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女生捡流浪猫当宠物养7年医生看后哽咽“你搞错了,这不是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7-28 08:49 1

摘要:小雅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七年前那个雨夜,她在郊外废弃农舍里捡到的那只湿漉漉、奄奄一息的小奶猫,竟然是一只猞猁?这怎么可能?

林小姐,我必须告诉你一个事实。"王医生摘下口罩,眼眶泛红,声音哽咽。

"什么事这么严重?"林小雅紧张地问,心跳加速。墨墨此刻正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后的它安静得不同寻常。

王医生深吸一口气,指着墨墨:"你搞错了,这不是猫。你养了七年的,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

小雅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七年前那个雨夜,她在郊外废弃农舍里捡到的那只湿漉漉、奄奄一息的小奶猫,竟然是一只猞猁?这怎么可能?

她下意识想反驳,但看着X光片上那明显异于家猫的骨骼结构,又想起墨墨这些年来种种不同于普通猫咪的特征——那些她曾一厢情愿归因于"特殊品种"的特征,突然间一切都说得通了。

2018年9月的一个周末,林小雅背着相机去城郊的山区拍摄。

那时的她,27岁,在一家设计公司做平面设计师,工作压力不小。每到周末,她都会独自一人去郊外拍照,用镜头捕捉大自然的美丽。这是她释放压力的方式,也是她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

这天天气预报说有阵雨,但小雅没太在意。秋日的阳光正好,山林间斑驳的光影是她最爱的拍摄题材。她随身只带了一把折叠伞和一件薄外套,就出发了。

下午四点左右,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小雅正站在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拍摄山谷全景,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她措手不及。

"糟了!"她慌忙收起相机,但雨势太大,折叠伞根本抵挡不住。四下张望,小雅看到山脚下有一座废弃的农舍,她顾不得多想,赶紧朝那里跑去。

农舍年久失修,但屋顶还算完整,足以挡雨。小雅跑进去,抖了抖湿透的外套和头发,把相机包放在一旁还算干燥的角落。透过破旧的窗户,她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今天的拍摄计划泡汤了。

就在她准备掏出手机查看天气预报时,一声微弱的呜咽从农舍角落传来。

"谁在那儿?"小雅警觉地问道,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没有人回应,只有那微弱的呜咽声再次响起。小雅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朝声音来源处照去。在一堆杂物和干草后面,她看到了一团灰黄色的、湿漉漉的小东西。

小雅小心翼翼地走近,蹲下身子。借着手机的光,她看清了——那是一只小猫,浑身湿透,瘦得皮包骨,正瑟瑟发抖。它的毛色是灰黄色带着斑点,耳朵尖上有一簇黑色的毛,眼睛很大,但因为虚弱而半闭着。

"天哪,小可怜。"小雅心疼地说道,伸手轻轻碰了碰它。小猫虚弱地动了动,没有躲开,但发出了一声更加微弱的呜咽。

小雅脱下自己的外套,虽然也有些湿,但内侧还是干的。她小心地将小猫包裹起来,轻声安慰:"别怕,小家伙,我带你回家。"

她本能地认为这是一只被遗弃的家猫,或许是某种特殊品种的混血。它看起来太小了,可能才一两个月大。在这种偏远的山区农舍里,不太可能是自然出生的流浪猫,更可能是被人遗弃的。

雨势渐小,小雅决定不再等待。她把相机包背好,将包裹着小猫的外套抱在胸前,小心翼翼地走出农舍,沿着山路往回走。

回程的路上,小雅心里盘算着:等小猫恢复健康,就送去宠物收容所,或者找人领养。她从没养过宠物,一个人住的小公寓也不太适合养猫。不过看着怀里虚弱的小生命,她实在狠不下心就这么把它扔在荒郊野外。

到家后,小雅用毛巾轻轻擦干小猫的身体,用吹风机调到最小档给它吹干毛发。小猫太虚弱了,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只是无力地趴在她的膝盖上,不时发出微弱的呜咽。

