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一块水晶何以撬动县域经济?看“晶”彩东海沐光而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8:03 1

摘要:水晶年交易额突破460亿元!2024年,苏北小城——江苏连云港的东海县,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答卷。东海水晶产业的发展轨迹,不仅深刻印证了文化赋能产业的底层逻辑,更以现象级“出圈”之势,彰显了县域经济创新突围的澎湃动能。数十年深耕不辍,这座

水晶年交易额突破460亿元!2024年,苏北小城——江苏连云港的东海县,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答卷。东海水晶产业的发展轨迹,不仅深刻印证了文化赋能产业的底层逻辑,更以现象级“出圈”之势,彰显了县域经济创新突围的澎湃动能。数十年深耕不辍,这座曾经的农渔县城,实现了从“中国水晶之乡”到“世界水晶之都”、从零散集市到全球最大水晶交易市场的华丽转身。

东海水晶城

东海县坐落于郯庐断裂带这一中国东部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水晶矿藏。据测算,东海水晶的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纵观东海水晶的发展历程,既有大自然穿越万年给予的馈赠,又有东海人紧跟时代发展、深耕厚积、破土而出的坚守。

起步于资源禀赋与市场机遇。水晶作为天然美物,因通透澄澈的质地与丰富的色泽自古受到人们的喜爱。东海水晶储量约30万吨,以无色透明晶体为主,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99%,3.5吨的“水晶大王”、2.1吨的“水晶二王”、1.99吨的“水晶三王”均出自东海。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政策环境。东海本地农民开始加工和设摊销售水晶成品、半成品及原石,逐渐形成了规模达千人以上的水晶集市,东海水晶产业的雏形由此显现。此后,在市场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集体、家庭、个人乃至外资纷纷投资兴办水晶饰品厂,产业迎来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东海水晶市场销售的产品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眼镜片、项链、手链等饰品,逐步拓展至水晶珍藏品、工艺品等附加值更高的品类,产业层次得到显著提升。

“水晶大王”

兴起于电商赋能和网络直播。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东海敏锐把握机遇,于1996年率先尝试线上销售,地域限制被突破。2007年,有商户进军跨境电商,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亚马逊等平台;2016年,抓住直播电商风口,引入带货模式。2019年,东海打造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建成2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苏北首个跨境电商监管仓,并与亚马逊、TikTok合作开设“中国水晶馆”,以晶易易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敏锐捕捉机遇,搭建面向美国市场直播间,水晶市场快速拓展。数字经济的迅速兴起、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东海水晶打开了一扇通往全世界的大门。

网络直播

引爆于消费升级和潮流迭代。这两年,在商家营销推动与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情感需求响应下,水晶被赋予“疗愈功能”和“能量属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在国外,TikTok上“水晶治疗”话题浏览量近40亿;在国内,水晶手串成为年轻人寄托传统民俗文化心理诉求、寻求美好寓意与精神慰藉的文化消费品。2024年末,在“悦己经济”驱动下,水晶产品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流行,明星达人的加入又进一步推高热度与销售额。2024年,东海水晶交易额达到空前的460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达320亿元、占比70%。2025年初,AI应用(如DeepSeek通过解读传统文化寓意与用户偏好进行匹配)更助推了消费热度。强劲需求拉动产业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水晶交易额达280亿元、同比增长27%,日均发货约50万单。

水晶购买者

勤劳勇敢的东海人从资源开挖到全球淘“晶”,从“论斤称原料”到“论克卖文化”,在这场近半个世纪的水晶产业跃迁中,凝结形成百折不挠、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特质,成为推动东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力量源泉。

