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杞县竹林乡肖寨村委会积极践行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村里留守老人、困难群众就餐难题,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成功打造出备受赞誉的爱心大食堂,为村民们尤其是特殊群体送去了贴心关怀,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时代报告讯(记者 张华征 校福庆 文/赵文生)近日,杞县竹林乡肖寨村委会积极践行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村里留守老人、困难群众就餐难题,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成功打造出备受赞誉的爱心大食堂,为村民们尤其是特殊群体送去了贴心关怀,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内留守老人及部分生活不便的困难家庭逐渐增多,日常饮食保障成了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肖寨村委会敏锐察觉到这一民生痛点,迅速行动,将建设爱心大食堂列为重点工作项目,旨在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便捷、实惠、营养的餐饮服务。
在筹备阶段,村委会多次组织外出观摩幸福食堂的成功案例,悉心学习管理运营经验,多次召开村民扩大会议,结合村内实际专题研究、摸索幸福食堂建设、运营、管理思路和举措,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多方筹措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扶持资金,用于食堂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安全厨房设备、舒适的用餐桌椅,打造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就餐环境;另一方面,发动乡贤捐款、企业赞助,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食堂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为了让爱心大食堂真正贴合村民需求,多方征求意见建议,根据收集到的意见,精心制定了丰富多样的菜单,涵盖家常菜、应季时蔬、特色面食等,既保证了营养均衡,又兼顾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同时,严格控制食材采购渠道,优先选用新鲜、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除了物质上的供养,爱心大食堂更是成为了村民们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每到饭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食堂。孩子们放学后也会跑到这里,让老人们既能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点心。这种充满温情的氛围,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强了邻里之间的感情纽带。
同时文艺志愿者也纷纷为老人们送上文化大餐、医疗志愿者为老人们免费体检身体、护理志愿者为老人们免费理发修面、新时代实践站志愿者每天疏导和引导交通,这些贴心服务,一股股暖流时刻温暖着老人的心,常常赞不绝口。
“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麻烦,有时候随便对付一口。现在好了,村里有了爱心大食堂,顿顿都能吃上热乎饭,而且每天食谱不重样,荤素搭配味道好,营养丰富,非常适合老年人胃口,我们这些老人太幸福了!”提起爱心大食堂,已过八旬的谢大爷满脸笑容地说道。像王大爷这样的受益者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幸福“快车”承载着温馨和舒心安全高效运营4个多月以来,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为了传播正能量,营造幸福食堂打造运营浓厚氛围,全程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悉心采纳热心人士良好建议和意见,该村支部书记王学亮坚持每天开直播,老人们的饮食和食堂运营环境公开透明,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完善爱心大食堂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探索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同时诚恳邀请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奉献爱心,让爱心食堂运营越来越好,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让爱心大食堂不仅成为解决村民吃饭问题的场所,更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竹林乡肖寨村委会建设爱心大食堂的实践,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集体里,肖寨村必将更加和谐美好,村民们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幸福,用爱心托起幸福好“食”光。
来源:时代报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