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夕的早晨,还没见天全亮。养心殿里的气息很稳,皇帝起身比众人要早一点。宫里规矩多,哪怕已经八十九,乾隆依旧按旧例,照常现身,这般自律让人咋舌!外头还未喧闹,他已经步入了新春的第一个仪式。皇帝开笔,是大清春年的第一笔。屋里灯光比外头的年味还足。
除夕的早晨,还没见天全亮。养心殿里的气息很稳,皇帝起身比众人要早一点。宫里规矩多,哪怕已经八十九,乾隆依旧按旧例,照常现身,这般自律让人咋舌!外头还未喧闹,他已经步入了新春的第一个仪式。皇帝开笔,是大清春年的第一笔。屋里灯光比外头的年味还足。
爷儿们都很讲究这一天的气氛。嘉庆领头,文武百官齐拜跪,乾隆坐得正,目光清澈。和气总比威严多一些。赐宴那一环,乾清宫里人头攒动,年节气息反倒显平静。各种仪式走完,乾隆还是少了几分疲态。祝辞写得慢,笔锋稳,也许是心里还惦记着下一个生日。他写下“八十九龄兹望九”,旁人只当这是皇帝自信。谁能想到转眼只剩下两天?
都说乾隆身体好,实际上的状态又不全是硬朗。晚年他对补品很依赖,每天要吃不少参、阿胶一类,不分冬夏。有时太医陪着查脉,嘴上称“平安脉”,其实也只是随口安慰。大年初二那一晚,太医诊断没啥毛病,给的方子也轻描淡写,一碗参莲水,号称养气。谁知第二天一早,乾隆忽然之间就不行了。刚还想着九十大寿,突然病入膏肓,这变故实在让人愣住!
记录里说死因是年老气虚。手头医案里,乾隆一直算是规律,八十八之前体格还算强。他生的病不多,反倒是气虚这些老年人的常见毛病。从医学角度来看,这种状态不算严重。太医们分诊、下药,还是那套治阴虚的方子,可查脉都是阳虚。说对症也对,就是搞不明白为啥药方如此别扭?一整年都是给老皇帝喝错药,也没人问上一句理由,这其中是不是藏着什么?
细究的话,太医院里的人做惯了大活路,上下十五个太医,哪有谁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药方连着错开这么久,可没人纠正。这感觉不是疏忽,更像是有意为之。如果真要追问,到底是谁能在宫里让众人当做没看见,怕是也只有最高权力才能压得住?这么想着,宫里最有动机、最方便出手的,大概还是乾隆的儿子嘉庆!可不能全信,也不太敢全盘否定。
乾隆在位晚年,风格变得奢靡。政策上越到后面越松弛,对贪官放任,尤其是重用和珅。朝野腐败,钱财流失,连白莲教闹事也常常遮掩不报。不像前几十年那般雷厉风行。雍正留下来的家底,到了乾隆后期几乎被挥霍光,人心逐渐浮躁。嘉庆帝此时已禅位,形式上是新皇帝,实际政权依旧掌控在乾隆手里。大臣们都只听老皇帝的指示,嘉庆帝倒像个傀儡,每事都需父亲过问,心里的郁结又有谁晓得?
不过也不是没反驳的。老年气虚,本来就是常见毛病,说死于药不对症,也未必就是定论。旁边太医给出的诊断,阴虚、阳虚混用,这医理隔行如隔山。也许宫里的用药惯例比我们想得复杂,长寿老人用药失误都有可能。医案上记载的细节,或许只是文字上的疏漏,有时并不是必须要下大结论。
嘉庆实权归位,第一件事就是拿掉了和珅。贪官横行多年,一朝问斩。朝野顿时风向全变。他下了不少新政,算是想把乱摊子重新收拾。可想而知,他憋了许多气,在乾隆不管政务的这些年都没发泄出来。父子政权交接不算顺利,嘉庆按下心头的焦虑,动作又快又狠,一些事办得比预期还好。这背后究竟是主动谋划,还是临时起意?难说得清。
但也有人以前说太医院从未受到干涉。嘉庆入主政坛后,太医们各行其事。宫里的规矩讲究传承,太医不曾被动摇,一切诊疗进补都有章法。嘉庆或许只是遇巧了老皇帝过世,机不可失,顺势而为,把难题一股脑处理,江山安稳是先,父子情谊也未必薄弱到那个程度。至于那一年错开的补方,史料记载混乱,真相不好说。
再查查具体的公开数据,最近十年文献大部分认为乾隆的死亡属于正常衰老。比如《中国文物报》《中国医史杂志》2024年新春专刊提到乾隆晚年仍能徒步出行,饮食正常。有医生再复查他88岁后的体检,没发现有什么剧烈疾病。身体状况在同年代的帝王中算是罕见长寿。据国家医学考古数据库2023年统计,平均清朝皇帝寿命仅54岁!那这个89岁的终结,就算不是自然终老,也不能全怪到宫廷斗争头上。真就需要一点耐心看仔细。
倒是药方问题,每个太医都轮值过诊紧要事。只有御医长才有权开全年的主方。这件事高层下的口头吩咐很隐晦,史料没有实锤。想象力再大也不敢断定就是嘉庆。宫廷药案有意隐去或误记,也是常规操作。不是所有老皇帝过世都被历史浓墨重彩,很多机密葬在深宫,外人难查根源,这一点正好留有余地。是不是帝国权谋?谁能一口咬定?
也有人提出嘉庆动机太弱,别说对父亲动手,宫中每一个决策都会对大臣产生影响。当时有传说太医院实际受控于各部侍郎,补药流通非一人指令。这种背景下,嘉庆即使心中有怨,也只能事后处理烂摊,不可能对父亲下死手。真要说谋杀,这一环太复杂了。多少朝代父子争权,真正能下狠手的没几个。清朝皇权制衡,历代都比明朝温和许多,不必把故事太戏说。
这事我们也不能全信专家一口咬定的说法。比如有的专家引用宫中日记,出土医案与当时御膳残留药材搭配对不上。老皇帝常年用什么补品,菜单里都写着,查实验证据也不全是公开的。医案错乱,也许只是史吏疏漏,或是宫廷文书造假,谁知道呢!更多的是留白,没人能真的说全对。我们看见的只是史料零碎,背后的东西还需要继续观察。
最后不管乾隆之死到底是不是有人故意弄出的,又或者只是药方出了岔子,都改变不了乾隆确实是清朝所有帝王里极为长寿的一位。嘉庆接班的时候也没闹出太多风波,无非把那一摊子事收拾收拾。
人为的还是天命的,皇权里很多谜团本来就是没答案。故事翻开一页又一页,终究还是埋在历史灰尘里。谁知道真相是什么,时间又会不会告诉我们更多。
来源:梦未凉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