰收的喜悦中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

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优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内,200多亩虾塘同样迎来了丰收季。高伟林告诉记者,今年产量预计在18万斤至20万斤,从7月底开始销售,可一直销售到11月份,主要销往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

据高伟林介绍,合作社采用“棚塘接力”模式,通过工厂化淡化与高位棚标粗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良,破解了虾苗从海水到淡水环境的适应性难题,现在这些坐“飞的”来的虾苗成活率已经可以达到95%以上。这种科学养殖模式不仅让盐碱地变废为宝,还使得每亩综合收益近3万元。

包头市农牧局畜牧科渔业渔政科工作人员刘金雨表示,近几年包头水产养殖的产量与产值实现稳步增长,在此过程中,他们重点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试验示范工作,虾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日益完善。“通过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我们还大幅提升了盐碱土地资源利用率。”刘金雨说,“下一步,我们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引领,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科技赋能原则,全力推动包头渔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我们所看到的这鲜活饱满的“丰”景,正跃上市民的餐桌,化作笑语与回味,真实、火热,正如这个秋天。

来源:包头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