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夹杂着沙尘的天空瞬间变黄,能见度暴跌,仿佛末日电影场景,而“想你的沙”居然吹到了珠海这座沿海城市,果然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
大家好,前些天席卷全国的沙尘暴真的太猛了,从西北刮到华北,甚至南方部分地区都未能幸免。
夹杂着沙尘的天空瞬间变黄,能见度暴跌,仿佛末日电影场景,而“想你的沙”居然吹到了珠海这座沿海城市,果然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
图源:小红书网友@好运来
在此之前,有网友路过奔驰中国总部的大楼时,意外发现楼顶的LOGO都倒了,于是忍不住发帖调侃:“北京大风还没来,奔驰LOGO先倒了。”据悉,这是出于避风的安全考虑,奔驰才主动把楼顶LOGO装置放倒的。
果然啊,当对抗不了大环境的时候,主动躺平还是好的。
图源:小红书网友@京八哥
而奔驰的LOGO除了“躺平”,前段时间也悄悄地变“扁平”了。
众所周知,奔驰的原LOGO以银色为主色调,辅以光影变幻,打造出充满立体效果的金属质感;新LOGO则采用简洁的单色图标,去除立体效果与光影变化,仅保留简洁线条勾勒出经典的 “三叉星徽” 轮廓。
图源:微信公众号@标志情报局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这次只在传播层面更新了其LOGO,并未改动其汽车产品上的标志,旨在通过“产品+传播”双轨策略实现平衡——车身保留经典立体标以强化豪华基因,数字媒体则全面启用扁平化设计以适应传播需求。
图源:微信公众号@标志情报局
如果说旧LOGO象征工业时代的权威与工艺,新设计则转向年轻化与科技感,通过留白与几何结构传递现代美学。肉眼可见,这种极简的几何轮廓与单色矢量图形,在视觉上呈现出简洁、直观的效果,使得奔驰的“三叉星徽”核心符号更突出。
从营销角度来对比的话,奔驰的传统立体LOGO虽彰显豪华感,但在年轻消费者眼中可能略显保守;而全新发布的扁平化设计LOGO,则以其简洁、现代的风格,传递出科技感与创新精神,非常符合当下的审美趋势,有助于奔驰吸引Z世代用户,重塑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形象,并适应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品牌转型。
一览品牌的LOGO变迁史,不难发现,今年奔驰的LOGO变动更像是一种“回归”之举,呼应了品牌1933年以及2007年的LOGO变化,扁平化设计倾向早有苗头。
图源:微信公众号@标志情报局
近年来,许多汽车品牌都在适应当下的极简主义审美趋势,纷纷将复杂立体的LOGO朝着扁平化设计的方向改进,似乎已经成为了车圈主流。
比如不久前马自达就在日本提交了一份商标申请,新标的整体外观与旧标相差无几,主要是摒弃了3D阴影和设计,使得LOGO呈现扁平化视觉效果;
图源:微信公众号@海派视觉
图源:小红书网友@暗白TalkCar.
还比如凯迪拉克,徽章失去了红色、蓝色和金色的内嵌,采用极简的黑白配色,呈现出2D效果而非之前设计的3D凸起,线条更加简洁明了;
奥迪则放弃了其交织环形标志的凸起边缘,转而采用时髦的2D风格,将原来具有金属质感的立体四环变为纯粹的黑色几何线条,弱化机械时代的厚重感,彰显出简约高雅的现代气质;
图源:小红书网友@暗白TalkCar
别克的新标志摒弃了错落有致的三盾徽标,而是将它们整齐地并排放在圆形徽章的外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扁平化;
大众LOGO从立体镀铬设计转向扁平化单色线条,字母“V”与“W”间距调整以增强辨识度;
MINI在2015年就成为首批消除三维设计、并且完全扁平化的品牌之一,历史悠久的翼标失去了银色边缘,转而选择单色简约的设计;
日产放弃了以前LOGO的硬棱角和闪亮的银色装饰,采用简化的字标和极简主义的外观,变得更加流线型、简洁化;
沃尔沃在2021年更新了标志,选择极简主义路径,新标志比之前的银色标志更加平滑、干净和简约,甚至移除了沃尔沃商标的矩形边框。
还有劳斯莱斯、捷尼赛思、兰博基尼等一系列豪车,LOGO在近几年都发生了变化,纷纷倾向于简洁、干净的扁平化设计风格,但依然能够清晰地传达出品牌的独特标识和内涵,让消费者更容易将品牌与特定的价值观和形象联系起来。
图源:小红书网友@车博士
这么看下来,奔驰焕新LOGO的操作,可谓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品牌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电子屏幕进行,扁平化LOGO在小尺寸屏幕上能够更清晰地显示,不会因为复杂的细节和立体效果而变得模糊或难以辨认。
现代消费者也追求简洁生活方式和简约美学,扁平化LOGO能够传达出品牌的现代感、科技感和时尚感,无疑契合大众的审美喜好以及年轻群体对科技属性的期待。
当然了,扁平化设计也并非完全没有挑战。
一方面,大量品牌采用扁平化设计可能导致市场上的标志趋于同质化,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难以区分各个品牌的独特之处,如起亚新标就曾被部分用户批评“失去个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来说,过度扁平化可能会削弱品牌的传统形象和历史感,如何在传承品牌经典元素的同时实现现代化的转变,是这些品牌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最后想问,你喜欢奔驰的新LOGO吗?
来源:@一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