小雅赶紧上网查询幼猫的护理知识,又下楼去便利店买了猫粮和猫奶粉。回来后,她按照网上的教程,用滴管给小猫喂了稀释的猫奶粉。

"喝点奶,会好起来的。"小雅轻声说道,看着小猫慢慢地、艰难地吞咽着奶水。

那一晚,小雅几乎没怎么睡。她每隔两小时就查看一次小猫的状况,给它喂水,确保它保持温暖。小猫被安置在一个纸箱里,垫着柔软的毛巾,放在她床边的地暖上。

第二天一早,小雅打电话请了一天假,带着小猫去了附近的宠物医院。

"这是一只什么品种的猫啊?"医生检查后问道,"耳朵和爪子都有点特别。"

"不清楚,我在郊外捡到的,可能是混血吧。"小雅答道。

医生给小猫做了基础检查,打了一针抗生素,又开了一些药和营养品。

"它大概一个半月左右,营养不良,有点脱水,还有轻微的呼吸道感染。但生命体征稳定,只要好好照顾,应该能恢复。"医生说,"如果你不打算养,最好等它完全康复后再送去收容所。"

小雅点点头,心想着等小猫好了就送人。但命运往往与计划背道而驰——小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好转,活泼起来。它的眼睛是琥珀色的,炯炯有神,身上的斑点随着毛发的生长变得更加明显,耳尖的黑色毛簇特别醒目。

一周过去,小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割舍这个小生命了。她给它取名"墨墨",因为它耳尖的黑色毛簇像是蘸了墨汁一般。

小雅开始在家里添置猫咪用品:猫砂盆、猫窝、猫爬架、玩具。她还特意请教了有经验的猫主人,学习如何照顾幼猫。墨墨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使用猫砂盆,也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抓,哪些不行。

"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小家伙。"小雅常常这么夸奖墨墨,而墨墨则会亲昵地蹭她的腿,发出咕噜声。

随着时间推移,小雅发现墨墨与普通家猫有些不同。它的爪子比一般猫咪大,脚垫厚实,尾巴相对短一些。最明显的特征是那对耳朵,尖端有黑色的毛簇,看上去很精神。墨墨的体型也长得比普通猫快,三个月大时就已经赶上普通猫六个月的体型了。

小雅上网查询,发现有些森林猫品种确实有类似特征,就认定墨墨可能是某种森林猫的混血。她还加入了几个养猫社群,分享墨墨的照片,询问它可能是什么品种。

"看起来像缅因猫和挪威森林猫的混血。"

"耳朵尖很特别,可能有山猫的基因。"

"这种斑点很像孟加拉豹猫,不过体型大了点。"

大家的说法不一,但都认为墨墨确实是某种混血猫。小雅也就不再纠结它的品种问题,反正不管是什么猫,墨墨都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一转眼,墨墨来到小雅家已经半年了。

这半年里,小雅的生活因为墨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她,经常加班到深夜,周末宅在家里不出门,社交圈狭窄得可怜。

而现在,为了墨墨的健康,她每天准时下班回家;为了给墨墨提供更好的活动环境,周末常带它去郊外的森林公园玩耍;因为在社交平台分享墨墨的日常,她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墨墨也从当初那个奄奄一息的小奶猫,长成了一只健壮的青年猫。它的体型远超普通家猫,八个月大时就有成年猫的体型了,而且还在不断长大。

它的毛色愈发鲜明,灰黄色的底色上点缀着深色斑点,腹部的毛色较浅,几乎是白色的。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那对大耳朵,尖端的黑色毛簇越来越明显,像两支小刷子。

"墨墨,别闹。"小雅笑着推开试图爬到她笔记本电脑键盘上的墨墨。刚满一岁的墨墨已经有十多斤重了,趴在键盘上可不轻松。

墨墨不满地"喵"了一声,跳下桌子,转而去玩它的新玩具——一个羽毛逗猫棒。

小雅一边工作,一边欣赏墨墨玩耍的样子。墨墨的动作敏捷而优雅,跳跃力惊人,能轻松跃上两米多高的柜顶。它常常蜷缩在高处,警惕地观察四周,这种行为让小雅想起了纪录片里的野生猫科动物。

