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症状关联,让许多患者难以置信。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被誉为人体的"化工厂",却在疾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在三甲医院肝胆外科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因为右肩疼痛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却被诊断为肝癌。
这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症状关联,让许多患者难以置信。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被誉为人体的"化工厂",却在疾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更令人担忧的是,肝癌患者的右肩疼痛常被误认为是单纯的肩周炎或颈椎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85万人,死亡约82万人,其中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因此,了解肝癌早期可能出现的信号至关重要。
右肩疼痛与肝癌的关联机制是临床上值得关注的现象。这种疼痛在医学上被称为"反射痛",是由于肝脏肿瘤刺激膈肌,通过膈神经传导到达C3-C5节段,从而引起右肩部位的疼痛。
膈神经起源于颈3-5节段,支配膈肌的运动和感觉,当肝脏病变刺激膈肌时,痛觉信号经膈神经传导至颈神经根,产生右肩痛的感觉。
这种痛感通常为钝痛或隐痛,有时伴随深呼吸或体位变化而加重,与普通肩周炎的疼痛特点有所区别。
肝癌除了可能引起右肩疼痛外,还会伴随其他典型症状。以下6个症状同时出现时,更应警惕肝癌可能:
第一,持续性右上腹不适或疼痛。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当肿瘤增大压迫肝包膜时,会产生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这种疼痛通常不会因姿势改变而明显缓解,且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与普通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不同,肝癌引起的疼痛更持久且难以缓解。
第二,不明原因的消瘦和乏力。肝癌患者常出现进行性消瘦、食欲下降、全身乏力等症状。这是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和肝功能受损导致代谢异常所致。
第三,黄疸。当肝癌压迫胆管或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巩膜、皮肤发黄,尿液呈深茶色,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肝癌引起的黄疸多为阻塞性黄疸,与肝炎引起的黄疸在临床表现上有所区别。
第四,腹水。晚期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腹围增加,同时伴有下肢水肿。这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以及肿瘤直接侵犯腹膜引起。
第五,消化道症状。肝癌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当肿瘤压迫门静脉引起门静脉高压时,还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第六,发热。约有10%-40%的肝癌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或中等度发热,这可能与肿瘤坏死、感染或肿瘤本身释放的致热源物质有关。
这种发热通常为弛张热,即体温波动较大,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从中医角度看,肝癌的发生与"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毒瘀互结"等病机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发展为气滞血瘀,最终形成"瘀毒互结"。
湿热内蕴,日久可损伤肝脏正常组织,导致肝细胞异常增生。中医认为肩痛可能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经络不通的表现,这与现代医学对肝癌引起右肩痛的机制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妙。
肝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黄曲霉毒素暴露以及遗传因素等。
在中国,约85%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史,这使得乙肝防控成为预防肝癌的重要策略。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37万例,死亡病例约33万例,其中70%以上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
肝癌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血清学检查中,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制,约30%的肝癌患者AFP不升高。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超声检查作为初筛工具简便易行,CT和MRI则能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大小、数目和血管侵犯情况。
肝穿刺活检可提供病理诊断依据,但需谨慎评估出血和肿瘤播散风险。肝癌的治疗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西医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和系统治疗等。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PD-1抑制剂如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癌治疗。
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整体调节、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独特优势。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等。
相应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等治法。常用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芩、茵陈、青蒿等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可有效控制症状,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肝癌的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乙肝疫苗接种:普及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肝癌最有效的手段。
2. 定期筛查:乙肝、丙肝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AFP检查。
3. 抗病毒治疗:乙肝和丙肝患者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4. 戒酒限酒:减少酒精摄入可降低酒精性肝病和相关肝癌的发生风险。
5. 健康饮食: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预防脂肪肝,间接降低肝癌风险。
6. 避免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摄入,避免食用发霉食物。
早期筛查对肝癌的意义重大。研究表明,通过定期筛查发现的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而晚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10%。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血清AFP检查。超声作为首选筛查工具,安全无创且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大于1cm的肝脏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恶性肿瘤,认识其早期症状信号尤为重要。当出现右肩疼痛,特别是伴随上述6个症状时,不应简单归因为肩周炎或颈椎病,而应及时就医,排除肝脏疾病可能。
早期发现、科学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筛查不可或缺;对于普通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有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正东, 李卡, 汪中杰, 等. 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杂志, 2023, 12(3): 81-104.
[2] 刘志伟, 吴健雄, 王红阳, 等.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30(3): 289-309.
[3] 杨甲梅, 孙惠川, 沈锋, 等.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专家共识(2023)[J]. 中医杂志, 2023, 64(18): 1625-16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科普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