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所备案制释放巨大红利,这50个区域市场正在爆发前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09:35 1

摘要:国家卫健委报告显示,全国中医诊所总量已达81,327家,较2019年增长137%。这一迅猛增长背后,是中医诊所备案制政策的全面落地实施。

原创 DouglasAlston 青润本草

作者:青润本草团队

中医诊所备案制在全国范围的深入推行,正在悄然重塑中国基层医疗生态格局。

国家卫健委报告显示,全国中医诊所总量已达81,327家,较2019年增长137%。这一迅猛增长背后,是中医诊所备案制政策的全面落地实施。

随着审批时限从90天压缩至15个工作日,中医诊所开设门槛大幅降低,社会办医积极性空前高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带来了中医药服务供给侧的深刻变革。

01 备案制政策解读:从许可到备案的变革

2017年11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宣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中医诊所正式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这一政策变革的法律依据来源于《中医药法》第十四条规定,举办中医诊所只需将相关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备案制中医诊所被明确定义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值得注意的是,备案制中医诊所不得提供西医西药服务,并且并非所有中医药服务都可以开展。对那些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技术,如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等,明确不得在中医诊所开展。

02 备案条件简化:医师门槛显著降低

备案制最显著的变化是降低了医师资格门槛。新规允许执业满3年的中医类别医师独立开诊所,突破了以往需执业满5年甚至要求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限制。

对于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根据《中医药法》规定,只要按照《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即可开办中医诊所。

这一变化使得大量民间中医能够合法执业,为中医药服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法人或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则要求诊所主要负责人符合上述人员资质要求。

03 全国发展态势:总量突破8万家,增速惊人

从全国范围看,中医诊所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2月,全国中医诊所总量已达81,327家,较2019年增长137%。

区域增长呈现明显差异,增速最快的五个地区分别是:广东(+28.3%)、河南(+25.7%)、四川(+23.9%)、浙江(+21.4%)、山东(+19.8%)。

县域市场正在爆发。三四线城市中医诊所数量占比从2019年的32%迅速升至2023年的51%。这一变化表明,中医药服务正在快速下沉到基层市场。

各地配套政策也在加速落地。河南将中医诊所纳入医保的审核周期从180天缩短至60天,2023年新增定点机构1,132家。四川则对县域中医诊所免征增值税,年度营收低于500万元者所得税减半。

04 区域发展模式:三省创新路径分析

广东省凭借“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政策优势,2023年新增中医诊所1,217家,其中32%集中在广州、深圳跨境服务。

广药集团旗下“采芝林”诊所创新推出“港方内地抓药”服务,香港患者凭电子处方可在深圳3小时内配齐药材,这一服务带动单店月营收突破80万元。

河南省则巧妙利用“张仲景IP”催生产业集群。南阳医圣祠文化园周边已聚集63家中医诊所,形成“经方专科”特色带。

当地政府发放“仲景品牌使用券”,诊所年均采购本地药材超300吨。数据显示,使用道地宛西制药的柴胡,治疗发热疗程可缩短1.2天。

四川省依托民族医药资源,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甘孜州设立的“藏医馆”,2023年门诊量同比增长240%。

虫草七十味丸等藏药复购率达65%。该省新增诊所中19%主打“藏羌彝医药结合”特色,客单价较普通诊所高42%。

05 连锁化浪潮:县域市场成为新蓝海

连锁中医诊所正在快速下沉县域市场,并跑通了可行的“县镇模型”。以“德仁堂”的川渝下沉策略为例,他们通过标准化体系将问诊流程拆解为9大模块。

非中医背景店员经2周培训可完成体质辨识基础服务。同时在巴中、达州建立药材预处理中心,使饮片采购成本降低28%。

县域门店平均6.8个月回本,日均接待患者43人,其中艾灸、贴敷等外治法项目贡献62%毛利。

美团医疗板块监测显示,2023年连锁中医诊所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173%,“县城30分钟送药上门”服务使复购率提升至35%。

06 潜在风险:诊所激增背后的三大挑战

中医诊所迅猛增长的背后,三大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显示,2023年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仅增长9.7%,远低于诊所数量增速。

部分县域诊所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连接城市三甲医院,但每接通1小时需支付专家费800元,严重挤压利润空间。

中药材质量存在隐忧。浙江省药监局2023年抽查发现,21%的诊所存在饮片二氧化硫超标问题,其中县域诊所占比达78%。

“价格战”压力下,部分诊所采购每公斤低于40元的黄芪,药效成分含量不足药典标准的60%。

监管“宽松红利”或将收紧。上海已试点中医诊所信用评分系统,对超范围开展输液等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业内预测2024年下半年可能出台全国性专项整治方案。

07 50个低饱和区域市场名单

通过对近期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公布的诊所备案名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50个区域中医诊所密度相对较低,市场饱和度不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广东省低饱和区域:广州市黄埔区(漫林街、凝彩路、知识城区域)、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南湖街道)、宝安南路周边。

四川省低饱和区域:成都高新区(盛源街、观东三街、锦城大道、中和大道)、雅安市雨城区(熊猫大道、青年路、东大街)。

其他省份低饱和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兴城区和经济开发区,这些区域人口集聚加速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足。

(注:因篇幅限制,此处只列举部分代表性区域,完整名单可通过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官网查询。)

08 未来发展趋势:三大高潜力赛道浮现

未来中医诊所发展将呈现三大高潜力赛道。

“院外制剂”商业化正在破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疏肝消瘿膏”获批向基层诊所调剂使用,首批500家诊所采购额超2,000万元。

诊所可抽取制剂销售15%的服务费,这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家庭医生签约“中医包”前景广阔。北京方庄社区试点数据显示,签约中医家庭医生的居民,年均诊所就诊次数达7.2次,较普通患者高3倍。

政府按每人每年120元标准向诊所购买服务,这种稳定现金流模式受资本青睐。

跨境医疗旅游综合体正在兴起。海南博鳌乐城引入泰国传统医学诊所,提供“中医+泰式按摩”套餐,客单价达3,800元,2023年接待国际患者超1.2万人次。

数据表明,中医诊所平均服务半径已从2019年的2.3公里缩小至1.6公里,在深圳福田CBD等区域甚至出现“500米4家诊所”的激烈竞争。

当市场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真正的角逐才刚刚开始。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

广东2024年1-2月全省新增备案制诊所达487家,占新增总量的83%。上海已开始试点中医诊所信用评分系统,对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

监管趋严的同时,中医诊所正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县域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那些能够提供优质服务、赢得百姓口碑的诊所,将在这场新一轮的医疗资源布局中占据先机。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医诊所破8万家!广东河南四川增速超20%,县域市场成新战场》- 网易新闻等

2

来源:许晓锐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