"你以前是不是在野外生活过?"小雅常这么问墨墨,而墨墨只会歪着头看她,那对琥珀色的大眼睛里似乎藏着无数秘密。

墨墨有些与众不同的习性:它极度喜欢生肉,小雅每周都会给它准备一些生鸡胸肉或牛肉作为加餐;它不喜欢猫抓板,却对家里的木质家具特别感兴趣,常常用爪子去抓实木椅子的腿;它对领地意识极强,一旦有陌生人来家里,就会躲起来,警惕地观察,甚至发出低沉的吼声,直到那人离开。

每到周末,小雅都会带墨墨去城郊的森林公园。起初她用猫包背着墨墨,但随着墨墨长大,猫包逐渐装不下它了。小雅特意买了一条结实的牵引绳,让墨墨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自由活动。

墨墨在森林里总是特别兴奋,鼻子不停地嗅着,耳朵竖得老高,对每一种声音都充满好奇。它特别喜欢爬树,爪子牢牢抓住树干,能敏捷地爬上很高的树枝。

"墨墨真是天生的攀爬高手。"同行的朋友感叹道,"我家那只肥猫连沙发都懒得跳。"

"大概是基因问题吧。"小雅笑道,心里为墨墨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

在一次森林公园的活动中,小雅认识了野生动物摄影师陈明。陈明对墨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拍了不少照片。

"它的形态很特别,不太像普通家猫。"陈明说,一边翻看相机里的照片,"你确定它是混血猫?"

"宠物医院的医生是这么说的。"小雅答道,"可能是某种森林猫的基因比较强吧。"

陈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临走前,他留下了联系方式,说有机会再聚。

小雅并没有太在意陈明的疑问。在她眼里,墨墨就是墨墨,不管它是什么品种的猫,都是她最珍贵的伙伴。

墨墨两岁生日那天,小雅特意请了假,给它准备了丰盛的"生日宴"——新鲜的生牛肉、它最爱的猫罐头,还有一个用猫薄荷做的"蛋糕"。

"墨墨,生日快乐!"小雅拍下墨墨享用美食的样子,发到了社交媒体上。

那条动态获得了不少点赞和评论,大家都被墨墨的体型和特殊外表吸引。

"这真的是猫吗?看起来体型太大了!"

"耳朵尖的毛簇真特别,是某种稀有品种吧?"

"它的动作敏捷度让我想起了野生猫科动物。"

小雅一一回复评论,解释说墨墨可能是某种大型森林猫的混血,所以体型比普通猫大。

墨墨三岁那年,小雅换了工作,进入一家更大的设计公司。新工作压力更大,经常需要加班,但小雅总是尽可能按时回家,照顾墨墨。

"对不起,墨墨,今天又晚了。"小雅疲惫地推开家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墨墨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门口迎接她,而是躲在沙发下,发出轻微的呜咽声。

"墨墨?怎么了?"小雅担心地蹲下身,发现墨墨的眼睛有些红肿,似乎是哭过。

她赶紧抱起墨墨检查,发现它的右眼角有伤口,可能是在家里不小心撞到了什么。小雅连忙给墨墨清洗伤口,涂上药膏。

"以后不能再让你一个人待这么久了。"小雅自责地说,轻轻抚摸墨墨的头。

第二天,小雅向公司申请了在家办公的机会,理由是照顾生病的宠物。她的上司虽然有些不满,但考虑到小雅的工作能力,最终同意了每周有两天可以在家办公。

墨墨的伤很快就好了,但这件事让小雅意识到,墨墨在她生活中的重要性远超过工作。从那以后,她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再像从前那样拼命工作。

时光飞逝,墨墨四岁、五岁、六岁...它的体型越来越大,已经接近中型犬的大小,体重超过二十斤。它的行为也越来越特别:有时会站在后腿上观察周围环境;捕捉玩具时动作敏捷得惊人;偶尔会发出不同于普通猫咪的低吼声。

"墨墨真的长得太大了。"朋友来访时总会这么说,有些甚至有点害怕接近墨墨。

"它只是体型大一点,性格超温顺的。"小雅总是这样为墨墨解释,虽然她心里也知道,墨墨确实与普通家猫有很多不同之处。

六岁那年,墨墨第一次在小区内走丢了。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小雅带墨墨在小区花园里散步。墨墨突然对一只松鼠产生了兴趣,挣脱了牵引绳,消失在灌木丛中。

