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困局:吹风机份额跌至 7%,国货围剿下光环不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09:57 1

摘要:十年前,买它是精致生活的标配;然而近两年,不管是吹风机还是吸尘器,价格打六折依然无法重回顶流宝座。

作者|朱朱

编辑|知愚

如果几年前你要问中产家里标配的家电有哪些?这里面一定有戴森的位置。

然而这几年,戴森吸引消费者的能力明显下滑,大家对它的讨论频率也大幅降低。

十年前,买它是精致生活的标配;然而近两年,不管是吹风机还是吸尘器,价格打六折依然无法重回顶流宝座。

曾经的中产收割机,现在面临销量下滑,市场被友商蚕食,风光早已不再。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有句名言:“我的字典里没有性价比”。

而他也是这么做的,比起性价比他更关心创新,公司1万多名员工中有6000多名是工程师。

靠着不断跨界搞研发,戴森一次次震惊所有人。

2016年,戴森吹风机进入中国,主打的每分钟11万转数码马达,比普通吹风机的干发速度快了一倍,而且吹完头发很柔顺。

外加高颜值外观造型,完全满足了消费者炫耀和展示的心理。

那时候,如果哪个Tony老师拿出的吹风机不是戴森,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端理发店。

男生送给喜欢女孩子的礼物,也默默把时尚又有质感的戴森吹风机加入名单。

哪怕售价高达3000多元,也愿意排队为它买单。

而它的另外两款王牌产品,风扇和吸尘器在当时看来也有很多创新型设计。

首先是吸尘器,取消了尘袋设计,采用气旋分离器吸尘,大大提高了吸力效果,消费者再也不用频繁购买尘袋耗材。

戴森这一变化,彻底重塑了吸尘器行业的市场格局,我们熟知的品牌,后续也都陆续取消了吸尘袋设计。

然后是风扇大胆采用无叶的设计,这个“反常识”的创新,让整个机身更简洁,帮助消费者完全摆脱了清理叶片的烦恼,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给孩子和宠物带来的潜在危险。

这些产品展现出的跨时代设计和强大性能,让它一度成为彰显自身社会阶层的重要符号。

也是在2016年,戴森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年营收244%的惊人增长,2018年营收更是突破了百亿大关、2019年中国市场给戴森贡献了全球最高销售额。

一时间,戴森被捧上了“家电界的爱马仕”“英国苹果公司”的宝座。

但随着国货的崛起,戴森从“技术颠覆者”也走到了“产品迭代滞后”的时刻。

以吹风机为例,国内供应链的完善,让它被国产品牌步步紧逼。

去年的618战报,徕芬线上份额超过60%,成为了高速吹风机同品类销售第一。

中金公司的研报显示,2023 年,戴森旗下吹风机的线上销售份额从最高的30%跌至12%,2024年更是进一步下跌至7%。

这一系列变化让它不得不做出行动,去年双十一原价4399的吹风机,直接降价到1918元,却还是销售惨淡,销量不足8000台,

从市场引领者到降价保销售额,主要根源在于:戴森曾引以为傲的护城河出现了缺口。

2019年,靠着做扫地机器人起家的追觅,也推出了高速吹风机,到了2023年,国内高速吹风机品牌更是爆增到104家。

其中的佼佼者徕芬,在2024年推出了200元就能入手一台入门款高速吹风机,这个价格比戴森入门款少了一个零都不止。

哪怕是徕芬599元的中端吹风机,也能媲美戴森90%的性能,甚至噪音更小,真的是反向吊打这位以前的王者啊。

国产吹风机的性能优越,外观设计也是摸着戴森过河,得到了一大票年轻人的喜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光环消解浪潮”悄然成型,年轻人开始为“真实价值”投票。

今年的618,戴森吹风机继续降价,却还是挽回不了颓势,仅售出3200台。

而它的平替徕芬销量突破5万台。

而在吸尘器在清洁电器中的市场占比,也已经从2020年的36%下滑至2023年的13%。

时过境迁,小红书上关于戴森的笔记从“吃土三个月也要买戴森”到“戴森平替测评大赛”成为主流。

曾经的行业颠覆者,如今已彻底卸下昔日光环。

这几年戴森也不是没想过创新,但不是反应迟缓,就是用错方向,频频在不太擅长的领域上发力。

2015年,随着新能源造车的风潮,戴森以9000万美元收购固态电池公司,开始造车计划。

前前后后花了20亿英镑,最后却因成本过高,在2019年底宣布研发造车终止。

2018年又推出了一款台灯,这款号称60年寿命的台灯频频被打脸,售价4000多的产品,用户反映买了一年后就出现频闪问题,实在无法与它的价格相挂钩。

2023年,再次创新,一款售价6699元的空气净化耳机横空出世,结果它的设计被无数人调侃:“这哪怕是E人,戴出门也会觉得“社死”吧。”

这一系列的翻车,让它每推出一款失败的产品,就让品牌光环消退一分。

而最让公司处境尴尬的,莫过于连自家压舱的王牌产品也接连掉链子。

2023年,戴森特意针对核心品类吹风机进行升级,增加了自动调温功能,结果被吐槽为智商税。

国产扫地机器人已经开始实现自动洗拖布、语音控制时,戴森还在炫耀他们的气旋技术专利。

这种自我感动式的创新,对用户的失察,让消费者渐渐失去了对戴森的耐心和信任,结果就是在消费市场上处处碰壁。

2024年,戴森也走上了裁员之路,在英国裁员超过1000人,这也反应了其面对的增长困境。

同年,国内高速吹风机更是做到了最低38元/台,今年2月,追觅的新款吹风机还能对头发进行深层滋养,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风力更大。

就像追觅高管说的,吹风机已经不仅仅追求吹干,而是将单次吹发转为长期头发、头皮健康管理。

毕竟,我国脱发人群已超过2.5亿,30岁以下就占到七成。

虽然在吹风机类目,戴森还是全渠道第一,但恐怕这个位置坐不了太久。

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国货正在给戴森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局和恐惧。

戴森的困局也给了国内企业一个提醒,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再为“品牌光环”买单。

真正的品牌溢价,必须建立在不可替代的技术壁垒和真实用户需求上。

戴森也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前期虽然靠技术封神,但如果不能和消费者一起成长,最终只会被市场边缘化。

大家觉得呢?

参考资料:

金融界《“割不动”的戴森,正经历至暗时刻》

大众新闻·半岛都市报《戴森跌出前六!“家电爱马仕”降价也卖不动了?》

蓝鲸新闻《戴森被中产抛弃了?网红戴森为什么不红了?》

新浪科技《戴森在中国市场遭遇猛烈冲击 国产吹风机售价直接干到两三百元》

凤凰网财经《一条评测引发的互撕大戏:徕芬的中产平替剧本,为何越写越崩?》

中国新闻周刊《中产正在“抛弃”戴森?》

南方都市报《00后也挺“秃”然!中国2亿人饱受脱发困扰,医生提醒》

来源:柴叔带你看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