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回放白天的尴尬瞬间?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大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回放白天的尴尬瞬间?
或是反复纠结:“我那时候要是那么说就好了”、“如果当初选了那条路会不会不一样?”
想着想着,胸口发闷、心跳加快,甚至第二天整个人都没精神……
别怀疑,你不是一个人。
心理学专家姜长青在门诊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最大的心理问题,根本不是大事打击,而是——“想太多”。
那些没完没了的念头,正在悄悄透支你的身心健康!
真正的养生到底是什么?
不是保温杯里泡枸杞,也不是吃各种补品,而是:断念想。
少胡思乱想,心净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少想过去的事:你是在反思,还是在自我折磨?
听说过“反刍效应”吗?
就像牛反复吃草一样,人也会反复“嚼”自己的过去。
遗憾、委屈、不甘心……越嚼越苦,越苦越放不下。
还记得《还珠格格》的小燕子吗?
原本这个角色找的是女星李婷宜。她和团队商量后,觉得不合适,婉拒了。
结果剧一播出,火爆全国,赵薇凭这个角色红遍大江南北。
李婷宜后来每次提到这件事,都在媒体前哭成泪人。
她不断抱怨、懊悔,身体也越来越差,最后只能暂退演艺圈去国外调养。
一次错过,毁了她多年的事业状态。
想想你自己:
是不是也常后悔选错了城市、做错了工作、或没能留住那个人?
但过去的事,就像泼出去的水,再怎么想,也改变不了。
老是回头看的人,怎么走得远?
不要用过去的遗憾,惩罚现在的自己。
少想未来的事:你担心的那些事,90%根本不会发生!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让一群人写下未来一周最烦恼的事,投进“烦恼箱”。
三周后打开,发现90%的烦恼压根没发生。
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的焦虑,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咨询师李茜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女孩,从小看爸妈吵架长大,妈妈为家庭付出一切,却得不到丈夫的尊重。
这让她对婚姻极度恐惧。
后来遇到喜欢的男生向她表白,她居然吓得直接逃跑。
之后她整天心神不宁、失眠、身体出各种小毛病。
李茜只问了她一句:“你发现没,这些可怕的事都还没发生?”
女孩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自己脑补了一部恐怖片!
后来她鼓起勇气谈恋爱、结婚,现在过得特别幸福。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工作还没开始,就先怕做不好;感情刚萌芽,就幻想分手结局?
适当的未雨绸缪是聪明,过度的担心就是诅咒自己。
生活本就是见招拆招,提前焦虑,等于提前受罪。
少想别人的事:共情力太强,反而是一种内耗?
你是不是也这样:
朋友遇到糟心事,你比ta还难受;
同事被领导批评,你忍不住一直想“他该怎么办”;
甚至看个社会新闻,都能情绪低落一整天……
这叫“旁观者内疚”。
共情力强不是错,但过度共情,就是把别人的课题背到自己身上。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许伊纹被家暴,房思琪天天想着怎么救她,结果自己也陷入痛苦。
现实中,有位新手心理咨询师,因为太代入患者的痛苦,最后自己抑郁了,只能暂停工作。
1别人的烦恼,不该成为你的情绪垃圾桶。
记住一句话:
别人的戏,你再心疼,也只是观众。
保护好自己的能量,才是清醒的善良。
少想做不到的事:拼命够自己够不着的,只会垮得快
你有没有执着过一件根本不适合你的事?
儿童文学家西奥多·苏斯(笔名Dr. Seuss)从小就梦想成为“严肃文学作家”。
他在牛津读博、拼命投稿……却屡屡被退稿,整个人越来越抑郁。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天赋是想象力+画画,而不是写严肃文学。
于是他转型画儿童绘本,结果全球狂销2.5亿册,成了世界级大师!
人当然要努力,但不能较劲。
总盯着自己得不到的、做不到的,就像一直踮着脚走路——迟早会抽筋。
罗曼·罗兰说得好:
“如果你是弱者,你不成功,反而应该快乐。因为那说明你已到了极限——何必为做不到的事悲伤?”
这不是躺平,而是智慧:
把精力放在你能够得着的地方,而不是望着天花板发呆。
养生的尽头是养心,养心的尽头是:少想
中医泰斗李辅仁活到了105岁。
他的养生秘诀只有六个字:不念、不思、不想。
《养生要集》里也讲:“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
念头少了,杂虑清了,身心自然通畅。
从现在起,试试这“四少”:
· 少想过去——不回头
· 少想未来——不焦虑
· 少想别人——不共情
· 少想做不到——不较劲
你每放下一个念头,都是在给自己充电续命。
最好的养生,其实就是:脑子静,心里净,身上劲。
❤️ 点个赞,一起练习“断念想”,轻松活出好状态!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