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想起2011年总决赛热火惨败给小牛的那一幕,至今还像根刺一样扎在心口。当年我们宿舍一帮人围着电脑直播,眼睁睁看着詹姆斯在G6最后3分钟又把球传给了查尔莫斯,上铺兄弟气得直接把枕头砸向了屏幕。那天热火83-105输得彻彻底底,三巨头首个赛季就这么虎头蛇尾地收了
回想起2011年总决赛热火惨败给小牛的那一幕,至今还像根刺一样扎在心口。当年我们宿舍一帮人围着电脑直播,眼睁睁看着詹姆斯在G6最后3分钟又把球传给了查尔莫斯,上铺兄弟气得直接把枕头砸向了屏幕。那天热火83-105输得彻彻底底,三巨头首个赛季就这么虎头蛇尾地收了场。
那时候我们都骂詹姆斯软蛋,关键时刻不敢扛事儿。直到今年夏天我翻到小牛助教凯西的回忆录,才发现那记传球背后藏着更复杂的故事——根本不只是詹姆斯一个人的问题。
先说数据,詹姆斯东决打公牛场均能轰25.8分,到了总决赛直接跌到17.8分,暴跌31%!第四节命中率只有惨淡的32%。而韦德东决场均才18.8分,总决赛骤增至26.5分,出手权多了14%。最要命的是,两人同时在场时球权转换失误率高达18%,简直就像两个顶级大厨挤在一个厨房里互相绊脚。
当时热火的战术调整简直让人看不懂。东决明明靠詹姆斯主控打得风生水起,斯波尔斯特拉偏偏在总决赛改成让韦德持球。这就好比让梅西去踢后卫,C罗当门将,完全乱了套。我记得特别清楚,G4第四节詹姆斯在罚球线附近连续三次拿到球都犹豫不决,最后都选择了传球。后来看ESPN战术解析才明白,那不是怯场,而是战术混乱导致的决策瘫痪。
小牛那边可是把热火研究透了。他们的131战术简直就是为热火量身定做的陷阱。我用2K游戏反复模拟过:巴里亚和基德在弧顶挡拆后,德克和钱德勒的双掩护总是让詹姆斯陷入两难——跟出去防小个子吧,内线就空了;缩在内线吧,德克的中投又准得要命。G4那个致命回合,詹姆斯刚防完巴里亚又得扑向特里,一转身钱德勒已经在篮下完成补扣。我们宿舍当时“防内线啊”的嘶吼声,现在想想真是既热血又心酸。
还有替补席的差距,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热火替补场均只得28.5分,小牛替补轰下41.2分,光特里一个人就贡献18分。关键时刻热火除了三巨头单打就没别的招数,最后5分钟战术配合次数比小牛少了11次。看小牛的进攻简直就是享受,基德和特里的挡拆后分球总能找到空位,G6他们打成了12次这样的配合。而热火呢?除了个人能力还是个人能力,活像一群全明星在打野球。
心理战方面小牛更是完胜。基德后来回忆说,正是G2詹韦那个挑衅的拳击动作,让小牛全队在更衣室发誓要撕碎他们的傲慢。从那之后,每次热火领先超过10分,小牛替补席就会集体站起来拍手——这种心理施压比什么战术都致命。
现在十年过去了,我再回看那年总决赛,反而骂不出口了。就像我们大学时组队打班级赛,明明个个都是高手,却因为没人愿意多跑一步输了球。2011年的热火用最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篮球从来不是简单的巨星叠加,真正的冠军需要的是化学反应,是彼此牺牲,是一个拼图完美契合另一个拼图。
那年夏天ESPN记者拍到詹姆斯凌晨三点半还在球馆练球,那个画面我一直记着。有时候输球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努力的方向错了。就像我们高考前拼命刷题却忽略了基础知识,最后发现最关键的往往是最简单的部分。
如今再看这件事,我倒觉得这场失败对詹姆斯来说或许是件好事。没有2011年的淬火,哪有后来的两连冠?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能从失败里扒出黄金来。
来源:缕缕青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