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世界上只要有水晶的地方就有东海人的身影。回溯到30年前,6000多名怀揣梦想的“淘晶人”远赴马达加斯加、巴西、赞比亚、俄罗斯等国家,开启了原石采购的征程,他们操着一口现学现卖的蹩脚英语,仅凭“则是(this)”“刀了(dollar)”两个单词就把一车车水晶原石从千里之外带回东海。凭借无畏探索的勇气,东海人毅然决然地选择走出去,冲破安土重迁的传统,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直面千辛万险的考验,以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海洋,乘风破浪闯出一条连结全世界的水晶之路,推动形成了东海水晶“买全球、卖全球”的发展格局。目前,东海共有水晶从业人员近30万人,有2万“淘晶人”在巴西、乌拉圭、马达加斯加等国,以及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等25个省(自治区)水晶产地,从事水晶原石贸易,年进口原石超4万吨。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东海工匠们深谙天然水晶的特性——独特的质地、形态、色彩,以及包裹体、水胆等珍贵特征,他们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运用“以俏显体”“破料显俏”“以形制形”“破体显形”“以色显俏”“用体显俏”等精湛技法,因材施艺,将每一块水晶的自然之美升华为独一无二、可观可触的艺术珍品。在此基础上,他们不断汲取各玉雕流派精华,历经数十年沉淀,最终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体系。浸润于执着的工匠精神,近20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其佳作脱颖而出:曹志涛的《盛世敦煌》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张玉成的《五谷丰登》摘“天工奖”银奖;新生代大师陈旭辉的《晶韵江南》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他的《龙凤呈祥》更荣膺“国际水晶雕刻艺术大赛”最高奖,系亚洲首获此殊荣之作。正是这份对技艺永无止境的追求,使东海水晶雕刻于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旭辉 《晶韵江南》

陈旭辉 《龙凤呈祥》

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与水晶密切相关的手工穿戴甲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是东海人锐意进取、敢想敢干的生动写照。这个产业始于东海从业者对市场动向的精准捕捉——他们发现义乌对水晶边角料的需求激增,而这些碎水晶主要用于镶嵌“穿戴甲”这类饰品,甲片成本低廉却因镶嵌水晶实现数倍溢价。东海人敏锐捕捉到这个商机,并突破“千篇一律”的批量生产模式,深耕可个性化绘制图案、添加精致贴饰的手工穿戴甲领域,通过提炼传统美学精髓、融合地域文化符号等创新设计,逐渐开辟出产业升级的新赛道。典型的如黛瑞森公司,6年间从9.9元包邮小作坊发展为日均发货4000副、年销破3000万元的标杆,其成功关键在于创新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在方寸甲片上,无论是《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还是掐丝珐琅的瓷纹、岩茶的极简纹样,种种东方元素都得到了完美体现。通过跨境电商“数字丝路”,富含“敦煌飞天”“千里江山”“熊猫竹林”等文化符号的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东海穿戴甲已成为富民新产业,2024年产量超2亿副,销售额近80亿元、占全国70%份额,其中高端文创出口占35%,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超80亿次。

穿戴甲产品

文化的传承、经济的繁荣,一块水晶见证着东海数十年的砥砺前行。在水晶产业数十载发展历程中,东海县委县政府精准把握发展脉搏,释放决策乘数效应,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成功推动了水晶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文化根脉、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共生共荣。

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东海水晶产业早期呈分散经营状态,商户散落在各处,当水晶产业初具规模、亟待升级时,政府主动作为,打造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容纳7000余商户的“东海水晶城”,并建设水晶加工综合服务基地和全国首个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当数字经济兴起时,政府顺势而为,规范并引导电商发展,打造电商双创中心等平台,为无场地、无货源的创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品牌打造、孵化等服务以及有效的供应链信息。通过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构建起“原石进口—加工创意—品牌创建—平台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全县拥有水晶电商商户7.3万户,成功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等称号。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品牌建设。“创业者只管冲锋,政府负责清障”是东海给予水晶商户的庄重承诺。当国内电商渐趋饱和,政府积极为商户开辟跨境电商赛道,通过搭建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系统性优化通关、物流、税务及外汇管理流程,打通9610、9710转关通道,助力东海水晶高效触达欧美等海外市场。当市场遭遇知识产权保护难题时,深化品牌建设,精心培育“石来运好”等驰名商标,累计版权登记量超5.3万件;开展水晶珠宝侵权打假专项整治,多维度提升电商平台合规化水平,强化创新主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全力以赴擦亮“世界水晶之都”金字招牌。

