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曝光“致癌毒衣服”事件后,消费者在选购衣物时需更加谨慎。以下是一些科学、实用的选购建议,帮助您避开安全隐患,确保衣物安全:
央视曝光“致癌毒衣服”事件后,消费者在选购衣物时需更加谨慎。以下是一些科学、实用的选购建议,帮助您避开安全隐患,确保衣物安全:
一、认准安全标识与标准
1. 查看国家标准标签
- 中国标准(GB 18401-2010:确保标签标注“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分类为A类(婴幼儿)、B类(直接接触皮肤)或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
-国际认证:如OEKO-TEX® Standard 100(国际环保纺织认证)或GOTS(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这些认证对有害物质(如甲醛、偶氮染料)的限量更严格。
2. 警惕“三无产品”
拒绝无厂名、厂址、成分标签的衣物,网购时尤其要核实商品详情页的检测报告。
二、材质与工艺选择
1. 优先天然纤维
- 棉、麻、丝、羊毛等天然材质透气性好,化学残留风险低。
- 避免选择“低价合成纤维”(如劣质涤纶、腈纶),这类面料可能含过量化学助剂。
2. 谨慎对待深色与印花衣物
- 深色、鲜艳印花或涂层衣物可能使用更多染料和固色剂。选购时可轻搓表面,若掉色明显(色牢度差),可能有偶氮染料超标风险。
- 选择“活性染料”或“植物染色”工艺的衣物更安全。
三、感官检测与简单测试
1. 气味判断
- 新衣若有刺鼻异味(类似油漆、汽油味),可能残留甲醛、苯类溶剂,建议放弃购买。
2. 简易甲醛检测
- 家用甲醛检测试剂盒(某宝可购)可对衣物浸泡液进行初步测试,若显色超标需警惕。
四、购买渠道与品牌选择
1. 选择正规渠道
- 实体店优先选商场专柜、品牌门店;网购则选择官方旗舰店或口碑平台,避免低价拼购不明来源商品。
2. 关注品牌口碑
- 知名品牌通常有更严格的品控流程,可优先选择有环保线(如H&M Conscious、Zara Join Life)的品牌。
五、使用前的安全处理
1. 充分清洗
- 新衣穿前用温水浸泡30分钟以上(可加少量盐或白醋固色),再正常洗涤,可去除部分表面残留化学物质。
2. 敏感人群加强防护
- 儿童、孕妇或皮肤敏感者,建议选择A类标准衣物,并避免贴身穿着深色化纤衣物。
六、维权与举报
若发现衣物有严重异味、过敏等问题,保留购买凭证并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平台)举报,推动问题产品下架。
总结:安全穿衣需从源头把控,选择合规产品、天然材质,并通过清洗降低风险。养成查看标签的习惯,避免贪图低价而忽视健康隐患。(本文为AI文章仅供参考)
来源:兰亭书画平湖秋月