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似乎还是一个“无药可治”的病。但事实上,这一观念已经落伍。借着今天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我们不妨聊一聊:目前临床上有哪些可用的药物?它们各自适合什么阶段?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副作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似乎还是一个“无药可治”的病。但事实上,这一观念已经落伍。借着今天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我们不妨聊一聊:目前临床上有哪些可用的药物?它们各自适合什么阶段?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副作用?
01
两大类药物:稳住vs.减速
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大体分为两类:
对症药物:帮助缓解症状,延缓衰退速度,让患者“稳得更久”。代表是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和 NMDA 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病程改变药物:直接瞄准病理靶点,试图减缓病情进展。目前代表是 抗淀粉样蛋白单抗(利卡仑单抗 lecanemab、多奈单抗 donanemab)。
这两类药物目标不同,适用阶段不同,副作用也不尽相同。
02
对症药物:帮患者稳一稳
三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主要用于 轻-中度患者,通过增强乙酰胆碱信号传递来改善认知。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食欲下降,少数患者会出现心动过缓、晕厥;如果改用利凡斯的明贴片,则能一定程度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NMDA 受体拮抗剂 美金刚 更多用于 中-重度阶段,它能抵消谷氨酸过度兴奋带来的神经毒性。副作用相对温和,常见头晕、头痛、便秘。
大量系统综述和临床研究证实,这类药物能在 数月到一年 的时间里帮助患者“稳住”认知和生活功能,虽然不能逆转病程,但能延缓恶化的速度。
03
抗 Aβ 单抗:试图“踩刹车”
近年来,抗淀粉样蛋白单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利卡仑单抗(lecanemab):大规模研究显示,它能小幅度延缓认知和功能衰退。但需要警惕 ARIA(影像学异常,包括脑水肿或微出血),尤其是在 APOE ε4 同型合子患者中风险更高。
多奈单抗(donanemab):同样通过清除 β-淀粉样蛋白发挥作用。一个特点是可根据 PET 检查的斑块清除情况考虑停药。但试验中 ARIA 风险不低:脑水肿 20%–24%,微出血约 30%。因此需要严密的 MRI 筛查和监测,目前研究也在探索更温和的起始剂量来降低风险。
这类药物越早介入,获益越大,但前提是患者及家庭能承担定期输注、MRI 随访等医疗成本与精力。
04
行为症状:别忽视“情绪风暴”
除了认知下降,很多患者还会出现激越、烦躁等行为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家庭和生活质量。
2023 年,布瑞哌唑(brexpiprazole) 被 FDA 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激越症状。它能帮助患者和家人缓解“情绪风暴”,但需要注意:药物自带 老年痴呆相关精神病的黑框警告,用药必须严格权衡利弊并密切随访。目前该适应症在中国尚未批准,不可自行替代使用。
05
临床决策:如何选药?
把话说回临床实践,不同药物扮演的角色可以理解为:
对症药物:更多是“打底”,在不同阶段根据耐受性和目标调整。
抗 Aβ 单抗:属于“加速度里的刹车”,越早用越可能获得净收益,但需要严格筛选人群和监测风险。
和医生讨论时,建议聚焦三点:
我的疾病阶段和生物标志物是否符合?
预期的“减速幅度”与生活质量提升,是否大于监测和副作用风险?
家庭是否有能力承担长期治疗和随访?
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到 “药用在该用的人、该用的时间”。希望这条信息对今天正在做出选择的你和家人有用。
#健康科普 #新药速递
来源:要健康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