小雅急得团团转,在小区里找了一整晚,直到凌晨才在小区边缘的一处高大树木上发现了墨墨。它正蹲在高高的树枝上,警惕地观察四周,完全不理会小雅的呼唤。

最终还是物业的工作人员帮忙,用长梯子才把墨墨救了下来。

"这猫真厉害,爬得这么高。"物业大叔感叹道,"我养了二十多年猫,还没见过爬树这么厉害的。"

小雅感激地道谢,心里却有些疑惑:墨墨为什么会突然表现出这么强的捕猎本能?它以前虽然也喜欢追逐小动物,但从未这样完全不听指令过。

回家后,小雅发现墨墨的行为有些异常——它焦躁不安,在家里来回踱步,还不停地用爪子抓挠窗户,似乎想出去。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天才慢慢恢复正常。

小雅上网查询,才知道有些猫到了成年期会有这种"发情"行为,特别是没有绝育的公猫。墨墨是公猫,但小雅一直没给它做绝育手术,因为之前的宠物医生说墨墨体质特殊,建议等它完全成熟再考虑手术。

"看来是时候考虑给你做个小手术了。"小雅摸着墨墨的头说道。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雅刚预约好医院,墨墨就像是知道了什么一样,变得异常乖巧,再也没有出现那种焦躁的行为。小雅见状,就暂时取消了手术预约。

墨墨七岁生日前夕,小雅特意请了一周假,计划带墨墨去它最喜欢的森林公园好好庆祝一下。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墨墨即将七岁的夏天,它的行为开始出现一些小雅无法忽视的异常。

首先是食欲变化。一向胃口很好的墨墨突然对猫粮兴趣寥寥,即使是它以前最爱的生肉,也经常吃两口就走开。体重在短时间内下降了近两斤,毛色也不如从前有光泽。

其次是活动量减少。墨墨以前总是精力充沛,喜欢在家里跑来跑去,或者趴在窗台上观察外面的世界。现在它大部分时间都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不愿意动弹,连小雅叫它玩逗猫棒都提不起兴趣。

最明显的是右后腿的异常。小雅发现墨墨走路时会轻微跛行,右后腿似乎有些不便,时而抬起来舔舐,神情痛苦。

"墨墨,怎么了?是不是腿疼?"小雅心疼地问,轻轻去触碰墨墨的后腿。

墨墨一反常态地发出一声低吼,迅速躲开了小雅的手。小雅从未见过墨墨对她露出这种防备的姿态,心里一紧,知道情况不妙。

她立即打电话预约了小区附近的宠物医院。这家医院的李医生一直是墨墨的主治医生,对墨墨的情况比较熟悉。

"墨墨又长大了不少。"李医生一边检查一边说,"它现在有多重?"

"大概二十三四斤吧,但最近瘦了一些。"小雅担忧地回答。

李医生仔细检查了墨墨的身体,特别是那条不便的后腿。墨墨在检查过程中一直不太配合,几次试图逃脱,小雅不得不紧紧按住它。

"它的右后腿有些肿胀,可能是扭伤或者轻微的肌肉拉伤。"李医生最后下了结论,"我给它打一针消炎针,开些消炎药和止痛药,回去多休息,应该很快就会好。"

小雅遵医嘱给墨墨服药,可是一周过去了,墨墨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它几乎不怎么吃东西,整天蜷缩在角落,眼神无精打采,右后腿的状况也没有任何改善。

小雅再次带墨墨去看李医生,这次李医生的表情凝重了许多。

"可能不只是简单的扭伤。"李医生说,"建议去大型宠物医院做个详细检查,最好能拍个X光片看看是否有骨折或其他问题。"