推进文旅融合,扩大宣传推广。深化文化赋能,深刻认识文化作为文旅产业核心的驱动作用,着力做好“水晶+”文章,将丰富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水晶工艺品创作,打造水晶艺术精品,通过意境深远的艺术语言,为消费者呈现兼具美学价值与视觉冲击力的文化体验。创新文化供给,响应群众多元化精神需求,建成开放水晶雕刻非遗展览馆及非遗广场,推出深受游客喜爱的“水晶雕刻·非遗之美”活动,激活非遗当代价值。整合旅游资源,精心设计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旅游专线,有机串联温泉疗养、西双湖生态、李埝度假区等优质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使慕名而来的水晶爱好者既能鉴赏珍品,又能沉浸于宜人的景区风光与整洁的城市风貌,从而自然延长驻留时间。强化传播推广,依托央视《走遍中国》《探索发现》等权威平台,系统展示水晶产地的地域发展魅力,今年更是积极抓住水晶爆火机遇,由东海文旅集团举办“春悦东海 晶彩以待”2025东海水晶旅游专题宣传推介会,集团董事长登上“交个朋友”直播间用专业与热情向全网观众讲述水晶故事、推介水晶产品。

直播推介水晶产品

水晶历久而弥新,已深深沁入东海城市肌理,促进了新与旧、潮流与传统之间自然而然的跨越与融合。迈上新征程,东海可继续深耕水晶产业,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晶”彩篇章。

紧扣一个“文”字,寄无形于有形。注重文化传承。水晶在不同文化和信仰中承载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可将西游、敦煌、青花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水晶,设计生产出更加精致、更具巧思的产品。创作文艺作品。水晶产业的发展壮大蕴藏着东海人艰苦奋斗、踔厉奋发、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怀。可以相关故事传说、人物事迹等为蓝本,创作电影、电视剧、话剧等文艺作品,蹚出一条富有人文氤氲的发展“新路”。孵化文玩产业。要想长红,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饰品功能,而需要“设计”出更高阶、更有趣的“玩法”。可大力培育头部水晶品牌,加强与宝仕奥莎珠宝等全球珠宝品牌和国际著名设计师合作,推动水晶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持续提升品牌价值。

水晶博物馆

做好一个“合”字,以福地建高地。做好文旅融合。东海这座福地有山有水有温泉,有深厚的文旅发展基础,这是东海成为发展高地的有利条件。可把独特的水晶文化、百湖文化等精髓之处串珠成链,积极打造文化IP。做好产业耦合。在东海,一切事物似乎都与水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穿戴甲产业的初创者大多数都是水晶从业者。可探索更多水晶机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动水晶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做好市县联合。水晶是东海的一张闪亮名片,但从全市层面看,与连云港整体的西游文化、山海文化联动还不够。可深度融入全市文旅发展大局,推动与连云港山海资源协同开发,串联起东海水晶、温泉、森林等独特资源,争取在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奖杯奖牌和吉祥物中融入水晶元素,进一步释放东海文旅魅力。

围绕一个“规”字,变标杆为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买全球、卖全球”的特色产业集群,逐渐让东海成为水晶行业的标杆,但行业标准的缺失,也让水晶市场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应主动作为,加强与相关认证机构的合作,开展水晶珠宝玉石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联合相关珠宝玉石交易中心,更好地推动水晶产业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整个行业在标准框架内健康、有序地发展,既管当下、又管未来。规范厂家生产。设计加工是决定水晶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应加强对设计、雕刻等加工环节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联合行业协会制定工艺专利认证标准,让精湛技艺与独特设计真正成为东海水晶产业附加值提升的持久动力。规范商家经营。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不仅损害水晶产业名声,也会伤害东海甚至连云港的城市形象。应大力推广商户使用电子诚信标签,在水晶市场提供快捷、高效、精准的检测服务,建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机制,让消费者在水晶城逛得舒心、买得放心,让“东海水晶”成为“诚信东海”“诚信连云港”的窗口。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