小雅立刻预约了城里最好的宠物医院——安康动物医院。这家医院设备齐全,医生经验丰富,是处理复杂病例的首选。

预约排到了三天后。这三天里,墨墨的状况每况愈下,几乎不能正常行走了,小雅不得不用猫包背着它上下楼。墨墨变得极度虚弱,连平时最爱的逗猫棒都提不起任何兴趣。

"再坚持一下,墨墨,明天我们就去看好医生。"小雅轻声安慰着墨墨,心里却十分忐忑。

那晚,小雅辗转难眠。回想起七年前那个雨夜,初遇墨墨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那个奄奄一息的小毛球,如今已经陪伴她走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七年时光。这七年里,墨墨见证了她的职场起伏,陪她度过了分手后的低谷,也分享了她所有的欢乐时刻。

"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的。"小雅在黑暗中喃喃自语,伸手轻抚睡在床边的墨墨。

第二天一大早,小雅就带着墨墨乘车前往安康动物医院。为了避免墨墨受到颠簸,她特意打了车,全程抱着墨墨,不让它碰到任何东西。

安康动物医院比小雅想象的还要专业。宽敞明亮的大厅,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接待人员看到墨墨的体型,也有些惊讶。

"这是什么品种的猫?看起来好大。"接待员好奇地问。

"应该是某种森林猫的混血。"小雅回答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问题。

接诊的是王医生,一位四十多岁的资深兽医,据说专攻猫科动物疾病,在医院有很高的声誉。

"林小姐是吧?这就是病历上说的墨墨?"王医生翻看着从李医生那里转来的病历,抬头看了一眼墨墨,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是的,它最近食欲不振,右后腿走路一瘸一拐的,看起来很痛苦。"小雅焦急地解释道。

王医生点点头,开始给墨墨做全面检查。他的动作很专业,但每检查一个部位,表情就凝重一分。特别是当他检查墨墨的牙齿、爪子和耳朵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震惊。

"它今年多大了?"王医生一边量墨墨的体温,一边问道。

"快七岁了,我是在它一两个月大的时候在郊外捡到它的。"小雅回答。

"从小就一直养在家里?没有特别的变化或者异常行为?"

"它一直比普通猫大一些,动作也更敏捷,很喜欢爬高,其他方面还好。"小雅想了想说,"哦,它特别喜欢生肉,不太爱吃猫粮。"

王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们需要给它照个X光片,看看后腿的情况。需要麻醉,你同意吗?"

小雅当然同意。她签了同意书,然后被请到外面等候。医院的候诊区很舒适,提供免费的茶水和杂志,但小雅一点也不能放松。她不停地看表,心里默默祈祷墨墨没事。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位护士来叫她:"林小姐,王医生想跟你谈谈。"

小雅忐忑地跟着护士走进诊室。墨墨已经从麻醉中醒来,正躺在检查台上,看起来还有些迷糊。王医生站在一台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X光片的图像。

王医生的表情异常严肃,甚至有些复杂。他示意小雅坐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

"林小姐,我看了墨墨的X光片,它的右后腿确实有问题——有一处骨裂,需要手术固定。"王医生指着屏幕上的一处说道。

"那...手术风险大吗?"小雅紧张地问。

"手术本身并不复杂,但..."王医生停顿了一下,欲言又止。

"但什么?"小雅感到一阵不安。

"在做进一步决定之前,我需要再做一些检查,特别是血液检查。"王医生避开了直接回答,"可能需要你等待一段时间。"

小雅只能再次回到候诊区等待。这次的等待比上一次更加煎熬。她隐约感觉到王医生有什么话没说,而那很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又过了将近两个小时,护士再次叫她进入诊室。这次不只有王医生,还有另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性,穿着白大褂,胸前的铭牌写着"张主任"。

"林小姐,这位是我们医院的张主任,他是兽医学博士,在野生动物医学方面很有经验。"王医生介绍道,声音有些异样的紧张。

小雅朝张主任点头致意,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为什么要找野生动物专家?墨墨只是一只家猫啊,即使是混血,也是猫。

"林小姐,请坐。"张主任和蔼地说,示意小雅坐下,"王医生把墨墨的情况告诉我了,我又做了一些额外的检查和观察。"

小雅坐下,双手紧张地攥在一起:"是有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吗?"

王医生和张主任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王医生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哽咽:

"林小姐,我必须告诉你一个事实——你搞错了,这不是猫。"

来源:峡谷里放鹰的猎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